文 | 極點商業評論 劉珊珊
編輯 | cindy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又一家網紅“淘品牌”,閉店了。
“開淘寶店十五年了,5552天,本來和姐妹們嬉鬧的說過,衣服要賣到80歲……”3月17日,淘寶店主兼網紅時尚博主“李大米Lidami”對外發布閉店公告,稱3月17日正式閉店,3月29日、3月30日兩晚在淘寶直播清倉。
目前,“李大米Lidami”某社交平臺粉絲190萬,淘寶店鋪45萬,擁有皇冠1星、紅人店等信譽。所謂“紅人店”,指擁有網紅IP的女裝店,網紅在其中承擔選品、模特、直播帶貨等工作,核心作用是靠自身人氣為店鋪引流、增強用戶黏性。
對她的閉店決定,網友猜測紛紛。不過,“李大米Lidami”亦兩次在閉店回復評論中強調:閉店的是淘寶,其他平臺她都還一直在。
從去年張大奕關閉“吾歡喜的衣櫥”、周揚青關閉“GRACE CHOW”開始,進入2025年,淘天商家們集體離開的腳步似乎還未結束。
“李大米Lidami”之外,“We Margiela”、“Ff5 official”、12年老店“井上梧桐”、“可宋WANAN”等大批淘寶店鋪……以及淘寶粉絲超57萬的紅人店“MAKI STUDIO”也發出了千字閉店通告,明確表示“淘寶店占據太多時間,沒有嘗試新的風口,沒能跟上市場大環境成長”,簡單來說就是生意沒有增長,甚至下滑,是閉店主要原因。
商家增長,本是淘天今年新政中最核心的關鍵詞——從阿里電商事業群CEO蔣凡大年初五的小范圍高管會,到六個經營扶持舉措的出臺,“增長戰役”堪稱淘天2025年的頭等大事。
如今,眾多淘寶商家的閉店,是否意味著淘天“增長戰役”成效不顯?對更多留守商家來說,是否還有機會在淘天生態獲得增長機會?
01 閉店商家:不賺錢,生存依然艱難
“陪伴了很久很久,其實這兩年看著店鋪銷量下降的時候,我也一直跟著揪心。”1月17日,在“Ff5 official”發布淘寶閉店視頻之后,一位粉絲留言說:看到(閉店)決定時候有種落地感覺,SUSU再也不要因為服裝店而內耗了。
關店前,“Ff5 official”的淘寶店鋪擁有78.5萬粉絲,其主理人為“蘇蘇SUSU”,曾是《半熟戀人》第三季嘉賓,各大平臺累計粉絲超1500萬,其中抖音1102萬,微博267萬,是擁有不小粉絲群體的網紅達人。
閉店視頻中,“蘇蘇SUSU”回顧了淘寶店鋪從視頻店到“淘品牌”的發展歷程,以及過去兩年中,她的糾結內耗,其中嘗試了多種努力,從轉品牌,到淘寶直播到店播,包括為節約成本自己做模特修圖等等,但最終也因為“活不下去無奈告別”。
如果說,“李大米Lidami”“MAKI STUDIO”“Ff5 official”這樣擁有不小粉絲群體的紅人或“淘品牌”店鋪,關店還能引起一點漣漪,那么更多中小商家,則是付出了巨大成本,生存艱難無人聽。
2月27日,淘寶天貓38大促開啟,率先在服飾、美妝快消、運動戶外三大領域發起增長戰役。根據相關資料,部分品牌獲得了高增長,比如老牌國貨“雙妹”,其銷售額同比增長了1476.7%。
根據媒體報道,雙妹大漲主要原因,可能是今年首次在38大促期間合作李佳琦直播間——當淘寶直播流量仍向超頭主播聚集,同比出現大幅增長似乎也在預料之中。
不是每個商家,都能進李佳琦的直播間。更多參與活動的中小商家,則在社交平臺抱怨:花大價錢參與了38大促,卻沒有(看到)活路。
從多位中小商家聲音來看,主要是以下幾點原因:一是流量分配不均,大促期間平臺會重點扶持頭部商家和大品牌,以確保整體成交額增長;二是廣告成本高昂,大促期間直通車、超級推薦成本飆升,直播間投流、ROI回報率、利潤率低;三是品牌信任度不足,消費者在大促期間更傾向于購買大品牌折扣商品。加上庫存、資金壓力,那么中小商家生存壓力更大。
即便不湊大促熱鬧,商家流量、轉化下降,增長停滯目前在淘天也是普遍趨勢,這在店播方面尤其明顯。
“做直播店播8天,在線人數30,觀看人數4200。”一位淘寶零食商家說,但直播間沒人說話,連發紅包都沒有人搶,商品只有付費曝光沒有點擊,更別說賺錢。
從消費側來看,因為商家不賺錢,也無法滿足用戶需求。3月18日,認證博主“星兜大掌柜”就說,性價比很高的商品和店鋪,淘寶已經不再推送。“作為賣家,感受更直接,像是5元左右價位的產品,賣完就沒法做了:老客戶復購達不到起訂量,價格也沒法做推廣發展新客戶。”
業內人士分析,中小商家囧境的出現,或許和淘天新政有一定關系。
今年2月下旬,淘天方面召開了一場KO內部會,優化流量分配、確保流量精準流向優質商家,是重點目標之一。怎樣的商家,才算優質?并未有明確定義——這意味著,對很多中小商家而言,在平臺眼中或許并不是優質商家,即便花了更多廣告成本,也很難得到流量扶持。
02 積重難返: 淘天增長困境未解
當下部分商家的無奈、閉店,是最近幾年淘天生態“動蕩”縮影。
去年9月,初代網紅、曾經“淘寶帶貨第一人”的張大奕,黯然宣布關閉十年網店“吾歡喜的衣櫥”。有觀察認為,服裝品類毛利太低,是張大奕退出重要因素。
但事實上,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1-10月,我國服裝行業規模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企業有13742家,實現營業收入10161.88億元,利潤總額達460.79億元。營收、利潤相比2023年同比增長多個百分點。
另外,抖音電商、快手電商、小紅書、視頻號等新興電商的報告又指出,諸多服飾類商家在平臺飛速增長——加上淘天今年新政,“增長戰役”首先在服飾類打響,“李大米Lidami”“MAKI STUDIO”“Ff5 official”們為何還要義無反顧閉店?
有觀察人士認為,這或許印證了,不是大盤不行,而是在缺少增長的盤子里,商家只能在存量中內卷掙扎。
一個行業共識是,以張大奕店鋪等為首的“淘系品牌”,在那段被流量推起來的“好日子里”風光無限,制造了巨大的增長泡沫。但在消費大環境急劇變化,抖快、小紅書為代表的內容電商崛起的背景下,仍然高度依賴單一電商渠道,那么泡沫就會被無情戳破,讓品牌走向未知命運。
“淘系女裝第一股”,就是讓人唏噓的案例。2016年,阿里成立“協助商家上市辦公室”,意在幫助“淘品牌”登陸資本市場。2021年,淘系女裝出現上市第一股,即日禾戎美。
戎美經營特征非常明顯:99%以上收入都通過淘寶和天貓銷售。萬眾期待中,原本計劃募資6億元的戎美,最終IPO超募金額達11億元。
好景不長,上市后的戎美,面對線下流量回暖和內容電商平臺雙重夾擊,固守淘系渠道的戎美未能及時拓展新增長點,連續幾年營收雙位數下滑,凈利潤腰斬。盡管創始人夫婦親自下場直播,但不見成效,戎美最近一次出現在媒體報道中,是被深交所發出監管函,指出股東存在借款問題,其市值更是相較上市之初跌去了60%。
就淘天官方而言,不是沒有注意到商家普遍增長停滯,甚至下滑的“危險局面”,最近兩年也從組織、戰略進行積極調整。
2024年年中,淘寶直播一月內兩次換帥,原“一把手”淘寶內容電商負責人程道放被調崗后,吳嘉接任該職位僅一個月,就被天貓負責人家洛兼任。
彼時背景是,淘天高價挖來的東方甄選、一栗小莎子等大批達人或主播,因水土不服選擇退出淘寶直播。與此同時,在拼多多百億補貼影響下,包括淘天在內各大電商平臺相繼推進低價戰略,希望通過低價策略吸引更多中小商家加入平臺。
淘天很快發現,這更競爭不過友商。更為嚴峻的事實是,淘天集團邁入低速增長周期,已經持續較長時間,市場份額、GMV、利潤等多個指標壓力顯現。以市場份額為例,高盛報告顯示,2019年—2023年,淘天市場份額由66%降至45%。
到2024年第三季度,淘天集團收入為990億元,同比增長1%。不過,這并不能說明淘天重回增長正確軌道——蔣凡在當季財報電話會上就相當清醒,表示阿里國內電商業務的中長期目標是持續穩定市場份額。
從蔣凡表態來看,有兩個關鍵詞。“中長期”(不是“短期”),目標是“穩定”(不是“擴大”),潛臺詞是,阿里國內電商市場份額下降的趨勢,短期內不會改變。
原因很簡單,因為淘天當季增長,主要來自客戶管理收入增長9%的驅動——可以簡單理解為,依靠“全站推廣”等工具,逼迫商家多投錢。
這意味著,淘天廣告收入增長同時,更多中小商家營收、利潤并未增長。反饋給市場的就是2024年雙11亂象重重,價格不降反漲、養紅包倒欠數十元……消費者苦不堪言,商家也因退貨率過高、流量廣告成本高加劇生存艱難。
以淘系最核心類目美妝為例,瓶頸依然未被打破。據《化妝品觀察》報道,2月份,淘天美妝GMV為152.05億元,環比下滑7.25%,同比下滑3.8%。
圖源:化妝品觀察
作為對比,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1-2月化妝品零售總額為720億元,同比增長4.4%。淘天美妝想跑贏大盤,還差得遠。
值得關注的是,開年以來各大品牌爭相推出新品、官宣代言人的防曬品類,2月份在淘天并未迎來爆發,GMV僅2.86億元,同比下滑13.3%。1月-2月整體也同比下滑7.17%。
03 走出去全平臺:商家才有增長希望
“大盤難以增長外,現在連淘寶直播地位都開始邊緣化了。”一位淘寶商家說,對淘寶天貓所有商家來說,影響也會非常大。
相關消息顯示,后續淘寶直播業務范圍會有精簡,主要服務于拉新促活、向優質商家推流這兩個方向。這一新定位,被媒體解讀為開路先鋒,到后勤保障的邊緣化。
此前,淘寶直播肩負著淘天內容化、開辟新增長曲線重任,追求GMV、市場規模、增量。轉向為現有大盤服務后,無法再沖在第一線,角色也就不那么重要。
對于這樣的轉向,和淘寶直播遲遲難達期望有很大關系。
一方面,淘寶從未真正建立過可持續的內容生態,無論是外部挖人還是內部培養,都無法尋找到更多的“大將”;另一方面,在直播電商高速增長紅利期,淘寶直播發展緩慢,其GMV貢獻率常年未達自身目標,直播電商市場份額早被抖音、快手遠遠甩下。
投入百億巨量資源,多次換帥,淘寶直播依然是“扶不起的阿斗”,伴隨新管理層戰略調整,被邊緣化也就在預料之中。
事實上,被邊緣化的何止淘寶直播——現在整個阿里的敘事重心,已經放在了“All in AI”上,整個電商業務,都有“邊緣”的味道。
從財報來看,通義千問到夸克搜索,都是阿里最新講述的AI故事。而未來三年,阿里將投入超過3800億元建設AI,更是意味著阿里這艘大船,已被牢牢固定住了方向。
生意人最現實,只有能讓商家賺到錢的平臺,才能吸引和留住商家。可以觀察到的趨勢是,無論淘天新政如何變化,愿意死死綁在淘天平臺的商家,越來越少。
很多不想重走“閉店”命運的淘寶商家,都轉身去了抖音電商、快手、小紅書和視頻號,進行全平臺、全渠道運營。其中,抖音電商是多元化渠道第一選擇。
比如前文提及的千萬粉絲網紅“蘇蘇SUSU”,雖然今年關閉了淘寶店鋪,但把店鋪開到了抖音上,除了店播,本人基本上每天都在進行直播帶貨。來自天貓的“夏果媽媽”品牌,自入駐抖音電商后,從月銷5萬元實現單天直播銷售突破百萬元……
商家想賺錢,乘上增長的浪最重要。這種賺錢路徑的轉變,和商家自播、店播成為直播電商市場的重要發展趨勢有關。
從各大電商平臺來看,雖然店播在2023年雙11之后就是淘天重點押注的方向,但由于流量向超頭集中,很多扮演的還是售后和客服的角色。
“商家做生意的核心訴求,無外乎賺到錢和長久賺到錢。”一位離開淘寶的商家就說,這需要更低的成本負擔、合理的利潤結構、更龐大的流量自來水,以及成熟的品牌建設能力。“如果平臺缺乏穩定賺錢的生態,那么出走選擇多元化就是必然。”
可以觀察到的趨勢是,目前淘天新管理層,似乎也接受了諸多商家出走的事實,將重心調整為幫助商家全平臺增長。
“尤其是中小品牌,不要防止人家走,而是更深入地參與和幫助他們在全網進行商業決策,幫助做大蛋糕。”在大年初五的那場高管頭腦風暴上,蔣凡如此表態。
一位阿里員工對媒體如此闡述,淘天以前追求的是,在品牌預算里的占比從30%提升到40%。現在想法是,協助品牌先在全網做大,阿里可以接受占比還是30%,但品牌大了阿里收入還是提升了。
這雖然很無奈,但也顯得更加務實。某種程度上,這對阿里生態來說,也是好事——比如,商家們去抖音、小紅書賣貨的同時,也可以購買使用阿里的AI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