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閆桂花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顏色日前在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組織舉行的鴻儒論道講座上指出,從今年前兩個月的數據來看,積極因素正在逐漸累積,尤其是高技術制造業正在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不過,內需依舊疲軟,亟待財政和貨幣政策加大發力。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1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大模型在電子、汽車、化工等重點工業領域開始實現規模化應用,帶動算力產品需求激增和智能化產品訂單大漲,機器人減速器、服務器產量分別增長95.8%、73.0%。
顏色指出,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從去年9月開始企穩回升并延續到今年前兩個月,說明中國經濟在供給端表現不錯,而且制造業同比增速顯著快于GDP增速,意味著制造業整體表現更優。
他進一步指出,高技術產業的工業增加值在過去幾個月甚至一年,持續快于整體制造業,意味著當前中國經濟的新舊動能分化比較明顯。“如果要描述當前中國經濟的現狀,我覺得新舊動能分化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關鍵詞。”顏色說。
他強調,新年過后DeepSeek(深度求索)和《哪吒2之魔童鬧海》異軍突起、大獲成功,一個代表高技術制造業、一個代表高技術服務業,若真能提振經濟信心,那么新動能向上趨勢有望進一步延續,或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以汽車行業為例,顏色指出,2024年,汽車整車和零部件的銷售額加起來達到了10.6萬億元,已經超過了房地產銷售額。可見,“新動能確實能夠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它發揮的作用顯然是越來越大的。”
作為傳統舊動能代表的房地產行業,據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開發投資同比下降9.8%,降幅比上年全年收窄0.8個百分點,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5.1%,降幅比上年全年收窄7.8個百分點。
顏色指出,上述數據意味著從去年10月開始,房地產市場確實有所轉暖,盡管房企尤其是民營企業投資意愿依舊不高、穩房價挑戰依然嚴峻。更樂觀的信號來自庫存去化周期:一線城市庫存去化周期已經下降到一個相對合理的區間,大約為12個月多一點;雖然三線城市庫存去化周期仍然較長,在30個月以上,但也較之前有改善趨勢。
“整個房地產行業下跌的幅度明顯收窄,這已經是對全年經濟增長的一個很大的貢獻。”顏色說。
但他同時指出,和供給端新力量“欣欣向榮”、舊動能“似乎也在企穩”形成對比的是,內需依舊疲弱。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7%,增速較1月回落1.2個百分點。
雖然2月CPI同比負增長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春節錯位導致的,但顏色表示,短期內物價低迷現象值得關注,這可能會在二季度對價格指數和經濟增速形成壓力。為此,政策還需要持續發力,加快、加大政策的落地。
以提振消費政策為例,他強調,“以舊換新”政策效果顯著,但其可持續性值得關注。以家電和音像器材為例,政策實施后,相關產品的累計同比增速從去年9月份開始明顯上升,單月最高增速甚至接近40%,這說明以舊換新政策在短期內極大地刺激了消費需求,推動了相關產品的銷售。但隨著政策的持續實施,其對消費的拉動作用逐漸減弱,2025年1-2月份家電和音像器材的同比增速已經放緩至10.9%。
因此,顏色建議,以舊換新補貼向更有黏性的服務業擴圍,從而持續拉動消費。同時,從中央層面加快落實生育補貼政策。他指出,根據目前的財政規模和預算安排,實施生育補貼政策是完全可行的。假如每年每孩補貼800元,每年補貼總額約為2800億元。這一數字在當前的財政預算內是可以承受的,因此無需過度擔心財政負擔問題。
顏色還表示,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執行也應該加快。他說,盡管赤字率已經上調至4%,中央對貨幣政策的定調也已經從“穩健靈活”變為“適度寬松”,但從實際執行的力度和節奏看,去年的財政依然是“收縮性財政”, 以專項債為例,2024年上半年專項債的發行進度僅為32%,遠低于2023年的47%;而貨幣政策也依舊按照以前的邏輯在運行,目前尚未明顯體現出“適度寬松”的政策意圖。
他表示,財政政策的重點應該放在加快執行進度上,而不是單純增加政策規模。另外,政策制定者需要創新政策執行方式,確保政策能夠真正達到預期目標。
以中央收儲政策為例,顏色指出,盡管專項債利率在下降,但也只是略低于二線城市的租金回報率,明顯高于一線城市的租金回報率,這意味著地方政府通過專項債回收商品房和土地時,可能面臨經濟上的虧損,這種利率與回報率的不匹配,使得地方政府在執行政策時缺乏激勵,導致政策執行效果大打折扣。要讓政策落到實處,就需要政策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