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資界PEdaily
“這應該是近年最猛一家消費公司了。”老鋪黃金,這家港股上市公司越來越密集地出現在投資人的聊天之間。
一切源于其令人驚嘆的上揚曲線——自去年6月登陸港交所以來,老鋪黃金股價一路高歌,猛漲超1700%,最新市值超1100億港元,成為今年港股市場耀眼的大牛股。
一場造富潮悄然上演。騰訊在IPO基石輪投了3800萬美元占股約4%,算下來目前賬面浮盈超40億港元,有望成為騰訊投資回報最高的消費項目;而那些在IPO前投進去的投資機構更是賺到了一場home-run級回報,羨煞同行。
當全球資本開始擁抱中國資產,港股率先熱鬧起來。目之所及,這一波賺錢效應正如火如荼。
最猛消費股,三個月大漲800億
故事還得從一位湖南岳陽人——徐高明說起。
1980年代,徐高明還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地方畜牧水產局科員,在那里工作十年后轉身下海經商。2004年,徐高明創立金色寶藏,主要從事黃金珠寶及擺件業務,開始進軍消費級黃金產品市場。
到了2009年,徐高明透過金色寶藏推出首家專注于銷售古法黃金珠寶的門店,是中國首個推廣古金工藝概念的品牌。直到2014年。徐高明決定將古法黃金業務從金色寶藏中剝離,“老鋪黃金”應運而生。
他的目標不再僅僅是銷售黃金飾品,而是要將古法工藝、文化底蘊與現代奢侈品的需求結合起來,創造一個獨一無二的高端黃金品牌,主打宮廷古法制金工藝。
與大多數在競爭激烈中選擇開拓下沉市場的黃金品牌不同,徐高明從一開始就很明確要走高端路線,其門店主要選址在一線城市高端商場的黃金地段。2017年,老鋪黃金在北京SKP的首家門店正式開業,目前在全國14個城市的知名商業中心開設了超30家自營門店,多數位于一線和新一線城市。
區別于傳統黃金珠寶品牌,老鋪黃金摒棄了傳統的黃金銷售模式,采用了沉浸式的購物體驗。同時不同于同行依據克重+工費的售賣方式,老鋪黃金則是以一口價模式,與國際珠寶品牌一致。
把黃金賣成奢侈品,老鋪黃金的產品從千元到幾十萬元不等,其中萬元以上的產品貢獻了近90%的收入,平均客單價在2.5萬元左右,被冠以“黃金界愛馬仕”,門店排隊潮涌現。
這樣的模式,為老鋪黃金帶來讓人驚訝的附加值。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老鋪黃金的毛利率連續3年超過40%,高于傳統黃金珠寶品牌20%左右的水平;2023年的店均年收入接近9400萬元,比2022年的兩倍還多,在中國所有黃金珠寶品牌中排名第一。
印象深刻一幕發生在2024年6月——成立十來年的老鋪黃金正式登陸港交所IPO敲鐘,當時發行價為40.5港元/股?,之后股價便一騎絕塵。來到2025年,老鋪黃金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最新已漲到700多港元/股,總市值飆升至千億港元,僅今年前三個月就大漲超800億港元,令人瞠目結舌。
不久前,老鋪黃金發布公告表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全年,預計全年將錄得凈利潤約人民幣14-15億元,較截至2023年錄得的凈利潤約人民幣4.16億元同比增加約236%-260%。如此成績單,也許老鋪黃金高漲一幕還將延續?拭目以待。
少數人投進去的超級項目,騰訊一筆勁賺40億
老鋪黃金不斷刷新歷史,消費投資人拍斷大腿,“沒有投進去。”
IPO敲鐘前,老鋪黃金只在2023年開放了唯一一輪融資,彼時它還是一個相對水下的項目,并沒有走進太多投資人的視野。
雖然這一年消費投資處于冰點,但當時老鋪黃金的投資窗口期很短,時間十分緊張,最后只有黑蟻資本、豫園股份投進去。其中黑蟻資本作為領投方出資1.75億元,后者則投資5000萬元,本輪投后估值約52億元人民幣。
隨后,老鋪黃金便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書,沖刺港股IPO。半年后,公司宣布引入騰訊、南方基金和CPE源峰作為基石投資者參與IPO發行,共認購5600萬美元。
其中騰訊通過子公司Tencent Huang River認購3500萬美元,這也是騰訊頗為罕見地作為基石投資者大手筆參與一家消費企業的IPO發行。此外,南方基金認購1050萬美元,CPE源峰認購1050萬美元。
伴隨老鋪黃金股價節節攀升,身后投資方也賺得盆滿缽滿。根據招股書,騰訊持有老鋪黃金約4%的股份,且幾乎沒有減持。若以1200億港元市值計算,騰訊在老鋪黃金這筆投資上的賬面收益超40億港元。
先上車的人已經賺到了錢。“去年港股打新只買了老鋪黃金,這是一個具備稀缺性的標的。簡單的決策一年遇不到幾個,感謝老鋪給的肉吃。”一位打新老鋪黃金的用戶分享道。
顯然,老鋪黃金的漲勢超乎了大家的想象,此情此景,投資人紛紛開始研究起來。
今年3月13日,段永平的社交賬號“大道無形我有型”在關于“老鋪黃金有種金飾屆茅臺的感覺”的話題下回復:“餐廳毛利率普遍很高,但純利率普遍很低。黃金生意我搞不懂,大街上到處都是金鋪,跟餐廳差不多。”
無論如何,還是那句話:“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港股賺錢效應來了
老鋪黃金只是港股沸騰下的一縷縮影。
年初,DeepSeek顛覆了AI敘事邏輯,原以為中國AI只能跟隨美國的魔咒被打破,海內外資金開始重估科技股投資邏輯。
盛況之下,港股迎來久違的回暖——南下資金加速涌入,港股強勢反彈,恒生指數年初至今漲幅超20%,位居全球主要市場第一;恒生科技指數漲幅更是超過30%,阿里巴巴、騰訊、小米等科技公司一路上漲。
不久前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表示,港股今年以來日均成交額超2000億港元。“港股大牛市來了。”賺錢效應隨之而來,于是我們看到:
蜜雪冰城引爆港股,融資認購超5258倍,認購金額超1.8萬億港元,成為新一代港股“凍資王”。3月3日IPO后股價持續上漲,目前已翻番超1500億港元。
至此,蜜雪冰城與泡泡瑪特、老鋪黃金一起組成了港股三大消費巨頭。
國際長線投資者已顯著回歸中國資本市場。“今年以來港股上市項目的特點值得關注。首先,國際長線投資者的參與度顯著提升,而在2022年和2023年,國際長線投資者幾乎缺席。其次,這些股票上市后的市場表現強勁。”高盛亞洲(除日本外)股票資本市場聯席主管王亞軍在近日的媒體采訪中表示,港股市場復蘇的態勢已經十分明確。
估值與流動性重估,王亞軍預判,未來港股市場融資額和市場活躍度將顯著提升,市場估值也將進一步修復。此次市場復蘇的可持續性遠高于以往,市場活躍度和融資額的提升將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2025年中國資產全面重估的開始。”朱嘯虎的判斷言猶在耳。如此種種,港股正迎來一個好的年份。正如陳翊庭所言,全球投資者再次聚焦于中國成長故事,這一基本因素并未離開,也并未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