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維昇藥業-B(2561.HK)在港交所上市,成為“港股生長發育第一股”,摩根士丹利、Jefferies為聯席保薦人,今日開盤,報68.80港元/股,市值78.38億港元。
維昇藥業本次香港IPO引入5名基石投資者,包括安科生物、園豐、Vivo Capital、藥明生物、Reynold Lemkins,共認購0.72億美元,占全球發售股份的78.5%。
維昇藥業由丹麥藥企Ascendis Pharma、維梧資本和Sofinnova Ventures2018年11月在上海創立,是一家處于研發后期、產品接近商業化的生物制藥公司,專注于在中國(內地及港澳臺地區)提供特定內分泌疾病的治療方案。
維昇藥業采用了“反向NewCo”模式,這種模式下,國內企業與海外資本或技術提供方合作,共同成立新公司,將引進的創新藥資產或技術裝入其中,優點在于加速產品與技術的引進,同時保留國際化潛力。
2018年,維昇藥業完成A輪4000萬美元融資,投資者包括Sofinnova Investments、Vivo Capital等;2021年完成B輪1.5億美元融資,引入紅杉中國、奧博資本、晨嶺資本、夏爾巴投資等知名機構。
據招股書披露,維昇藥業已建立包含三款候選藥物的產品管線,公司的核心產品隆培促生長素是同類首創在美國和歐盟被批準用于治療PGHD的LAGH,已分別于2021年及2022年獲得FDA及EMA的上市批準。在中國,該產品已完成3期臨床試驗,預計下半年獲批,上市確定性較高。公司的兩款關鍵候選藥物TransCon CNP和帕羅培特立帕肽分別針對兒童和成人內分泌疾病,亦已在全球范圍內進入后期臨床試驗階段。
中國生長激素市場潛力巨大,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40億元增至2023年的116億元,預計2030年達286億元。
維昇藥業的IPO之路可謂波折,2022年11月至2024年9月期間先后四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最終通過聆訊。此次IPO將大幅改善維昇藥業財務情況。由于沒有商業化產品,維昇藥業收入全靠政府補助和銀行利息。
目前,維昇藥業依然虧損,2022年至2024年前9個月凈虧損分別為2.9億元、2.5億元和1.3億元。2023年,因取消向Ascendis Pharma采購藥物原液的承諾,公司支付1.09億元違約金,進一步加劇財務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