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雅琳
春意盎然的季節里,青島這座以制造業立市的濱海城市再次聚焦了全國的目光。
3月19日,青島市委、市政府高規格召開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以實際行動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展現了對民營經濟的高度重視與堅定支持。
青島市委書記曾贊榮出席會議并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任剛主持,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梅建華,市政協主席孟慶斌,市委副書記、統戰部部長張惠出席。
會上,蔚來生物董事長兼總經理陳剛、云路股份董事長兼總經理李曉雨、青島清原抗性雜草防治有限公司董事長連磊、雷神科技董事長路凱林、歌爾集團副董事長、歌爾微創始人姜龍、青島數智無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吳迪飛等6位企業家代表發言,青島市委政法委、市委金融辦、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民營經濟局負責同志發言。
這種“企業出題、政府答題”的互動模式,映射出青島重構政企關系、激活民營經濟動能的深層邏輯。
數據顯示,2024年,青島民營經濟貢獻了全市60%以上的投資和稅收、近70%的進出口、80%以上的城鎮新增就業,其規模與質量已遠超“半壁江山”。
這組數據,不僅勾勒出青島經濟的活力底色,更折射出中國城市經濟轉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規律:誰能激活民營經濟的創新基因,誰就能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占得先機。

創新雨林滋養產業新生態
2025年初以來,青島的資本市場動態頻頻,展現出民營經濟的蓬勃活力。
今年2月,半導體領域的思銳智能已正式啟動IPO輔導備案,目標直指A股市場;而華晟智能也順利在新三板掛牌上市,開啟了新的發展篇章。進入3月,宸芯科技正式步入上市輔導階段,瞄準北交所上市目標;斯坦德則宣布與中德證券達成上市輔導協議,為未來的上市之路鋪就基石。
據統計,自今年年初以來,青島已有9家企業積極向資本市場發起沖刺,其中不乏具有高增長潛力的瞪羚企業,它們正成為青島民營經濟的新生力量。
回看青島市民營經濟版圖,兩組數據尤為醒目:216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構建起垂直產業生態,17家獨角獸企業數量穩居北方第二。
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言的6家企業——蔚藍生物、云路股份、清原作物、雷神科技、歌爾微電子、無鋒科技,無一例外都是科技創新型企業。
蔚藍生物將研發投入強度保持在9.44%,構建起“內循環+外協同”的雙向創新體系;云路股份用15年時間實現非晶合金材料全球市占率第一,其研發團隊已突破量子尺度材料科學難題;歌爾集團在虛擬現實領域完成從器件供應商到系統集成商的蛻變,通過占據中高端頭顯設備80%的全球市場份額,反向定義元宇宙終端標準;清原作物科學將基因編輯技術下沉至田間地頭,用2033件全球專利構筑起現代農業的技術護城河……
它們以創新驅動為核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而這種“用場景倒逼技術創新,以技術重構產業生態”的發展邏輯,正在重塑青島民營經濟的價值坐標系。
座談會上,青島蔚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剛提出,建議青島實行“研發強度標桿企業”認證,對研發投入持續保持高增長的創新主體,在重大專項、人才評定等方面給予傾斜,讓“長期主義”成為民營企業的集體信仰。
青島云路先進材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曉雨為青島市民營企業的國際化布局提供了新的路徑,他建議:相關部門應協同配合,在重點發展優勢產業的同時,支持龍頭企業開展跨境并購,將海外并購打造成為產業升級的重要助推器。為青島市民營企業的國際化布局提供了新的路徑。
歌爾集團副董事長姜龍則建議,按照企業需求,給予更高的人才評價權限;細化高層次人才補貼標準和范圍,全面覆蓋企業招、引、育、留的各環節,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到青島發展,形成人才與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年輕企業家吳迪飛帶領的無鋒科技,自2019年成立以來,獨家簽約的網紅及內容創作者4萬多名。他表示,今年將計劃在青島建設全國最大AI智能直播基地,前期已經與即墨老酒、瑯琊臺、青食鈣奶餅干等數十家品牌完成簽約,這無疑為傳統制造企業通過“線上資源反哺線下產能”的新模式提供了重生機遇。
除了企業層面的創新探索外,青島市政府也在積極推動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
通過實施優質中小企業“強基”、高成長企業“提質”、民營領軍標桿企業“攀峰”三大培育行動,青島正努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同時,青島還啟動了“數智煥新”工程,推動企業創新轉型,提升產業競爭力。這些政策的實施,為青島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此外,青島民營經濟在產業升級和市場拓展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效。
以雷神科技為例,這家從專注于游戲筆記本起步的企業,如今已發展成為布局電競全場景裝備、探索電競生態新業態的領軍企業。雷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路凱林也在會上建議——青島應加強對電競產業的統籌規劃,通過政策扶持推動電競產業快速發展。
可以說,青島市正在通過實施優質中小企業“強基”、高成長企業“提質”、民營領軍標桿企業“攀峰”三大培育行動,做強企業創新基座,讓更多企業在新領域新賽道跑出加速度。

政策護航激發市場活力
在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期,民營經濟既是“穩定器”,更是“創新源”。
青島,作為中國沿海開放城市的重要一員,其民營經濟的發展狀況更是衡量區域經濟多元化和市場活力的關鍵指標。此次座談會的召開,無疑為青島民營經濟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會上,青島市委書記曾贊榮的講話擲地有聲:“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一以貫之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青島市委、市政府通過一系列高規格會議和實際行動,向外界釋放了強烈信號:青島民營經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民營經濟的核心命題,在于如何構建一個“市場有效、政府有為、企業有利”的生態系統。
青島市委、市政府深知這一點,因此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下足了功夫。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和制度建設,青島正努力為民營企業創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
首先,青島在法治建設方面走在了前列。全國同類城市中率先出臺地方性法規《青島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條例》,為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與此同時,青島還依托“青島政策通”平臺,全速推進政策兌現直達快享,確保惠企政策能夠真正惠及廣大民營企業。截至2024年底,“青島政策通”平臺累計瀏覽量超880萬次,匯集惠企政策信息2.8萬條,3.7萬家(次)企業完成線上申報,平臺統計兌現資金共計35.89億元。
其次,青島在金融服務方面也做出了積極探索。建立健全支持民營和中小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用好“青融通”平臺,挖掘民企融資需求,完善誠信“畫像”,將企業訴求精準推送匹配給金融機構。這一舉措有效緩解了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為企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此基礎上,青島還推進落實融資擔保、融資租賃、貸款風險補償等融資政策,用足用好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獎補政策,搭建政銀企對接平臺,切實緩解企業資金壓力。
此外,青島還在政務服務、人才引進、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做出了諸多努力。通過簡化審批流程、提高服務效率、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等措施,青島正努力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優質的服務。
這場座談會的深層意義,在于它展現了一個地方經濟生態的進化方向:政府從“管理者”轉向“服務者”,企業從“政策受益者”升級為“創新主體”。
透過此次座談會,在民營經濟的發展上、我們看到了一種從信心提振到制度完善兩輪并驅的、行之有效的“青島思路”;而這種思路,值得被更多城市借鑒。
可以期待的是,當更多城市學會把企業家請“C位”,把政策送到“指尖”,把創新刻進“基因”,中國民營經濟的星辰大海,或許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