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12次提到“醫療”、13次提到“健康”、16次提到“養老。
醫療健康關乎億萬百姓福祉,養老亦事關未來社會發展,這三個詞,每一個背后都是萬億規模的市場。
在其中,無數金融機構已開始群雄逐鹿,而中國平安的“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戰略先一步成為金融業服務國家戰略的創新標桿。
2024年,在“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戰略的積極推動下,中國平安取得超出管理層預期的答卷。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平安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1218.62億元,同比增長9.1%;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66.07億元,同比增長47.8%;營業收入10,289.25 億元,同比增長12.6%。
穿越這些數字,“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戰略究竟如何為平安注入新活力?立業37載,根植于改革開放的土壤,平安如何在持續變革中立于不敗之地?
綜合金融多點開花
早在1992年,平安便打破傳統保險市場壟斷,引入國際股東摩根士丹利、高盛,開啟金融國際化探索。2003年,平安成為首批綜合金融控股試點集團,逐步獲取銀行、證券、信托等13張核心金融牌照。
中國平安的全金融牌照是其“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戰略的核心支撐,通過牌照資源整合實現業務協同、資金融通和生態閉環。客戶在平安,一站式滿足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需求,這也成為平安服務優勢的基礎。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平安個人客戶數2.42億,其中持有集團內4個及以上合同的客戶占比為25.6%、留存率達98.0%。
豐富的綜合金融產品體系、多元的觸客渠道,持續支撐客戶增長,2024年新增客戶3,207萬,同比增長9.8%。強大“線上+線下”渠道網絡,高效觸達和服務客戶。目前平安擁有超7,000個網點,覆蓋全國330個城市,產險、壽險等銷售服務隊伍超130萬人;豐富的線上用戶流量,包含平安金管家(約2.9億注冊用戶)、平安口袋銀行(超1.7億注冊用戶)、平安好車主(近2.36億注冊用戶)等。
在平安強大的綜合金融體系中,壽險是最亮眼的一顆星。
業績會上,中國平安聯席首席執行官郭曉濤指出,壽險進入黃金發展期,已經不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產品,壽險將成為中國進入老齡化、進入長壽時代的客戶的剛需。以壽險為基礎,持續奠定醫療健康養老的服務,中國平安對壽險行業的發展充滿信心。
數據顯示,2024年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新業務價值達成285.34億元,可比口徑下同比增長28.8%。可比口徑下代理人渠道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26.5%,人均新業務價值同比大幅增長43.3%。銀保渠道聚焦價值經營,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62.7%,不斷擴充優質合作網點,提升經營效能。
平安持續推廣社區金融服務經營模式,2024年存續客戶13個月保單繼續率同比提升5.7個百分點,新業務價值同比提升近300%。銀保渠道、社區金融服務及其他等渠道,2024年貢獻平安壽險新業務價值的18.7%。
醫療養老服務閉環
目前,我國的醫療服務市場已經超9萬億。
平安對于醫療健康生態的深耕早已超過10年,其創新推出了中國版“管理式醫療模式”,將線上/線下醫療健康生態圈與作為支付方的金融業務無縫結。
平安入局醫療的目的,并不是著眼于市場空間的宏大敘事,而是回到一個個客戶真實需求。馬明哲曾解釋說,“平安發展醫療,是因其與金融主業緊密相關。平安有2億多的客戶,其中超1.46億人購買了平安的壽險產品。客戶需要的不是一張冷冰冰的保單,而是貼心的健康、醫療、生活等服務。”
平安通過 “雙平臺” 戰略整合醫療資源,其中, 2024年平安健康升級家庭醫生會員服務品牌"平安家醫",構筑"11312"一站式主動健康管理服務體系。平安家醫為保單客戶提供醫療理賠協同、全流程重疾專案、居家養老長者醫健服務等,助力集團綜合金融業務打造差異化競爭力。
平安家醫的存在,使得保險客戶獲得感大增。在理賠協同模式下,家庭醫生已服務超200萬客戶,同時在服務場景融合和服務能力提升下,家醫會員權益用戶數超1400萬人,年人均使用頻次達5次。
另一端,平安2021 年收購北大醫療集團,整合其 7 家醫院、近6000 張床位資源,形成線下醫療服務矩陣。截至2024年末,平安內外部醫生團隊約5萬人,實現國內百強醫院和三甲醫院100%合作覆蓋。
2024年,超2100萬平安壽險的客戶使用健康管理服務,健康管理服務使用率同比提升2.1個百分點,其中新契約客戶使用健康管理服務占比近79%。
截至2024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3.1億,占總人口的21.3%,老齡化加劇催生了龐大的養老需求。其中,90%以上的老人選擇居家養老,7%選擇社區養老,3%選擇機構養老。
平安聚焦大多數居家養老需求,全面形成“醫、護、住、樂”聯體模式,截至2024年末累計簽約服務供應商超150家,覆蓋全國75個城市,上線數百項十維居家養老服務,超16萬名客戶獲得居家養老服務資格。
面對3%的機構養老需求,平安的高品質康養社區項目已在5個城市啟動,上海及深圳項目擬于2025年下半年正式開業。
戰略壁壘不可復制。
平安的“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戰略剖開看,是以綜合金融為骨架、以客戶需求為血肉、以科技為神經的超級生態。
在平安的超級生態中,金融服務與健康管理服務相互融合。通過構建 “支付+服務+科技”閉環,平安正在重塑醫療養老產業生態,為行業提供“商業可持續、社會可信賴”的轉型樣本。
對于中國平安目前的戰略選擇以及所取得的成績,業內分析師持積極評價。
浙商證券研報認為,中國平安深入推進“綜合金融+醫療養老”雙輪并行、科技驅動戰略,通過服務差異化構建核心競爭力,增長動能進一步提升。光大證券研報認為,平安通過"保險+服務"提升差異化競爭優勢,未來隨著多樣化產品陸續推出及服務加持效果持續釋放,NBV有望維持向好態勢。
誠如馬明哲在平安2024年年報致辭中所說,“以人民為中心,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平安存在發展的價值追求。未來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必將是能夠有效解決行業痛點、滿足客戶需求、實現人民愿望的企業。”
“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戰略的深化,既是對時代命題的回應,更是對 “金融為民” 初心的堅守。
當科技與人文在養老場景交匯,平安的探索不僅關乎商業成敗,更承載著為中國老齡化社會提供解決方案的歷史使命。中國平安的實踐證明,金融與實體服務的深度融合不僅能創造商業價值,更是破解社會難題的密鑰。
在老齡化加速的當下,這種模式不僅為金融業高質量提供樣本,更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在民生領域的生動注腳。商業邏輯與社會價值深度融合的戰略思維,也是平安穿越周期、持續進化的核心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