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獨角金融 劉銀平
編輯 | 付影
近日,申萬菱信基金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發行失敗,股市回暖、基金發行市場復蘇的背景下,基金發行失敗的情況并不多見。這也是今年以來第三只發行失敗的公募基金產品。
申萬菱信基金還有一只發起式基金于前不久清盤,自3年前成立以來規模就持續下降,截至去年末凈資產僅剩0.66億元。
2022年,申萬菱信基金曾推出10只發起式基金,除了1只已經清盤,另外9只基金都岌岌可危,成立初期規模在2億元以上,如今大部分縮水超9成,其中1只凈資產僅剩700多萬元,規模下降之快令人咋舌。
發起式基金要求基金管理人、高管或基金經理認購不少于1000萬元且最少持有3年,根據基金合同,如3年后基金凈資產不足2億元則自動終止。如今來看,另外9只發起式基金的清盤風險也很高。
申萬菱信基金管理規模在行業中處在中上游,不過去年四季度A股強勢反彈的情況下,基金規模不升反降,規模擴張壓力加大。
1 混合偏股型基金發行失敗,3年前發行的10只發起式基金或全部清盤
又一只公募基金產品募集失敗,3月15日,申萬菱信基金發布公告,旗下申萬菱信遠見成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于2025年3月14日募集期限屆滿,因未滿足備案條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該基金為偏股混合型基金,股票倉位范圍是60%-95%,2022年10月便拿到了監管批文,但直到2024年12月才開始募集資金,計劃募集金額不少于2億元,認購人數不少于200人,但用足了3個月募集期,仍然發行失敗。
該基金的擬任基金經理為龔霄,從其工作履歷來看,在基金管理方面經驗并不是很豐富,2019年起從事金融相關工作,2021年11月加入申萬菱信基金,目前在管基金產品僅2只,其中1只產品管理時間剛1年,另1只管理時間為5個月,在其管理期間,兩只產品的業績都不太理想,排在同類產品靠后的位置。

來源:天天基金網
這也是今年以來第三只發行失敗的公募基金產品,就在同一天,信達澳亞基金發行的信澳通合進取三個月持有A也發行失敗了,該產品為混合型FOF基金。在此之前,興華基金發行的興華興盛純債A是今年首次發行失敗的產品。
A股回暖之下,偏股混合基金募集失敗可能有多方面因素,包括基金公司品牌號召力、基金經理管理能力、發行時機等。
海南縱帆私募基金合伙人王兆江認為,基金發行失敗主要是投資者信心不足造成,過去三年A股主要指數走熊,導致權益類資管產品普遍收益不佳,大部分權益基金投資者深度套牢;此外,宏觀經濟面臨各種挑戰,居民普遍需要現金流保障日常支出,所以對投資采取了非常保守審慎的態度,這兩方面原因導致了產品發行不佳,甚至失敗。
2025年以來基金發行市場整體呈現復蘇趨勢,新發基金總規模超過了1600多億,股票型基金發行規模激增,在這種情況下仍有個別基金因達不到最低募資門檻而黯然離場。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基金產品發行失敗主要是不符合投資者需求。今年以來權益市場呈現偏強態勢,而債券市場則出現了調整,今年偏股型的基金相對來說更加好賣,偏債型的基金認購情況相較以往可能會差一些,還有一些混合型FOF基金,如果品牌號召力不太強的話,對投資者吸引力不足,也存在發行失敗的風險。
除了產品發行失敗,申萬菱信金基金還面臨多只產品清盤風險。就在2月23日,申萬菱信雙禧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進入清算程序。

來源:天天基金網
申萬菱信雙禧混合型發起式成立于2022年2月22日,為混合型-平衡基金,截至2024年末,A、C份額凈資產分別為0.66億元、0.02億元。從產品收益情況來看,三年以來基本都跑贏同類平均水平,然而仍止不住自成立以來規模就持續下跌的步伐。

來源:天天基金網
發起式基金在成立初期,需要由基金管理人、高管或基金經理作為發起人,認購不少于1000萬元且持有時間不少于3年,具有和投資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特點。
2025年2月12日,申萬菱信雙禧混合型發起式發布第一次清盤風險提示:“根據合同約定,基金生效之日起3年后的對應日,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2億元,基金合同自動終止。”
然而,該產品除了成立時凈資產剛達到2億元門檻,此后規模就一路下降,3年大限一到就立即啟動清算流程。
2022年申萬菱信基金曾一口氣發了10只發起式基金,如今看來,除了1只已經清算,其他9只也全部面臨清盤風險。截至2024年末,這10只發起式基金規模全部在2億元以下,而且距離2億元相距甚遠,其余9只凈資產更低,在0.07-0.24億元之間。
基金規模的變動與業績有較大關聯,10只基金中只有3只同期回報跑贏業績基準,大部分跑輸同類平均收益水平。
此外,有6只產品出現基金經理變動情況,其中申萬鑫享穩健混合發起式A兩度變更基金經理,“發起式”基金的利益綁定機制實際已失效。
表 2022年申萬菱信基金發行的10只發起式基金(A類份額)

來源:獨角金融整理
2 股市回暖、規模反降,“券商系”基金面臨成長壓力
申萬菱信基金是一家老牌“券商系”基金公司,成立于2004年1月,總部位于上海,注冊資本1.5億元,申萬宏源證券持有67%股份,日本三菱UFJ信托持有33%股份。
在公募基金公司中,申萬菱信基金管理規模處在中上游水平,根據Wind數據,截至2024年末,申萬菱信基金共管理80只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847.57億元,在162家公募持牌機構中位列66名,其中非貨幣基金資產凈值合計725.71億元,排在60名。
根據官網披露信息,公司現有公募基金82只,資產管理規模1035.89億元。
從申萬菱信基金發行的基金產品類型來看,債券基金占比最高,總體比較均衡,截至2024年末,貨幣型、債券型、股票型、混合型基金資產凈值分別為121.86億元、513.52億元、136.79億元、73.0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四季度A股回暖之際,申萬菱信基金規模不增反降,2024年三季度末基金資產凈值合計886.26億元,四季度共下降了4.37%,其中股票型、混合型、債券型基金規模均下降。
基金發行失敗、產品清盤增多,都顯示出這家老牌“券商系”基金正面臨著規模擴張壓力。
2024年申萬菱信基金共有5只產品清盤,分別為申萬菱信樂研混合A(019326)、申萬菱信添利六個月持有期混合A(019731)、申萬菱信安泰鑫利純債一年定期開放債券(009084)、申萬菱信安鑫優選混合A(003493)、申萬菱信價值臻選混合A(017065),其中有3只成立時間不足1年。
去年申萬菱信基金清盤產品數量總體并不算多,但是2022年成立的10只發起式基金中,除了1只已經清盤,其他9只也岌岌可危,如不采取積極措施,2025年基金清盤數量很可能會翻倍。
近年來公募基金行業產品清盤現象逐漸增多,根據Wind數據,2024年基金清盤數量為272只,創近5年新高。
楊德龍認為,基金清盤數量增多主要受行情影響,去年“924”行情之前很多基金凈值及規模跌幅較大,面臨著較大贖回壓力,基金規模大幅下降,成為小微基金之后維護成本很高,有些公司就選擇了清盤,這是基金行業正常的優勝劣汰。
王兆飛則表示,很多基金公司在2019-2021年三年普漲牛市中,以及2022-2023年結構性牛市行情中,發行了太多同質化基金,比如消費,醫療,新能源等主題基金,導致這幾大板塊投資過度飽和。當行業景氣度下滑,熊市來臨時,這些原本熱門的投資賽道就會發生資金撤離,進而導致基金產品凈值急劇下滑,最后引發投資者贖回潮,所以最終的結果就是大面積產品清盤。
在對基金公司的影響方面,王兆飛認為,基金公司缺乏理性和前瞻性的資管水平,會讓投資者失去信任,導致后期產品募集難度增大,甚至流產。
背靠頭部券商申萬宏源證券,申萬菱信基金在投研能力和信息獲取方面具備一定優勢,使其在投資決策上更具前瞻性。
目前申萬菱信基金董事長陳曉升就來自大股東,此前任申萬宏源證券總經理助理,曾任研究所所長長達15年。除此之外,公司其他高管也有很多為大股東派駐,包括現任副總經理史莉珠、督察長王菲萍等,且基金經理團隊證券公司背景突出。
不過大股東加持之下,申萬菱信基金的經營業績并未見明顯優勢。2024年國內公募基金總規模增幅超過18%的情況下,申萬菱信基金規模卻只增加了7.38%。
隨著市場回暖疊加政策紅利的支持,今年以來公募基金市場表現強勁,申萬菱信基金能否把握機遇推動產品規模增長?評論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