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黃華
界面新聞編輯 | 謝欣
在董事長袁征起訴上市公司之后,凱利泰的股東內斗仍在繼續。目前,該公司的第一、第二大股東——涌金投資與上海欣誠意在董事會的七個席位中做出了新一輪安排。
根據3月19日凱利泰宣布的公司董事會換屆選舉結果——蔡仲曦、金詩強、王沖、惠一微當選第六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任期三年;張斌、狄朝平、朱丁敏當選為獨立董事。
前述結果中,最引人注目的變化在于,袁征、王正民落選,他們分別是凱利泰的現任董事長和總經理。 截至3月20日收盤,凱利泰報6.94元/股,跌0.43%,最新總市值約49.76億元。
而照凱利泰的最新董事會名單來看,這家公司的高管層也會迎來包括董事長變化在內的進一步變動。不過,這兩方的利益爭奪或許不會太早結束。
袁征退出
此前,在凱利泰第六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候選人一項上,上海欣誠意提名了袁征、蔡仲曦、金詩強,涌金投資則提名了王沖,上海凱誠君泰提名的是惠一微。上海凱誠君泰是凱利泰目前的第三大股東。
而在獨立董事一項中,張斌、狄朝平為上海欣誠意的提名人選,朱丁敏則由涌金投資提名。
這意味著,在凱利泰的新一屆董事會中,上海欣誠意占據了四個席位,這一方的董事由蔡仲曦、金詩強、張斌、狄朝平構成,涌金投資占據了兩個席位,也就是是王沖和朱丁敏。另外,上海凱誠君泰也占據了一席。
這一輪董事會席位爭奪以第二大股東占據四席,第一和第三大股東占據三席暫告一段落。
而照選舉投票情況來看,袁征在當天并未給自己投票,他獲得的選舉票數為926.6079萬票,且全部來自中小投資者。袁征其實也是凱利泰第二大股東上海欣誠意的實控人。
在接受財聯社記者的采訪時,袁征表示,他會轉移工作重心,但仍繼續支持凱利泰。同時,他也提出,“新董事會成員大多數還是我推選的”。
在凱利泰過去的董事會結構中,袁征是一名深耕骨科以及醫療領域的老將,但他同時涉及了太多的外部投資,其中就包括在3月14日引發熱議的利格泰。
對于外部投資項目,袁征向財聯社記者回應稱,醫療器械行業具有“周期長、投資大、高監管”的特點,因此從經營策略來看,每一個產品都需要一個團隊。
袁征認為,上市公司不可能擁有太多研發團隊和大量資金。他稱:“為了資金安全,我通過對外投資的方式參與部分產品,降低公司風險,等到產品爆發的時候,公司可以從中獲益。”
同時,袁征還表態稱:“作為一個持有凱利泰5%以上股權的股東,我是跑不了的,而且我的持股會越來越多,這樣就只能把公司越做越好。”
此前,有關利格泰的矛盾被曝光,也因此,在股東會召開之前,外界猜測第一大股東涌金投資會和第二大股東袁征一方在現場發生激烈爭執。不過,據多家媒體報道,董事會選舉現場沒有發生言語交鋒。
袁征也向媒體回應稱:“做公司,尤其是做實體經濟太辛苦了,我只希望通過這次選舉,能有一個確定的結果,把公司做好,相信每個股東也是這樣想的。”
涌金投資在擔心什么?
涌金投資與上海欣誠意的積怨已有一段時日。此前,上海欣誠意已有一系列操作引發涌金投資的不滿。例如,作為股東的涌金投資,希望上市公司凱利泰撤出對其參股公司利格泰的投資。
界面新聞此前報道,涌金投資認為,為充分維護公司及全體股東的利益,及時足額收回公司的對外投資資產,公司應根據《股東協議》的約定,向相關方發出書面通知,要求回購公司持有的利格泰全部股權。
另據凱利泰3月4日公告,凱利泰、利格泰及利格泰股東等相關方于2023年8月簽署的《有關上海利格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股東協議》顯示,利格泰未能在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合格首次公開發行(IPO)或未發生投資人認可的公司出售事件,觸發回購條件。
這也意味著,利格泰早已觸發股份回購條件,但作為凱利泰董事長的袁征卻遲遲沒能履行回購義務。而事實上,利格泰正是袁征實際控制的公司。據天眼查,袁征持股利格泰的比例為30.75%。
據藍鯨新聞,涌金投資目前向凱利泰派出的董事王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無論最終回購與否,2024年底協議到期之后,董事長袁征和總經理王正民均未向董事會提及注意相關事宜,屬于失職。
另外,圍繞著袁征開展的關聯交易發生頻率事件并不低。例如,在2020年10月,凱利泰擬對上海賽立維進行增資,出資數額為1400萬元。交易前,袁征持有上海賽立維10%的股權。
又如,2020年12月,凱利泰擬以2945萬元的對價受讓上海脊光16.67%的股權,溢價約2298%。當時,袁征任上海脊光董事長。當時,袁征兒子袁中翼還直接持有上海脊光40.83%的股權。
不難看出,由于袁征涉及的體外公司數量眾多,涌金投資較為忌憚。在接受藍鯨新聞的采訪時,王沖提出,“袁征要么清理掉體外公司,要么就退出凱利泰的管理”。
而由凱利泰新的董事會構成來看,涌金投資與上海欣誠意的爭奪還在持續。
目前,在上海欣誠意提名的董事中,蔡仲曦持有潔諾醫療管理集團有限公司3.15%的股權,該公司與凱利泰及其控股子公司均發生過交易。另外,金詩強的簡歷顯示其在過往和醫療行業并無交集。
對于這種狀況,王沖向財聯社記者表示:“不管最后董事會席位如何,該做的事情我們還是會做的,很多要追的事情我們都會去追的。我們還是會堅守底線,保護所有上市公司股東的利益為先。”
此外,對于欣誠意的選舉策略,王沖認為:“他們采取的策略是為了確保推出來的4個董事都不用回避表決。但是在重大事項上,依然需要2/3的董事表決同意,意味著不一定都能按欣誠意的意愿表決通過。”
業績下滑還陷入商業賄賂事件
凱利泰的股權結構分散其實是老問題。在公司2012年的招股書中,公司就表示自身無控股股東、無實控人,這一狀況持續多年。
而在上海欣誠意和涌金投資之中,上海欣誠意是在凱利泰創立較早期就進入的資方,涌金投資則是在2018年之后才成為凱利泰的最大股東。
據企業三季報,截至2024年9月末,涌金投資在凱利泰中的持股比為6.99%;第二大股東上海欣誠意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上海欣誠意”)持股4.91%%;第三大股東上海凱誠君泰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凱誠君泰”),持股比例為3.51%。
凱利泰成立于2005年,創始人包括秦杰、袁征等。2005年3月至2022年6月,袁征持續在凱利泰任總經理職務。2018年12月,袁征接替前董事長秦杰成為公司的新任董事長。
而在袁征成為董事長之后,凱利泰雖已成功躋身國內骨科龍頭之列,業績體量較從前相比有大幅增長,但它也失去了營利持續穩定增長的發展態勢。尤其是,公司的利潤波動劇烈。
在2018年和2019年,凱利泰的盈利能力達到巔峰,其中2018年的歸母凈利潤突破4.6億元。但自2019年開始,該公司便出現了盈利和虧損交替發生的情況。
在營收規模方面,2019年之后,凱利泰的營收便幾乎持續在10億元之上,但在2021年之后逐步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凱利泰實現營收7.5億元,同比增長1.86%,實現歸母凈利潤5606.58萬元,同比減少56.59%。
利潤波動的原因中,除了收購引發的商譽爆雷,骨科日益密集的集采也在影響凱利泰的基本面。行業方面,2021年,國家組織了首次骨科領域的高值耗材集采,主要針對人工關節,平均降價82%。2022年,脊柱類產品納入集采,平均降價84%。2023年11月底,運動醫學類耗材也被納入集采。
此外,凱利泰還于一年多以前陷入過“醫藥商業賄賂案件”中。在2023年11月,湖北省藥械集中采購服務平臺曾發布《關于領取醫藥價格和招采失信行為等級評定結果告知函的公告》。公告稱,2023年第二季度醫藥商業賄賂案件相關企業信用評價工作已完成,請威高骨科和凱利泰到中心領取關于醫藥價格和招采失信行為等級評定結果的告知函。
2024年1月25日,凱利泰回應稱,公司出現在湖北藥械集采平臺的醫藥價格和招采失信行為等級評定結果告知函中,是因為經銷商自作主張的不合規行為導致,與公司的經營策略無關,公司管理層已協商討論認定不會對公司招標和銷售產生不良影響,且公司已經停止與涉事經銷商的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