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代財經
在戰略性剝離了K·SWISS和帕拉丁業務后,特步發布了“瘦身”后的首份年報。
3月18日,特步國際(01368.HK)2024年業績報告顯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特步國際營收同比增長6.5%至135.78億元;經營溢利同比增長9.3%至19.66億元;公司毛利率從2023年的41.8%提升至43.2%;凈利潤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20.2%至12.38億元,凈利潤率為9.1%。
2021年,特步集團主席丁水波曾給特步定下了“五五規劃”目標,計劃到2025年,特步主品牌實現營業收入200億的目標。今年,就是這一計劃的收官年。
但是消費環境仍然復雜多變,無論是特步主品牌的DTC轉型,還是培養索康尼“挑大梁”,對公司管理層來說都并非易事,新一輪增長挑戰如期而至。
就在此時,年輕的“90后”管理者站到臺前。
隨著業績一起發布的,是一則重要的人事變動公告。公告表示,原特步國際首席財務官楊鷺彬辭任,同時委任為公司執行董事。而特步集團主席丁水波長女丁利智,出任特步國際首席財務官。
索康尼收入破10億元,毛利率超過主品牌
丁水波賭對了。
2019年,以特步國際收購K·SWISS和帕拉丁業務、以及與索康尼、邁樂的母公司Wolverine建立合資企業為標志,特步正式開啟品牌多元化之路。
2022年,特步國際的業績發布會上,丁水波表示,特步和索康尼兩者在消費人群、產品價格、市場層級上形成差異和互補的愿景正在成為現實。
2024北京馬拉松和2024上海馬拉松賽事中,索康尼的穿著率占比均突破了10%。2024年,索康尼的年收入也突破10億元,成為特步集團收入增速最高的品牌。
特步國際財報顯示,2024年索康尼、邁樂所在的專業運動分部收入同比增長57.2%至12.50億元。2020年至2024年,該分部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00%。丁水波在主席報告書中透露:“(2024年)索康尼的零售流水錄得超過60%的增長。”
索康尼的利潤表現也在持續提升。財報顯示,索康尼、邁樂所在的專業運動分部經營溢利從2023年的840萬元增至2024年的7820萬元;毛利率也從上一年的40.0%提升至2024年的57.2%。超越特步品牌所在的大眾運動分部41.8%的毛利率。
索康尼的亮眼表現與特步集團的“重倉”有關。
2021年底,索康尼在中國內地僅有44家自營店,到了2024年底,索康尼中國內地門店達到145家。去年9月,該品牌全球首家概念店也落戶深圳萬象城。
在品牌資源投入方面,特步集團對索康尼也毫不吝嗇。
一方面為索康尼簽約多名國際長跑專業運動員。另一方面,索康尼也向流量明星拋出橄欖枝。去年7月,索康尼官宣彭于晏為品牌代言人。同年,索康尼還官宣了曾舜晞、周翊然為索康尼旗下千禧系列和校園系列的代言人。
目前,索康尼的營收占比尚未超過公司總營收的10%,特步集團對索康尼的投資還在進一步加大。
2025年2月,特步集團發布一項約10億港元再融資計劃,其中重要用途就涵蓋加強索康尼的品牌推廣和產品組合。
特步集團在2024年財報中表示,隨著索康尼繼續擴大中國的業務規模,將進一步推動其品牌戰略,并將持續推出更能提升形象的旗艦店和概念店,以配合其服裝和生活休閑產品矩陣的發展。
主品牌增速放緩,加碼DTC轉型
和索康尼的高增長表現不同,越過了百億營收門檻的特步主品牌慢了下來。
財報顯示,2024年,特步主品牌所在的大眾運動分部收入為123.27億元,同比增長3.2%。2021年到2023年,大眾運動分部同比增速分別為24.5%、25.9%和7.4%。
2022年,特步主品牌營收規模首次突破百億元。但是,中國的運動市場競爭格外激烈。特步主品牌不僅面臨安踏、李寧、361度等老對手的挑釁,還要應對Nike、Adidas等國際品牌去庫存策略下的夾擊。
對于成熟品牌來說,特步收入增速的放緩也在意料之中。而與許多零售企業的選擇一樣,在消費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的當下,特步主品牌也開始從要規模,轉變為要利潤。
其中一個表現是,特步品牌的線下門店規模正在縮減。截至2024年底,特步成人在中國內地及海外共有門店6382家,特步兒童中國內地門店1584家,門店數量均較2023年底有所減少。
不滿足于百億規模,想要更上一層樓的特步,盯上了DTC模式轉型的機會。
在2025年2月的再融資動作中,除了加碼索康尼,特步的另一項重要目就是加大對特步品牌的DTC轉型投入。根據公告,特步計劃逐步向退休經銷商收回分銷權,通過加強直銷策略,提升顧客品牌忠誠度,提高運營效率及推進品牌升級。
在DTC模式下,減少了中間商、批發商和分銷商帶走的利潤分成,可以幫助企業獲取更多中間利潤。長期來看,隨著DTC業務占比提高,或會在企業的營收和毛利率有正面體現。另外,由于DTC模式能夠高效與消費者鏈接,增強品牌在終端市場的競爭力,該模式已然成為運動行業主流。
從國際品牌Nike、Adidas、lululemon,到本土品牌安踏,都是該模式的擁護者。安踏集團旗下FILA更是靠DTC轉型,成為上市公司多年的“現金奶牛”。
不過,成功的DTC轉型并不容易。比如在該模式下,企業的存貨壓力會因為削減了經銷商而變大,企業通常還需要大幅加強供應鏈基建,線下直營渠道的投入等,這都會給企業帶來不小的成本增長與經營挑戰。
3月18日,時代財經就特步主品牌的DTC轉型具體措施、增長預期等問題,向特步集團發送采訪提綱,特步方面表示:“相關問題請以公告內容為準,目前暫無額外信息可補充。”
2025年是丁水波“五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但距離其提出的“特步主品牌收入目標200億元,四個新品牌的收入目標40億元”尚有一定距離。
目前的進度來看,丁水波很可能要食言了,但二代經營者已經接力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