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中潤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潤光能”)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中信建投國際和中信證券為其聯席保薦人。
據了解,2023年,中潤光能曾尋求在A股創業板上市。去年6月,海通因中潤光能2024年第一季度的虧損,以及2024年上半年A股市場的普遍狀況后,撤回對過往A股上市申請的保薦。
該公司IPO終止后,時隔近9個月,中潤光能選擇轉戰港交所,再次沖刺資本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中潤光能是一家光伏電池片制造商。公司主要生產單晶P型PERC電池片、N型TOPCon電池片、多晶電池片和少部分光伏組件。目前公司在江蘇徐州、宿遷以及安徽滁州都設有生產基地,在老撾萬象也建立了加工廠。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光伏電池對外出貨量計,2024年度,中潤光能在全球專業光伏電池制造商中排名第一,市場占有率18.3%,且公司在全球光伏電池制造商中排名第二,市場占有率14.6%。
其客戶包含了全球十大組件制造商中的九家,如晶科能源、隆基綠能等都是其大客戶。
業績表現上,2022至2024年內,中潤光能的營收分別為125.17億元、208.38億元和113.20億元。年內利潤分別約為8.34億元、16.81億元、-13.63億元人民幣。
近三年來,中潤光能營收出現劇烈波動,2024年營收整體下滑了45.68%,同期凈利潤也由盈轉虧,由2023年的盈利16.81億元,變為2024年虧損13.64億元。
由盈轉虧之下,中潤光能整體毛利率由13.6%降為-10.1%。公司產品銷售價格已經不能覆蓋生產成本,生產上直逼“停業點”。
業績虧損之下,中潤光能的現金流壓力也陡增,經營活動的現金凈流量從2022年的6.29億元降為2024年的1.55億元,整體降幅達到了75.36%。公司的最新資產負債率也達到了79.11%。
眾所周知,光伏行業從2023年開始明顯的產能過剩,進入產能出清期。2023年5月,隆基綠能掌門人李振國在SNEC第十六屆全球光伏大會上曾表示,光伏行業已經出現了產能過剩的問題。未來兩到三年內,一半以上的光伏行業制造商可能被迫退出市場。
在內外交困之下,IPO成功與否,或許成為了中潤光能的生存挑戰。
在行業下滑的同時,中潤光能的估值也有所影響。此前在一級市場上進行過多次融資和股轉,中潤光能在進行創業板IPO時,公司計劃募資40億元,以400億元的估值上市。
此后隨著行業整體的下行,估值也有所萎縮。中潤光能在2024年光伏行業“獨角獸”榜單中,以230億元的估值排名第五,估值縮水近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在計劃上市之前,中潤光能實控人存在大額資金占用,并在公司申請上市前集中套現等情況。
據了解,2011年-2019年,中潤光能實控人龍大強及其關聯方累計從公司拆出資金3.31億元,用于投資中輝光伏、中宇光伏等同業公司,并償還個人融資款及利息。
從A股申報材料可知,2020-2022年期間,龍大強通過關聯企業拆借,違規占用中潤光能的資金累計超過了18億元,而這些資金都被用于對外投資,代發薪酬等。
而且在IPO前,龍大強還通過轉讓潔源光伏、中宇光伏等關聯企業股權,從中潤光能獲得股權轉讓款11.19億元,其中6.84億元用于歸還占用資金,剩余部分用于家庭支出、投資其他企業及償還個人債務。
在申請A股上市之中,深交所也曾要求核查中潤光能資金流向是否涉及代墊成本、商業賄賂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