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楊
在中國版圖的最東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交匯的“華夏東極”撫遠市,即將迎來一場文旅產業的“高光時刻”。2025年盛夏,黑龍江省第七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將在撫遠啟幕,這座城市正以三江平原的濕地為底色,以烏蘇里江風光為紐帶,以中俄邊境的獨特風情為畫筆,勾勒出一幅“生態優先、開放包容”的文旅新圖景。
這場盛會是從“邊境城市”向“國際濕地名城”躍遷的關鍵契機,撫遠市將如何答好這張龍江文旅的年度考卷?
濕地重生:從“地廣人稀”到“生態銀行”的價值蝶變
驅車穿越撫遠境內的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苔草塔頭如綠色星斗散布,東方白鸛在蘆葦叢中翩躚——這片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六大濕地”的土地,藏著撫遠人30余年的生態答卷。
據撫遠市2024年發布的《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四十三條措施》,當地已建成三江自然生態館、貝殼沙灘營地等生態旅游項目,并計劃通過“濕地觀鳥節”“生態研學游”等產品,將年游客接待量提升30%以上。
旅發大會的籌備,讓濕地價值進一步顯性化。“濕地生態走廊”項目,將串聯洪河、三江、黑瞎子島三大保護區,打造“可觸摸的濕地博物館”。游客不僅能在漂浮棧道上觀察丹頂鶴筑巢,還可參與“塔頭修復認養”,體驗濕地“超級海綿”如何調節周邊20萬畝農田的小氣候。
正如當地赫哲族向導所說:“以前怕濕地占了良田,現在知道每寸沼澤都是會呼吸的銀行。”
界江敘事:一條江串起的三種文明
烏蘇里江在撫遠拐出最后一道彎,左岸是中國最大的內陸界島黑瞎子島,右岸俄羅斯卡扎克維茨沃小鎮的炊煙清晰可見。這條“一水分兩國”的界江,以“江水澄碧、漁歌唱晚”的原始風貌,孕育出獨特的邊境文旅生態,成為自駕游與攝影愛好者的天堂。
撫遠市圍繞烏蘇里江開發的“醉美邊境廊道”自駕線路,串聯起東極寶塔、黑瞎子島等標志性景點。文旅部門順勢推出“日出經濟帶”,串聯貝殼沙灘營地、赫哲族魚市,讓“追光”游客長時間登島停留。

不僅如此,晨光經濟也在烏蘇鎮率先破題。
每年夏至前后,萬余游客涌入東極閣,迎接祖國第一縷陽光。在“東極”主題郵局,精美的文創產品琳瑯滿目。游客們則爭相為遠方的親友寄上一份蓋有最東郵戳的明信片,把“東極撫遠”的祝福郵寄給最牽掛的人。
據悉,近年來,景區圍繞“黑瞎子”動物IP形象,陸續推出毛絨玩具、冰箱貼等20多種文創產品。
政策紅利:跨境旅游合作區的“破局密碼”
跨境旅游則是“界江風光”的另一張王牌。
作為中國對俄開放的前沿,撫遠的“跨境基因”為其文旅產業注入獨特動能。
2025年2月,黑龍江省印發《關于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游消費的若干措施》,明確提出“落實中俄跨境旅游團隊免簽政策”并“積極申報撫遠跨境旅游合作區”,政策紅利直接指向邊境旅游的便利化與國際化。
中俄間通航的高速客船,讓俄羅斯巧克力與赫哲族魚皮畫同框,也讓游客上午在黑瞎子島看熊,下午就可在俄境品嘗格瓦斯。這種“兩國一島”的獨特體驗,使撫遠成為東北亞跨境旅游的新地標。
站在東極閣遠眺,三江濕地的綠浪與烏蘇里江的銀帶交匯,邊境小城的燈火與俄羅斯的山影重疊。當生態保護遇見開放基因,當文化自信邂逅國際視野,邊陲之地亦可成為文旅創新的策源地。
即將到來的省旅發大會,是景觀的展示,更是一場關于“如何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深度對話。
在中國最早迎接太陽的地方,龍江文旅的新日出,正在破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