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源Sight 王言
葉國富對永輝超市(下稱“永輝”)的改革動作逐漸浮出水面。
3月17日下午,永輝召開了2025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并表決了《關于換屆選舉第六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的議案》,選舉永輝創始人張軒松和張軒寧、名創優品創始人兼CEO葉國富、名創優品首席財務官張靖京等為六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
公告還稱,為加快改革轉型步伐,公司擬正式成立改革領導小組,統領公司改革轉型工作,其中,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為葉國富,成員為王守誠、羅雯霞、林紅東、曾鳳榮、吳凱之、甘旺亨、張衛東、朱靜、劉少強。
讓市場關注的是,永輝新一屆董事會并沒有聘任CEO,原CEO李松峰未能當選,也未被選為非獨立董事。對此,永輝稱CEO虛位以待,將進行全球招募。
這意味著,葉國富執掌對永輝的改革,第一刀就砍向了CEO。
內部分歧
對于李松峰的去留,永輝內部存在明顯的分歧。公告中,永輝表示,董事張軒寧對成立改革領導小組投出反對票,并對CEO安排問題提出異議。
張軒寧稱,在當前高級管理議案中,未涉及CEO安排,“這令人深感憂慮”。他表示,李松峰任職期間,他展現出了非凡的領導才能與卓越的戰略眼光。他帶領團隊深入學習胖東來模式,并成功在全國推廣永輝品質零售店,這一舉措在市場上引起了巨大反響,不僅深受廣大用戶的青睞,也贏得了公司員工的愛戴。
根據公開資料,李松峰自2021年起擔任永輝CEO,此前曾任京東集團高級總監,加入永輝后主導科技戰略與數字化轉型,其2023年稅前年薪達356.4萬元,位居高管薪酬榜首。
不過,在李松峰任職CEO期間,永輝從2021年到2023年吞下超過80億元的虧損。
2024年,永輝仍未走出低迷期。今年1月,永輝超市發布2024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為-14億元,2023年同期為-13.3億元,虧損幅度有所擴大。
即便如此,張軒寧還是強調了李松峰對永輝的貢獻,包括推動永輝品質零售店全國落地,重塑“總部-大區-門店”三級管理體系;構建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數字化供應鏈,打造高品質自有品牌矩陣;主導全渠道數字化經營能力建設,助力永輝走出轉型陣痛期等。
張軒寧認為,當下,永輝已成功走出轉型期,正處于產出最大化的關鍵階段,同時也是數字化轉型戰略落地的收獲期。在這一重要歷史節點,戰略規劃的穩步推進對公司未來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
言下之意是,永輝此前的調整已經完畢,即將走出陣痛,進入收獲期。
業內有觀點稱,在此時對李松峰的職位進行調整,可能并不妥善。
張軒寧系永輝創始人之一,和張軒松同為兄弟,曾主導永輝云創業務等。不過,外界一直有傳言稱兩人不和。
對于張氏兄弟之間的關系,據媒體報道,葉國富曾在電話會曾表示:“他們之間的關系我清楚,當時他們也在各種調改,在互聯網很熱的時候,一個堅持永輝要踏實做,另一個要做超級物種,兩人經營理念有差異,現在是張軒松在全權管理業務,另一個(張軒寧)已經完全不插手公司任何業務了。”
而此次爭議,也反映出有著濃厚家族企業基因的永輝,內部成員之間可能依然存在分歧。
三大變革
此次股東大會的重點,主要還是落在葉國富入主后,對永輝的改革上。
葉國富稱,改革領導小組將著手三大變革,一是組織變革,推動精簡高效的組織架構和陽光積極的工作范圍;二是運營變革,繼續推動門店調改,從“賣貨架”到“賣商品”;三是供應鏈變革,去掉中間商,聚焦核心、優質的大供應商,大力推動裸價直采和自有品牌開發。
這其中,永輝超市的“門店調改”已經進行了近一年時間。據官方數據,截至2024年底,永輝共完成了31家門店的調改。葉國富透露,2025年計劃調改門店200家左右,視情況關店250-350家,到2026年年底完成全部存量門店的改造。
此外,葉國富提出了“433”改革規劃,即“四化三力三變”,涵蓋國際化、現代化、職業化、專業化;學習力、執行力、創造力;組織變革、運營變革、供應鏈變革。
他認為,2025年永輝的關鍵詞是“減虧”,主要通過“三提兩降”策略實現,即提高人效、業績、毛利,降低成本和費用。
葉國富稱,當前,國內線下商超面臨大洗牌,但行業依然充滿機遇。公司將聚焦面積在2000到3000平方左右的小型超市,以及有品質的社區超市,相信通過把產品做好,服務到位,線下商超一定仍有機會。
對于外界關注的名創優品與永輝之間的業務協同等問題,葉國富稱,兩家在未來將在自有品牌打造、供應鏈設計、研發方面進行合作,但不會在永輝銷售任何名創優品的產品。
長期拉扯
去年9月,名創優品作價62.7億元向京東、怡和集團旗下子公司等收購了永輝超市29.4%的股權,成為永輝超市第一大股東。
目前,名創優品的持股比例高于張軒松、張軒寧等。不過,如果名創優品方面無法控制公司半數以上董事席位,永輝可能會處于無實際控制人的狀態。
雖然名創優品曾表示,股權交易簽約后12個月內不謀求永輝超市控制權,但這也不能排除永輝各股東之間也存在因業務和利益分歧,長期拉扯的可能。
按照葉國富“2025年永輝的關鍵詞是減虧”的說法,永輝的轉型其實遠未進入終局。
一方面,永輝的調改聲勢浩大,但付出的代價同樣沉重。在今年1月的公告中,永輝稱,雖然調改門店迅速大幅提升客流和銷售額,但全新的經營模式在前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包括長時間關店改造)以及足夠時間的能力迭代;調改同時,公司也快速關閉了尾部門店;以上幾個因素導致業績下滑。
另一方面,外部競爭環境的變化也可能會拉長永輝的轉型進程。借助在中國深耕多年的供應鏈,山姆正在持續下沉,與永輝市場的交叉越來越大;美團、叮咚買菜等平臺爭不斷通過數字化、低價的方式布局生鮮市場;盒馬在經歷調整后,已經開始盈利……
在此次股東大會上,張軒寧表示,永輝當前有明確可行的商業模式,是一個很有生命力和自我革新勇氣的組織,正在不斷向著一個現代化管理企業進化,關鍵是經營層和股東團結一致,穩住心態,看問題做決策要謹慎,不以偏概全,不極左極右,堅持腳踏實地,不搞機會主義。
他認為,董事會戰略決策清晰,經營層執行穩健有序,相信在實體零售轉型浪潮中永輝定能脫穎而出。
在當前的態勢下,成立改革領導小組自然有其必要性,但若因人事安排等因素發生內耗甚至權力博弈,對永輝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