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國內知名快餐品牌華萊士因“修改效期標簽”“健康證造假”等食品安全問題登上熱搜。據新京報等媒體暗訪報道,華萊士鄭州百福街店、經北六路店及合肥部分門店存在系統性違規操作:?將過期生菜裝入舊包裝袋“續命”?、過期肉品更換效期標簽后繼續售賣,以及全員健康證造假。其中,涉事門店使用的炸油酸價超標60%,炸制餐品時已呈深褐色并冒煙。
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剛剛過去的背景下,食品安全問題極易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面對輿論壓力,今日中午,華萊士官方微博發布致歉聲明,宣布永久關停涉事門店并開除相關員工,同時啟動全國門店30天安全自查及突擊抽查,承諾每日公示整改進展,并強化員工培訓與督導機制。
調查顯示,涉事門店通過“移花接木”方式掩蓋食材過期問題:店員將已用完的保質期內生菜包裝袋留存,再將過期變質的生菜重新封裝冒充新鮮食材。?雞腿肉、雞排等肉品在達到廢棄時間后,被店長要求打印新效期標簽繼續使用。另外,鄭州經北六路店被曝通過中介偽造全員健康證,店長在暗訪中直言“假證已成為行業潛規則”。
其實,華萊士的食品安全問題并非首次爆發。近年來,華萊士多次被曝光類似問題,如2024年6月廣東一門店被曝漢堡吃出生肉,2024年7月北京5家華萊士門店因食品安全問題被消協點名,2025年3月武漢一店鋪后廚被曝存在蟑螂亂竄、蒼蠅橫飛等惡劣衛生狀況。盡管每次事件后公司都會采取相應措施,但問題的反復出現仍讓消費者對其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產生質疑。查詢黑貓投訴平臺發現,近一年關于其餐品導致嘔吐腹瀉的投訴達106條。
行業分析指出,門店數量從2021年6000家激增到2025年2萬家的背后,是加盟模式下的管理真空。有員工透露,若按規廢棄過期食材,費用需由月薪僅數千元的店長承擔,而督導巡查更關注營業額而非食品安全。這種 “重擴張輕品控” 的發展模式,最終演變為 “以業績綁架食安” 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