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咖門
“2025年,咖啡下沉的戰火更猛了!”
星巴克已突破1000個縣級市場,瑞幸“加速滲透下沉市場”,庫迪三線及以下城市門店占比接近40%,幸運咖70%的門店扎根下沉帶——巨頭們正瘋狂收割縣域市場。
與此同時,不少返鄉青年們也押上全部身家,回到老家縣城開啟咖啡夢。
小鎮咖啡館到底還有多少生存空間?
一、咖啡瘋狂“向下”
“牛馬當夠了,不想再卷了”,裸辭回老家開咖啡店的曉萱笑著說,此前她在深圳做設計師。
去年10月,她就萌生了辭職的念頭,“每天被deadline追著跑,熬夜改方案的日子,太累了。”春節后,她帶著攢的20萬塊錢回到老家,打算把縣城的老房子改造成一家咖啡店。
“我知道這條路不容易,但還是想試試”,曉萱說。
此時,在浙江寧波的一座小城,四年前返鄉創業的季小兵正守著空蕩蕩的咖啡店,心情復雜。
剛開業時,這條街只有3家茶飲店,生意還算紅火。如今,瑞幸、庫迪等近十家咖啡品牌扎堆進入,他的店顯得格外冷清。
“以前還能撐一撐,現在連鎖品牌太多,根本無力招架”,他苦笑。
在中國廣闊的下沉市場,像曉萱、季小兵這樣的咖啡創業者數不勝數。與此同時,頭部品牌的觸角也在快速向下延伸:
瑞幸咖啡:總門店數為22954家(窄門餐眼截至2025年3月10日),其中三線及以下城市門店占比33.19%,加速滲透下沉市場。
星巴克:2025年Q1財報顯示,星巴克中國最新門店總數為7685家,突破1000個縣級市場。
庫迪咖啡:窄門餐眼顯示,截至2025年3月10日總門店數為9982家,其中三線及以下城市門店占比38.24%,其中鄉鎮店占比11.75%。
幸運咖:窄門數據顯示,其三線城市以下門店數占比達70%。2024年,幸運咖門店新增TOP10城市中,中低線城市較多。
咖啡“向下”已成定局,問題是縣城、鄉鎮的咖啡需求到底有多少?開店賺不賺錢?
二、縣城開咖啡店,賺不賺錢?
先來看一組數據:
《2024中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顯示,2023年,中國縣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比46.3%。而麥肯錫預測,到2030年中國有66%的個人消費增量都將來自縣城。縣域市場正成為消費增長的“新藍海”。
下沉市場的咖啡需求也展現了蓬勃潛力。咖門發布的《2024飲品市場洞察報告》顯示,當年第二季度,四線及以下城市的咖啡外賣訂單量最高增長高達60%。
“返鄉青年和年輕消費者正在把咖啡習慣帶回縣城”,一位從業者表示,“他們在一二線城市養成了喝咖啡的習慣,回到家鄉后自然延續下來。”
他還提到,連鎖咖啡品牌的加速下沉也在潛移默化地教育市場。
“瑞幸、庫迪等品牌通過9.9元價格戰,把咖啡從‘小資專屬’拉進了大眾日常。以前很多人覺得喝咖啡是件挺‘高級’的事,現在小鎮青年也實現咖啡自由了。”
不過,囿于人口規模、年輕人比例和消費習慣等因素,咖啡在下沉市場的天花板依然明顯,遠不及茶飲的滲透率和消費頻次。
“縣城與縣城的差別很大,南方和北方、東部和西部、百萬人口與幾萬人口的縣城,也完全不是一回事”,一位長期觀察下沉市場的從業者表示。
他以西南地區為例:“城區人口在10~20萬的縣城,通常可容納2~3個連鎖咖啡品牌,每個品牌開設1~3家門店。獨立咖啡館要靠店主的經濟實力和人脈,能夠存活的不會超過10家。”
瑞幸、庫迪、星巴克等品牌在縣城和鄉鎮的門店分布也印證了這一觀點。從窄門餐眼數據來看,咖啡門店密度最高的城市集中在蘇州、福州、東莞等南方經濟發達地區。
在一個相關的熱門帖子下,50%的網友表示所在縣城已經開了咖啡店且生意不錯,IP地址集中在廣東、浙江、江蘇、福建和山東等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地區。另有30%的網友認為縣城咖啡店能否盈利,取決于人流、位置和門店定位是否匹配。
“這里可能賺不到百萬年薪,但用心做點小生意兩三個月就能回本”,湖南常德的空缺咖啡主理人VACO表示,其店鋪2023年底開業,前期投資了大概10萬元,三四個月就回本了,目前月收入穩定在2萬左右。
可見縣城開咖啡店能否賺錢受多種因素影響,機遇與挑戰并存。但采訪過程中,我發現下沉咖啡市場正在發生變化。
三、從情懷入局到清醒開店,下沉咖啡市場正在變遷
1、缺口越來越小,現在是近距離拼刺刀
“最大的體感是,小鎮的咖啡‘空缺’沒那么‘空缺’了。”
上述咖啡主理人VACO感慨:“2023年剛開店時,加上自己周邊只有2家精品咖啡店。如今,已陸續開出10家左右,且街頭還在涌現咖啡車和家庭咖啡館。”
云南幸也精品咖啡創始人張三星也觀察到:當地越來越多茶飲品牌新增咖啡類項目;瑞幸、庫迪等連鎖門店越來越多;獨立咖啡館數量增多。
豫北某縣城的瑞幸加盟商小陳透露,咖啡成熟市場的加盟機會減少,接下來開店需要關注新疆這類新開放的市場,“縣城市場已非藍海,而是在紅海中近距離拼刺刀。”
2、從情懷入局到清醒開店,創業者趨于謹慎
“起初開店完全出于對咖啡的熱愛,想把這份美好帶回家鄉”,甘肅某縣城的咖啡店主彤彤回憶道,“那時滿心憧憬,覺得只要用心就能成功。”
然而,隨著周邊咖啡店不斷增加,生意壓力越來越大。
這種競爭讓創業者們更加謹慎,“以前有想法就立刻行動,現在得反復考慮市場、成本和對手策略,試錯機會太少了。”
如今,在縣城開咖啡店已不能僅憑熱情。不少創業者們意識到,執行力重要,但理性決策更關鍵。
3、“帶餐”日均增收30%,小鎮咖啡突圍有了新公式
“在縣城、鄉鎮賣咖啡,一定要帶餐”,東北一悠樂咖啡店長表示,在門店增加一些大家都喜歡的烘焙單品,既能提高客單價,又適合顧客小聚拍照發圈。
廣東東莞大朗鎮一家咖啡店靠杯子蛋糕和提拉米蘇,營業額提升30%。旺記啡行店內飲品多樣,還供應貝果、甜品等餐食,售價10~20元,日營業額2000~3000元,上午是營業高峰。
空缺咖啡目前也配備了咖啡與甜品。VACO透露,門店不會只做咖啡,未來會重操服飾、珠寶舊業,拓展多元經營,咖啡作為輔助業務,為品牌增色。
4、有“在地化驚喜”的產品,越來越吃香
下沉市場的咖啡消費正從“模仿北上廣”轉向“重構在地性”。
云南幸也精品咖啡便是典型案例。
在門店模型上,從之前的小店升級為更具空間感和設計感的大店。以敬德工坊店為例,店內采用石頭地板、原木風格,保留水泥柱的原始質感,順應下沉地勢設計高低錯落的座位,營造出“身處山野”的自然氛圍。
在產品結構上,幸也深挖云南特色,推出地域風味鮮明的咖啡產品。例如,融合云南香料風味的木姜子冷萃和酸角冷萃等。這些產品不僅凸顯了云南的地域文化,也為消費者帶來獨特體驗。
聚焦核心客群的消費喜好,把精力放在產品、服務和門店氛圍上,為顧客創造更多價值。
張三星表示:“現在消費者不是不愿意消費,而是不愿意亂消費,他兜里的錢變‘聰明’了,更愿意為自己認可的價值買單。”
重慶的 “山城咖啡”融入小米辣,新疆的庫車杏子冰美式加入特產杏子,受到消費者歡迎,都是這一邏輯的體現。
結語
當一二線的咖啡店日益擁擠,連鎖品牌紛紛“下沉”,對創業者來說,到縣城、鄉鎮開咖啡店還有機會嗎?
VACO 認為,咖啡市場整體向好,但去小縣城開店存在信息差問題。如今的小縣城已不再是田園風光,更多是高樓大廈,只是規模較小。
他認為,咖啡創業仍有機會,新品牌可以聚焦自己能做、大品牌做不了的領域,“縣城就像一個社區,更容易形成口碑傳播,即使不做推廣,時間久了也會人盡皆知。”
張三星也表示,咖啡市場的機會在于精準定位。
“咖啡消費的核心在于場景和需求,每個消費層級都有其對應的市場。”他說,品牌創始人必須清楚自身在咖啡生態中的位置,明確目標客群,專注于服務小部分人,而非試圖迎合所有人。
“聚焦目標客群,做小部分人的生意,才是最大的機會點。”
毋庸置疑,在全國2800多個縣級地域里,咖啡市場仍潛藏著大量尚未發掘的空白與縫隙。
但創業者需要明白,適者生存的法則從未改變:只有比巨頭更懂街坊的溫度,比連鎖更快捕捉需求的裂縫,比資本更擅長把生活嚼出滋味,才能在下沉浪潮中站穩腳跟。
縣城從不拒絕任何人,但它會用無形的篩子,篩掉所有“空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