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大彬@十三
日前,據《商業觀察家》獨家披露——小象超市即將在華中重鎮長沙開城,首批門店最快半個月內落地。在1月初,美團旗下即時零售平臺"小象超市"已在招聘平臺發布超過200個長沙崗位,涵蓋倉儲管理、騎手調度、供應鏈優化等核心崗位,開城動作已進入倒計時。這標志著小象超市的全國版圖首次突破三大核心城市群,形成"珠三角7城、長三角8城、京津冀3城、華中雙核(武漢+長沙)"的17城布局。作為即時零售賽道頭部玩家,小象超市此次揮師長沙,不僅意味著即時零售戰火正式燒向華中腹地,更揭示了行業競爭格局的深層變局。
即時零售的三大戰役與華中困局
小象超市自2019年以"美團買菜"之名在上海啟動試點,2023年品牌升級后開啟狂飆突進。截至目前,單倉其日均訂單量突破3000單,在已進駐城市平均滲透率達18%。
但細觀其城市分布圖譜,戰略意圖昭然若揭:
80%門店集中于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三大經濟圈,單城日均訂單量超過2.5萬單的核心城市僅有北上廣深杭五座。
這種布局折射出即時零售行業的"三大戰役"邏輯。
首先密度決定效率。在人口密度超4000人/平方公里的高線城市(如深圳福田區達1.7萬人/平方公里),30分鐘送達的履約成本可壓縮至6-8元/單,較三四線城市低30%以上。
其次,供應鏈壓強。長三角、珠三角的冷鏈覆蓋率超75%,生鮮損耗率控制在3%以內,而中西部省份普遍在8%以上。
第三消費能力支撐。三大城市群人均可支配收入超7萬元,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4.3萬元。
但這也暴露出行業痛點——在華中、西南等次級市場,尚未出現日均訂單破萬單的即時零售平臺。即便是深耕長沙七年的興盛優選,其2024年日均訂單量也僅維持在12萬單左右,較其巔峰時期的20萬單明顯下滑。這片看似平靜的市場,實則暗流涌動。
長沙:零售屆的百莫大三角
選擇長沙作為華中第二站,小象超市顯然經過精密算計。這座常住人口1042萬的中部城市,202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589億元,增速7.2%,高出全國平均2.1個百分點。但翻開零售史冊,這里卻是巨頭的"傷心地":
外資折戟:沃爾瑪山姆會員店2019年入駐長沙,至今未達盈虧平衡,坪效僅為深圳店的63%。
生鮮電商滑鐵盧:每日優鮮曾在此布局12個前置倉,2022年撤退時單倉日均訂單不足80單。
本地王者壁壘:興盛優選憑借2.3萬個社區團購點,至今占據長沙生鮮市場38%份額。
這座消費力旺盛卻難以馴服的城市,恰如零售業的"百慕大三角"。但小象超市此番進擊,手握三把破局利器:
供應鏈降維打擊:通過武漢中央倉輻射長沙,生鮮品類周轉效率提升至18小時。
履約網絡復用:美團在長沙已有2.3萬名活躍騎手,騎手日均配送單量26單,運力冗余度達35%。
數據中臺賦能:基于美團6.5億用戶畫像,精準定位五一廣場、梅溪湖等高凈值區域,首期規劃的15個前置倉全部位于每平米房價超2萬元的核心商圈。
這套組合拳的威力已在武漢得到驗證:2024年6月開城至今,武漢單倉日均訂單量達1800單,客單價68元,較長三角區域高出12%。
即時零售的“楚河漢街”
小象超市南下并非孤立事件。2024年12月,盒馬鮮生長沙第四店落戶北辰三角洲,宣布實現全城90%區域30分鐘達;京東秒送則與步步高簽訂獨家戰略合作,接入其78家長沙門店;就連本地龍頭零食很忙,也在2025年1月上線"閃電送"服務,承諾1小時送達。
這場混戰背后,是即時零售市場從"春秋五霸"向"戰國七雄"的演變。據易觀分析數據,2024年中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達1.2萬億元,但行業集中度CR3(美團、京東、盒馬)從2020年的82%下降至67%,區域諸侯正在崛起。
在長沙戰場,三大勢力短兵相接。先是平臺派(小象超市、京東秒送),依托全國供應鏈和流量入口,主打"萬物到家" ;再是商超派(步步高、平和堂),借力線下網點密度,探索"店倉一體化" ;最后本土派(興盛優選、零食很忙),深挖區域供應鏈,構筑社區護城河。
這場較量本質是商業模式的終極對決。小象超市的前置倉模式(單個倉面積300-500平米,SKU約4500個)既能保證時效,每單履約成本也控制在每單4.5元左右;而步步高的店倉一體模式(利用現有門店改造后倉)雖將成本壓至7-8元/單,卻受限于門店位置和商品結構。
行業專家算過一筆賬:在長沙要實現單城盈利,日均訂單需突破8萬單,客單價不低于55元,這意味著小象超市至少要建成40個前置倉。而根據其招聘信息推算,首期投入約15個倉,顯然是試水策略。
萬億市場的長沙樣本
縱觀全球零售史,區域市場的突破往往引發行業格局劇變。沃爾瑪當年通過攻占阿肯色州鄉村市場反超凱馬特,永輝超市依托福建市場崛起為全國生鮮之王。如今的小象超市長沙之戰,或許正在書寫相似劇本。
這場戰役的勝負手,可能取決于三個關鍵變量。
首先是冷鏈基建突破。長沙現有冷庫容量僅58萬立方米,不足武漢的70%(中物聯冷鏈委數據),小象計劃投入的8個冷鏈中轉站能否破局?
其次本地化商品力。能否將臭豆腐、剁椒魚頭等湘味單品占比從計劃的15%提升至30%以上?
第三夜間經濟滲透。針對長沙凌晨2點仍高達32%的活躍用戶,能否打造"24小時即時零售"新模式?
據接近美團高層的消息人士透露,小象超市已將長沙定義為"A+級戰略市場",計劃三年內投入15億元。這個數字,恰好是2024年長沙所有生鮮電商營收的總和。
新零售的終極戰場
當小象超市的騎手穿梭在橘子洲頭的大街小巷,這場即時零售的"楚漢之爭"已不僅是商業角逐,更成為觀察中國消費市場轉型的絕佳樣本。在居民消費支出占GDP比重突破42%的當下(國家統計局2025年1月數據),誰能真正讀懂區域市場的密碼,誰就可能在下半場競爭中搶占先機。
即時零售的決勝點永遠在最后一公里。長沙戰事的號角已經吹響,而硝煙背后,一個更龐大的萬億市場正在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