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界面新聞記者 | 范易成
界面新聞編輯 | 彭朋
2025年以來,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大事不斷,多家公司先后披露了商業化的最新進展。在資本市場,相關企業股價也迎來一波大漲。
在日前召開的江蘇省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一家來自昆山的民營企業成為7家發言代表之一,它就是在固態電池領域深耕多年的清陶能源。
公司董事長馮玉川在會上表示,公司將加快技術迭代和產品創新步伐,早日實現全固態電池量產目標,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據悉,總投資達50億元的清陶昆山固態鋰電池產業化項目預計將于本月正式投產,并在3年內實現全部達產。屆時,每年的產能可以為約10萬輛新能源汽車提供固態鋰電池。
固態電池以其續航里程長、安全性強等特點,成為新能源汽車未來性能突破的關鍵。此前,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劉向峰在接受采訪時稱,全固態電池代表了未來電池的方向,“誰掌握了全固態電池技術,誰就掌握了電動汽車的未來”。
中信證券預計,2025年將是半固態電池的量產拐點,而到2030年,國內固態電池設備投資額有望達到178.1億元。高工產業研究院則預測,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市場規模將突破2000億元。
昆山近十年前引入了清陶新能源,超前布局固態電池產業,如今其發展不僅加速了昆山在新能源賽道的轉型,更通過技術溢出和產業集聚效應,助力昆山在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占據關鍵地位。

清陶能源副總經理何泓材上個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清陶能源的全固態電池已經進入沖刺階段,計劃今年開啟整車驗證,預計明年可實現量產。
他表示,江蘇有著強大的制造業基礎,產業門類齊全,并且存在著電池的巨大潛力市場。“我們今年要加大投入,從產能建設到市場開拓都充滿了信心,相信今年會取得遠超前兩年的發展效果和成果。
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固態電池從鈉離子電池、鋰硫電池等多條技術路線中脫穎而出,已經成為了下一代電池的領跑者。國內多家車企和供應鏈上公司都已經給出了固態電池明確的量產時間表。
備受矚目的固態電池自然也成為全國各地重點布局的產業。目前,國內固態電池相關產業主要分布在華東及華南地區。其中,中華東地區集中在江蘇、浙江、安徽等地,代表性企業包括清陶能源、深藍匯澤、中科固能、中創新航等。華南則主要集中在廣東,代表性企業有欣旺達電子、億緯鋰能、因湃電池等。
以昆山為例,在引進清陶能源后,在其附近構建起了短距離、高效率的供應鏈條。何泓材透露,公司近年來積極參與產業鏈上下游的構造,先后設立清陶(昆山)自動化裝備有限公司等10多家子公司,建成了“新能源材料—固態電池—自動化裝備—鋰電池資源綜合利用—科研成果孵化—產業投資”的完整生態鏈。
昆山依托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和優異的營商環境,搶抓新能源技術革命的風口,近年來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不斷成長、延伸的沃土。新能源汽車制造業在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呈現持續上升趨勢。
據昆山發布,截至去年,昆山全市已集聚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超200家,2023年實現銷售收入超600億元,產品覆蓋電池、電驅、電控、整車系統等6大核心部件,50多個種類。
今年1月,年銷售額超300億元的汽車零部件龍頭中鼎股份簽約落戶昆山花橋,計劃投資5億元人民幣,打造區域總部和集團研發結算中心,推動新能源汽車智能底盤系統的研發,深度融入昆山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預計年產值可超過10億元人民幣。
3月3日,在清陶能源所在的昆山開發區,總投資4500萬美元的又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項目簽約落地。據悉,耐落螺絲瞄準市場機遇,決定在昆山進一步擴大在新能源汽車功能性預涂膠緊固件領域的產能,打造高標準、高效率的現代化生產基地,以滿足國內外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對高性能緊固件日益增長的需求。
界面新聞從昆山開發區獲悉,當前,昆山開發區正積極推動消費電子向汽車電子拓展、從傳統汽車零部件向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轉型。目前全區已聚集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超過140家。未來將努力突破整車制造項目,帶動汽車產業鏈整體躍升。在裝備制造產業領域,向新智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更寬領域拓展。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趙立金認為,昆山擁有較為堅實的汽車產業基礎和協同配套能力,依托產業鏈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前景廣闊。”
而引入固態電池領域的頭部企業清陶能源無疑是昆山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重要一手棋。

2015年,在清華“昆山周”活動上,昆山市領導被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南策文團隊的固態鋰電池成果轉化項目吸引,當即向其拋出“橄欖枝”。
2016年,清陶能源正式簽約落戶昆山,致力于全固態鋰電池及其關鍵材料與生產裝備的技術開發與產業化生產。當時,昆山專門組建協調服務小組,通過全程指導、幫辦、代辦等多種形式,跟蹤解決其各種問題。公司從9月份定場地,到11月裝修入駐,前后只花了不到3個月時間。
2018年,清陶能源建成投產了國內首條固態鋰電池生產線。不過,因為固態電池技術尚處在不成熟階段,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清陶能源都沒有實現盈利。昆山并未只關注眼前利益,而是用長遠的眼光持續給予企業信任和支持。當年,清陶能源人才團隊獲評首批昆山市“頭雁人才”團隊,獲得1億元的巨額資助。
有了資金和政策的支持,清陶能源走上高速發展的“快車道“。而跟上汽集團的合作,無疑是給企業又加裝了另一個”助推器“。

2020年和2022年,上汽集團分別參與了清陶能源的E+輪和F++輪融資,累計投資約2.835億元。2023年,上汽再次追加投資27億元,成為清陶能源的第一大機構投資者。
2023年,上汽集團與清陶能源共同組建成立上海上汽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金達10億元,共同研發新技術、培育新產品。去年,清陶能源的第一代半固態電池已在上汽智己L6車型上實現量產,續航里程超1000公里。快充12分鐘,可續航400公里。
2024年以來,中國密集出臺了相關政策,鼓勵固態電池行業發展與創新。去年4月,工信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鼓勵固態電池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去年6月,工信部印發的《2024年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中提出圍繞固態電池等新領域,支撐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創新發展等。同時,地方政府也出臺相關政策為固態電池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持。
而早在2022年,昆山就在《昆山市裝備制造產業創新集群建設實施意見》中提到,要立足產業基礎優勢,重點聚焦動力電池領域,主攻非薄膜型氧化物固態電解質,引領打造昆山市固態電池的品牌產品。
2023年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昆山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實施意見》中明確,啟動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清陶新能源電池產業園、復創新能源科技產業園等特色專業創新園區,全力打造“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產業園就是產業鏈”的協同創新格局。
如今,固態電池即將迎來大爆發,提前布局多年的昆山也許也能搭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快車道,迎來新一輪的發展。
在昆山市推進新型工業化2025年實施方案中提到,要推動光伏、儲能及動力電池、智能電網、綜合能碳服務加新能源汽車的“4+1”新能源產業發展,目標是2025年新能源產業產值再上1個百億級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