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無冕財經 譚嘉琳
編輯|陳澗
3月10日起,脈脈、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有大量傳聞,稱用友網絡將大量撤裁研發、交付部門的員工,其中研發部門可能裁掉50%以上,而交付部門要將80%的人轉向外包,總共影響人數可能達到2000人。
在這背后,是用友網絡虧損難止。不過,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在二級市場上用友網絡股價正一路飆升。DeepSeek和Manus春風拂過,作為“AI+”概念股的用友,股價自2月初起至今大漲近50%,市值也從372億飆升到如今的611億。
人工智能熱潮之下,一方面給用友們帶來新的機遇,但另一方面,AI Agent等崛起,給用友這批老牌廠商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用友是會被擠出賽道,還是順勢成為下一個Manus,繼續戰斗?
四年三度換帥,一年裁員 3700人
正職轉外包是什么概念?脈脈上就有員工透露,軟件行業的外包通常最高只有2.3%的轉正率,年終獎、社保繳納不穩定,還要承擔“項目結束即失業”的風險。
不少員工稱,80%轉外包,雖然不是直接裁掉,但待遇突然大降級,跟逼著人走沒什么區別。
用友當初是做ERP(即幫助企業統籌管理的軟件系統)起家的。在一家ERP公司里,交付部門主要負責客戶的對接、軟件的落地服務等,屬于重要部門。
網友們對此并不看好,認為這只會讓公司結構越來越亂。
網友不看好用友對交付部門轉型。圖片來自脈脈。
不過,這看起來更像是“沒辦法中的辦法”。外界猜測,用友是為了對標行業內的國際公司SAP,未來打算專注做產品,慢慢砍掉交付部門。
作為老牌軟件廠商,用友在近幾年確實被各種各樣的科技熱潮趕得沒辦法,越走越亂。
成立于1988年的用友軟件,趕上了計算機軟件發展的好時候,早早打下半壁江山。全球500強企業中,有30%以上是用友的客戶,市值還一度沖破1700億,把創始人王文京四次送上江西首富之位。
2015年,數字化轉型正興起,用友軟件改名為用友網絡,轉戰云服務,也就是當時國際上正流行的SaaS(即軟件運營服務)。
但此后的用友也開始從高峰墜落。2020年開始,用友的利潤開始收縮。到了2023年,用友直接出現了上市以來首次凈虧損,缺口達到近10億元;到了2024年,虧損還會擴大到17到19億。
去年9月,用友的市值跌至不到300億元,和巔峰時期相比直接蒸發超過八成。
用友的應對方法也是簡單粗暴:一是直接換總裁,二是裁員“降本增效”。
2021年至今,用友已經三度換帥。
先是創始人王文京在2021年出山掌舵,想扭轉頹勢,不料三年過后反而出現9億多的虧損,于是在去年1月退任。不料換人后的用友還越虧越多,僅是去年前三季度就損失14.6億。
真應了網友的吐槽——管理層換來換去一通折騰,錢倒是沒見賺回來一分。
今年1月,用友開始向外求助,從SAP挖來新總裁,也因此傳出撤裁交付的說法。
財報顯示,2023年全年用友已經裁掉3700人,如果此次裁員屬實,公司不到一年半就裁員近6000人。算得上“斷臂求生”了。
轉型陣痛未過,新的危險又來了
當年用友轉型SaaS,是為了趕上科技浪潮、抓住新興市場,不料,SaaS的路比想象中要難走得多。
一方面,客戶定制化的要求更高、項目變得更難做;另一方面,作為老企業,脈脈上就有員工吐槽用友“根子里就沒有互聯網基因,產品代碼重復迭代慢”。
被時代拖著走的用友,只能花大量的金錢一邊教育市場、一邊改善技術。
2021年開始,用友營收增速只有個位數,銷售費用卻每年高達20多億。例如,2023全年,用友將銷售團隊擴增400人,同時在銷售上花費27億多,同比增長23%。
在研發上,2023年全年,用友的研發投入達到21億;而2024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還達到26.14億元,占營收的45.6%。
這是老牌廠商的普遍性難題。成立于1993年、與用友一樣位列行業前三的金蝶,在去年前三季度凈虧2.1億元,銷售費用、研發費用占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42.7%和28.1%。
而現在,用友們還要被AI Agent追著轉型。
3月6日,Manus橫空出世,也畫出了一個比SaaS更大更香的餅:Manus所代表的AI Agent集成了各種大模型,客戶輸入需求,Agent就能進行自主理解、分析、形成決策圖譜;而SaaS仍然依賴預設的流程,靈活性不高,還要人工對軟件進行操作。
當to B的AI Agent開始大規模落地,用友這些SaaS企業可能面臨被淘汰的危險。
國外一家名為Klarna的金融科技公司,就在去年宣布用AI大模型重整公司的管理系統,棄用SaaS系統。財報顯示,砍掉SaaS后,Klarna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總收入同比增長了23%,而運營費用下降了2%,且指出這得益于AI系統的使用。
當下,科技巨頭們都想搶先攻占市場。微軟已經宣布了全球最大規模的企業級AI Agent生態,Open AI也已經研發出了博士水平的AI Agent。在國內,阿里、騰訊也在布局B端Agent,用于銷售、客服、管理等領域。
在被取代之前,用友這批老牌廠商能做的,就是加入混戰。
在Manus發布的同一天,用友也發布了Agent產品“智友”,用以整合財務、人力等系統,并將它比作“企業級Manus”。金蝶也推出了“云蒼穹Agent開發平臺”,跟海信集團等合作定制企業Agent服務。
用友發布Agent產品,圖片來自其微信公眾號
但可以預見的是,要與科技廠賽跑,燒錢搶市場的戰略不能停。用友這些老牌廠商,是會做出更強的Agent,繼續轉型成“下一個Manus”,還是被科技大廠取代?一切還有待時間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