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魏勇猛
曾經的豐田汽車以省油、故障率低、性價比高等特點而深受消費者喜愛,然而近兩年卻因車門螺絲生銹等問題屢遭投訴。
近期不少車主在投訴平臺、社交媒體反映自己購買的一汽豐田rav4榮放車輛在購車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出現車門螺絲生銹、車漆鼓包甚至開裂的情況,有的甚至提車不足半年就已生銹。
汽車質量平臺2025年2月車型投訴榜顯示,一汽豐田RAV4榮放車型因車身生銹、變速箱異響等問題繼上月之后再度進入前十,高居第八位。關于這款車型的累計投訴超過千條,最早的可以追溯到2013年,而車身不同部位的生銹問題是投訴的主要原因。
根據車主反饋,界面新聞發(fā)現一汽豐田RAV4榮放生銹部位多集中在車門頂部膠條下的螺絲、螺絲鉚釘連接處、儀表臺骨架、底盤傳動軸等位置。
其中,近期反饋多是因為車門頂部膠條下的螺絲生銹,因為位置比較隱蔽,很多車主也是在網上看到車友消息后檢查自家車輛才發(fā)現。而出問題的車輛多集中在2020至2023款一汽豐田RAV4榮放車型。
關于該問題界面新聞致電一汽豐田官方客服,對方表示可以聯(lián)系當地的4S店檢查協(xié)商處理,在質保期內的可免費維修。
隨后界面新聞聯(lián)系了北京的一家一汽豐田官方4S店,店內的維修人員表示可以先把車輛開過去,拍照反饋廠家確認后才可安排維修。他還表示:“確實有不少車主反映這個問題,多集中在后車門處,這個問題經過處理后不會出現反復。而且主要是老款RAV4榮放車型,新款的沒有這個問題。”
而車主的反饋并非如此。來自武漢的王先生在某投訴平臺反映,他于2024年2月在武漢中升豐田4s店購買一汽豐田榮放車型,3月查看車門螺絲大面積明顯生銹,已反饋廠家客服,處理不積極,希望同類問題得到廠家足夠重視。
經4S店維修處理后的車輛也會再次出現同樣問題。根據已經維修處理過的車主反饋,針對這一問題4S店的維修方法一般是更換螺絲并噴防銹劑的方式。而來自廣州的劉先生表示,自己去年1月份去4S店修好的,但5月份發(fā)現之前生銹的位置再次生銹。
針對車門位置生銹的問題,一名在汽修行業(yè)有多年經驗的從業(yè)者告訴界面新聞,常年有雨水流過、潮氣不斷滲透可能是主要原因,也有可能是不銹鋼和鐵件之間接觸發(fā)生了電蝕反應,可在之間加塞塑料片隔離解決該問題。
通過車主在投訴平臺上的反映來看,這種情況并非個例,出現這種問題的車輛,其車門都配備了鍍鉻飾條,但固定它的原廠螺絲并非防銹螺絲。目前來看,無論是內陸還是沿海,南方還是北方,均有車主發(fā)現這一問題。車主們懷疑是產品設計上有問題或是批次上的生產缺陷。
北京明裁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陳濤表示,遇到這種問題,消費者維權首先要確認生銹是否由外部因素(如碰撞、涉水等)引起,還是屬于車輛本身的質量問題。其次,嘗試與經銷商溝通協(xié)商,如果車輛仍在質保期內,廠家或經銷商有義務免費修復質量問題。保留溝通記錄(如電話錄音、郵件、聊天記錄等),以備后續(xù)維權使用。協(xié)商無果可通過第三方平臺提交投訴,或向當地消費者協(xié)會投訴,也可向市場監(jiān)管部門舉報,最后可訴諸法律途徑。如果生銹問題是該車型的普遍現象,可以聯(lián)合其他車主共同維權。
就能否因為生銹問題退車退款的問題,界面新聞咨詢了中國法律服務網的律師,對方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相關規(guī)定,如果合同沒約定此種情形構成合同解除條件的,車門螺絲出現生銹的情況不屬于產品質量問題,無法以此為由解除合同退還款項。
車身生銹看似是小問題,維修起來也并不復雜,但若發(fā)現不及時,繡跡蔓延輕則可能會引發(fā)車漆鼓包影響外觀,倘若關鍵部位例如底盤、剎車盤、電路系統(tǒng)等位置被侵襲,重則可能會引發(fā)安全事故。
豐田RAV4榮放車型是一汽豐田的銷量擔當,常年位居國內緊湊型SUV領域的前十,2023年銷量達到18.2萬輛,2024年則是高達19.3萬輛,今年前兩月銷量均超過1萬輛。
作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制造商,豐田早在2016年就在美國陷入“生銹門”事件。豐田旗下多款車型出現大規(guī)模生銹問題在美國遭集體起訴,最終豐田汽車承認其部分皮卡和SUV車型在防銹措施上存在不足,與車主們達成34億美元和解協(xié)議。
根據和解協(xié)議,豐田將對所有購買和租賃期限在12年內的汽車進行檢查,涉及解決協(xié)議的車輛約有150萬輛,檢查結果證明將近15%的車輛框架需要進行更換。
在國內此前也有因為生銹問題而發(fā)生的廠商維修或召回的情況。2021年因被央視315報道,部分產品搭載的干式雙離合變速器進水生銹問題,長安福特承認問題并對存在此問題的變速器提供免費維修。2025年3月24日,因車輛在長時間使用后,驅動電機軸承可能生銹,進而發(fā)生異響,甚至導致車輛行駛中動力中斷,上汽通用主動召回部別克微藍6及雪佛蘭暢巡汽車共計45023輛。
有擔當的廠商也不應該在出現輿情后才被動解決問題。若存在質量問題,廠商應盡快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案,如召回問題車輛、加強防銹工藝等,若不存在質量問題,也應及時發(fā)布官方證明解釋說明,消除消費者的擔憂。
有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當下“價格戰(zhàn)”打得如火如荼,有一些汽車制造商為了降低成本確實存在偷工減料的情況,短期看可能會贏得銷量,但長期來看卻輸了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