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途行遠方
近日,汽車界的超級巨頭特斯拉,居然遭遇了一場“市值雪崩”,一夜之間蒸發了將近一萬億元。而且,它已經連續七周下跌,直接創下了上市15年來最長的連續周線下跌周期記錄。
這樣的跌幅和市值蒸發規模,在特斯拉的歷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要知道,特斯拉一直以來都是全球汽車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寵兒,其股價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這次如此巨大的跌幅,無疑給市場帶來了巨大的震撼。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曾經風光無限的特斯拉突然“摔了這么大一個跟頭”呢?
銷量下滑,增長失速
特斯拉市值暴跌,銷量下滑是一個關鍵因素。在全球多個主要市場,特斯拉的銷量都出現了顯著的下滑趨勢,這無疑給投資者的信心帶來了沉重打擊。
先看看中國市場,根據中國乘用會數據,2025年2月特斯拉在中國的批發銷量僅為30688輛,同比暴跌49.16%,創下了兩年半以來的新低。
這一數據與比亞迪等中國本土新能源汽車品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比亞迪在2月的銷量同比增長161.4%,市場份額不斷擴大。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也從2023年的7.8%縮水至5.4%。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擁有龐大的消費群體和激烈的市場競爭。
特斯拉銷量的大幅下滑,不僅反映出其在中國市場面臨著來自本土品牌的強大競爭壓力,也表明其產品可能無法滿足中國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而比亞迪憑借著豐富的產品線、先進的電池技術和更符合中國消費者喜好的配置,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費者。而特斯拉在車型更新速度、本地化服務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導致其在中國市場的吸引力下降。
再把目光投向歐洲市場,這里同樣是特斯拉的“滑鐵盧”。今年1月,特斯拉在歐洲多國的銷量遭遇“腰斬”,德國銷量同比暴跌60%,法國下降63%,英國減少8%。2月,德國注冊量僅1429輛,同比驟降76%,而同期德國整體電動車市場卻增長了30.8%。特斯拉在歐洲的市場份額也從1.8%跌至1%,排名滑至第26位。
雖然歐洲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一直較為旺盛,但特斯拉在歐洲卻面臨著激烈的競爭。歐洲本土汽車品牌如大眾、雷諾等加速電動化轉型,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競爭力的電動車型。這些品牌在歐洲市場擁有深厚的品牌底蘊和完善的銷售服務網絡,更能滿足歐洲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相比之下,特斯拉在歐洲市場的優勢逐漸被削弱。
作為特斯拉的本土市場,美國也未能幸免。2025年2月,特斯拉在美國的新車銷量同比減少5%,已經連續四個月銷量下降 。在加州這個核心市場,2024年銷量下降了11.6%,Model 3和Model Y的注冊量分別減少近3萬輛和4000輛。
美國市場一直是特斯拉的重要支柱,但隨著競爭對手的不斷增加,特斯拉的市場份額也受到了挑戰。同時,美國政府的政策變化、消費者對汽車性能和配置的更高要求等因素,也對特斯拉的銷量產生了影響。銷量的持續下滑,直接影響了投資者對特斯拉的信心。而且,銷量下滑也反映出特斯拉在市場需求把握、產品競爭力提升等方面存在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這些問題,特斯拉未來的發展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技術優勢不再,競爭激烈
曾經,特斯拉憑借其先進的自動駕駛技術,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獨樹一幟,吸引了無數消費者和投資者的目光。然而,時過境遷,隨著全球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特斯拉的技術優勢正逐漸被削弱,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
在自動駕駛領域,特斯拉的FSD技術曾被視為行業標桿,代表著未來出行的發展方向。特斯拉通過不斷的軟件更新和算法優化,試圖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然而,如今這一技術卻面臨著來自中國競爭對手的嚴峻挑戰。比亞迪、小鵬等中國車企紛紛加大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研發投入,取得了顯著的進展。
比亞迪發布了全民智駕戰略,推出了天神之眼智駕系統,涵蓋高中低不同配置,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小鵬汽車則在智能輔助駕駛方面持續深耕,其NGP功能已經在實際使用中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更令人矚目的是,這些中國車企還推出了免費的智駕服務,這無疑給特斯拉的FSD技術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據相關數據顯示,特斯拉在美國市場用戶中訂購FSD的比例大約在三成左右,而在中國市場,特斯拉用戶訂購 autopilot(特斯拉的基礎自動駕駛輔助功能)的比例只有一成,訂購FSD的用戶更是少之又少。這充分說明,消費者對于收費的智駕服務存在較高的抵觸情緒,而中國車企的免費智駕策略,正好迎合了消費者的需求,搶占了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特斯拉堅持的純視覺自動駕駛技術路線也開始受到質疑。特斯拉一直認為,通過攝像頭和人工智能算法,就可以實現準確的環境感知和自動駕駛決策,無需依賴激光雷達等其他傳感器。然而,這種技術路線在實際應用中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例如對靜態物體的識別能力不足,容易出現“幽靈剎車”等情況。
相比之下,越來越多的車企選擇了多傳感器融合的技術路線,將激光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多種傳感器結合使用,以提高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激光雷達能夠提供高精度的三維地圖信息,對周圍環境進行更準確的感知,彌補了純視覺方案的不足。
在2021 - 2022年,中國市場就有小鵬P5、蔚來ET7、理想L9 等大量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集中發布或上市,眾多車企在激光雷達應用上掀起了“軍備競賽”。行業普遍認為,激光雷達是邁向高階自動駕駛的關鍵技術之一,特斯拉拒絕采用激光雷達的做法,被不少專家判定存在錯誤,這也讓投資者對其技術發展前景產生了疑慮。
技術競爭的加劇,對特斯拉的未來發展構成了巨大的挑戰。如果特斯拉不能在技術創新上保持領先,不能及時解決其技術路線存在的問題,那么它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地位將岌岌可危。而且,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消費者對于汽車智能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斯拉如果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就很容易被市場淘汰。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不進則退,特斯拉需要盡快找到應對之策,才能在技術浪潮中站穩腳跟。
未來走向與行業警示
面對這場市值的“大災難”,馬斯克在X平臺上回應稱,“長期來看,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但市場似乎并不買賬,特斯拉的未來依舊充滿不確定性。要解決銷量下滑、技術競爭、品牌形象受損等一系列問題,特斯拉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在銷量方面,特斯拉需要重新審視其市場策略,深入了解不同市場消費者的需求,加大市場推廣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加快車型更新換代的速度,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
技術創新是特斯拉的核心競爭力,面對競爭對手在自動駕駛等領域的快速發展,特斯拉需要加大研發投入,優化技術路線,提高自動駕駛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考慮引入激光雷達等傳感器,與攝像頭等其他傳感器融合使用,提升自動駕駛系統的性能。
品牌形象的修復也至關重要。馬斯克需要更加謹慎地處理政治事務,避免因個人政治行為給公司帶來負面影響。特斯拉可以通過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加強與消費者的溝通等方式,改善品牌形象,重新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總結
這次特斯拉的股價暴跌,真的是給整個汽車行業和資本市場都帶來了巨大的震動。從銷量下滑、技術競爭,到馬斯克的政治行為,再到機構的看空,這些因素相互交織,共同導致了特斯拉如今的困境。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沒有企業可以高枕無憂。對于其他新能源汽車企業來說,要從特斯拉的困境中吸取教訓,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只有那些能夠持續創新、適應市場變化、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的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未來,新能源汽車行業將何去何從,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