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亞馬遜放棄14億美元收購案后,美國掃地機器人制造商iRobot的經營便日漸陷入困境。
因為中國企業的崛起和激烈競爭,iRobot的業績持續低迷。3月12日,該公司表示,繼續開展業務變得困難?!笆欠衲茉谥辽?2個月內維持企業持續經營的前提,存在重大疑慮?!?/span>
受此影響,iRobot在當天的美國股市中股價一度較前一日收盤價暴跌超過四成,最終收盤價下跌36%。這是iRobot自2005年上市以來單日最大跌幅。
財報顯示,iRobot去年四季度銷售額同比減少44%,降至1.72億美元,最終虧損為7710萬美元。按地區劃分,iRobot的銷售額在美國減少47%,在日本減少34%,在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減少44%。
iRobot曾因于2002年推出的“Roomba”掃地機器人而聞名,這也推動了家用掃地機器人的普及。然而,在中國企業的強烈攻勢下,iRobot的市場份額下滑,業績也逐漸惡化。
IDC發布的去年二季度全球智能掃地機器人出貨量統計報告顯示,在出貨量前十位的企業中,中國公司或中資控股公司占了9家。iRobot出貨量同比下滑6%,排名第二。
亞馬遜在2022年擬以約17億美元的全現金收購iRobot,意圖擴大其智能家居設備穩定性。但這筆收購案受到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歐盟等的反壟斷審查。
當地時間2024年1月29日,亞馬遜放棄對iRobot的14億美元收購交易,因歐盟監管機構此前威脅要阻止該交易達成,而亞馬遜無法彌合分歧。
iRobot彼時表示,首席執行官Colin Angle離職,該公司啟動的一項重組計劃將導致裁員約350人,占員工總數的31%。亞馬遜將因為終止交易向iRobot支付9400萬美元。
iRobot仍在自救。本周,iRobot推出了八款新型“Roomba”掃地機器人,這是該公司30年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產品發布。但其在財報中同時指出,由于消費者需求、競爭環境、宏觀經濟狀況及關稅政策等因素,無法保證新產品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