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經濟導報 戚晨
近日,濟南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專家座談會召開,濟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項目通過竣工驗收。這標志著山東省首個突破E級的高性能智算集群“濟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正式投入運營。
據中國信通院預測,未來五年我國智能算力規模將以每年50%的復合增長率持續攀升,帶來巨大升值空間。山東企業如何借助算力驅動發展智能制造?又將如何做好算力及背后產業的領航者?
賦能智造帶動產業發展
山東省曼德汽車零部件(樂陵)公司(下稱“曼德公司”)的智能車間過道上,連入5G專網的AGV小車,滿載生產物料靈活穿梭。企業以數智化技改項目賦能生產全鏈條,實現了提檔升級、節能降耗、產銷兩旺。
作為一家成立僅2年多的高新技術企業,2024年,企業新增智能設備、優化生產工藝,使汽車線束月產能由原來的1.6萬臺(套)增加到2萬臺(套),全年產能突破20萬臺(套)。
“在公司生產車間內,搬運機器人沿既定路線穿梭送料,智能化生產設備高速運轉,這些都需要算力、互聯網以及智能化技術的研發和驅動。”在曼德公司副總經理李愛華看來,企業目前用技術賦能的思路和局面,離不開持續加大的研發投入和創新。
在西海岸新區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中國聯通(青島)智算中心(下稱“智算中心”)正加速崛起。智算中心共分三期建設,一期工程已于2023年4月啟用,2025年預計交付2號數據中心機電配套,并根據發展需求啟動二期工程建設。
智算中心項目經理萬曉亮介紹,綜合考慮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的應用以及未來通信網絡升級演進技術需要,未來智算中心將成為驅動“互聯網+”產業發展的強健“心臟”,目前,全國TOP級互聯網企業均已入駐智算中心。
山東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別曉東表示,作為新產業融合載體,智能算力服務有助于開辟高價值、高成長產業的“黃金賽道”。
探索建設“AI原生城市”
濟南數字經濟與實體制造業不斷碰撞融合,產生的一個個行業組織、研發機構,重新定義了“智造濟南”,更在拉動這座省會城市積極轉型。
在近期舉行的濟南市大數據會議上,相關負責人表示,2025年濟南大數據系統將聚力推動數字濟南建設全面提升,助力濟南爭創國家全域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
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濟南在算力領域交出一份亮眼答卷——智能算力規模躍居全國第七,成為黃河流域乃至全國的數字經濟新高地,2025年更將探索建設全國前列的“AI原生城市”。
“人工智能的背后是大量的計算,因此,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著人工智能水平。目前,濟南正打造中國算谷,搶占未來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制高點。”濟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濟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位于濟南市超算科技園,由濟南城投集團投資建設。項目算力規模1000P,致力于打造“AI一站式服務中心”,提供算力、數據、算法及服務全鏈路能力。未來,濟南城投集團將持續加大在技術研發和產業融合上的投入,依托濟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創新項目,拓展業務邊界,打造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并形成良性循環,全方位賦能城市發展。
算力資源加速布局
山東算力資源豐沛,既建有濟南、青島兩個國家級超算中心,還擁有遍布全省的通用算力中心、智算中心和云計算中心等,各類算力資源正加速布局。
2025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2024年,山東5G基站達24.2萬個,智能算力比例超過30%。到2025年底,山東省數據中心在用標準機架總數達到45萬架,總算力達到12.5EFLOPS,智能算力占比達到35%。
“有關研報顯示,算力規模每增長1個百分點,可以帶動GDP增長0.2個百分點。”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副主任、濟南超級計算技術研究院院長阿潘景山受訪時表示,當前,數據已成為驅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生產要素和核心引擎,而數據要素價值的激發離不開安全、高效、智能的數據基礎設施。
“山東圍繞人工智能算力推廣、數據基礎設施標桿項目培育出臺了系列支持政策。一方面,實施人工智能‘算力券’獎補政策。由省級財政安排3000萬元專項資金,對采購山東省內人工智能算力且算力賦能效益顯著的應用場景進行獎補。對符合條件的算力交易合同,最高按照總金額的5%進行獎補,單個企業的累計獎補總額可達500萬元。通過財政獎補,引導省內數據中心優先布局人工智能算力。”山東省大數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山東還將積極培育數據基礎設施標桿工程,發揮各類建設主體的首創精神,鼓勵積極實踐、大膽探索。在此背景下,省級財政將安排4000萬元專項資金,引導省內企事業單位高質量建設可信數據空間、數場、數據標注基地等數據基礎設施,最高給予1000萬元獎補。
來源:經濟導報
原標題:山東競速智算“黃金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