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匯豐發布對于中國投資市場的最新觀點。
匯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中國首席投資總監匡正表示,DeepSeek的橫空出世觸發了對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前景的重估,科技板塊帶領股市上行,年初至今,恒生科技指數及恒生指數分別上行35%及21%。盡管股市在快速飆升后或面臨調整風險,積極的刺激政策將提供更寬松的投資環境,人工智能的發展及商業化或將為中國資產重估持續提供動能。
他認為,從流動性的角度看,1月下旬以來,投向互聯網巨頭的南向資金已達132億美元,年初至今的南向資金凈流入達404億美元,同比增長高達370%。春節以來,中國A股市場吸引了30億美元海外資金流入。由于中美科技股的估值差距,亞洲股票基金及新興市場股票基金也將部分倉位從美國調整至中國。
他還認為,監管部門積極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要求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來三年每年至少增長10%,同時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于投資A股。這將為A股市場提供約1500億美元的資金增量,A股市場流動性將保持充裕。
匡正稱,從估值角度看,彭博統計顯示恒生指數及MSCI中國指數12個月市盈率處于11倍及11.9倍,仍然較標普500指數21.5倍的市盈率存在49%及45%的折讓,中國科技股也較美股科技七雄估值存在大幅折讓,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從美國科技股多元化分散的標的選擇。
他表示,在積極的增量政策支持下,中國經濟數據展現出企穩回暖的跡象,采購經理人指數、文旅消費和房地產市場等領域均在近期出現增長亮點。在2月中旬調升中國股票觀點至偏高,青睞互聯網及科技股票占比較高的股票指數。
除了匯豐之外,近期,包括花旗、高盛集團、摩根士丹利、瑞銀集團等在內的外資大行紛紛看好中國資產。
3月11日,花旗將美國股票評級從增持下調至中性,同時將中國股票評級上調至增持。
高盛則預測,未來10年,人工智能(AI)的廣泛普及有望推動中國上市公司整體盈利每年提高2.5%,未來一年可能吸引超過20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摩根士丹利研報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關注將持續。
國際金融協會發布的最新國際資本流動報告顯示,1月外國投資者積極布局中國資產,中國股票和債券吸納的外資凈流入總和超過了100億美元,反映出看好中國資本市場已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的主流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