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教育部日前印發通知,部署各地各高校面向企事業單位和行業協會征集一批“人工智能應用”領域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推動高校加快適應人工智能發展對人才需求、就業服務等提出的新要求,幫助用人單位培養和招聘更多實用型、復合型和緊缺型人工智能應用人才,更好促進校企人才供需對接。
此次項目征集主要包括“人工智能應用”領域定向人才培養培訓、就業實習基地建設、校企人力資源提升三類。重點圍繞人工智能算法、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智能機器人等人才需求及人工智能工具使用,以提升高校學生對人工智能領域崗位認知、實習實踐和就業能力,促進用人單位相關領域人才挖掘、技術升級、創新發展。
4月底前,用人單位可隨時注冊登錄教育部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平臺,提交“人工智能應用”領域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指南,發布項目合作需求。教育部將及時推廣發布,組織高校與用人單位對接,盡早開展校企合作項目立項實施。
據世界經濟論壇(WEF)報告預測,全球人工智能相關崗位需求預計到2027年增長40%;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預測,到2030年,中國AI人才缺口可能達500萬。
在日前閉幕的全國“兩會”上,多位政協委員在會上提到,加強人工智能領域的校企合作,加大力度培養人工智能創新人才。
全國政協委員、蕪湖機器人產業發展集團董事長許禮進建議,加強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重點技術基礎研究,深化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開展一體化交叉式人才培養。“鼓勵各地發揮創新應用中心、科研院所、高校、金融機構等載體優勢,吸引綜合型人才入駐或開展合作。”
全國政協委員、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方守恩在今年兩會上提交的提案中建議,支持產教融合創新實驗室牽頭,推動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之間的產學研合作,探索有償機制,促進企業先進制造設備和企業核心技術資源融入人才培養環節。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張云泉也提到,建議實施生成式人工智能企業人才計劃,聯合重點高校開展生成式人工智能企業人才計劃,系統化培養企業數字化轉型領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