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聲Pro 賽娜(北京)
「發財了,一個視頻回本,收益300多。」一位群友在群里發布了自己的視頻號截圖。另一位群友不語,只是發布了自己同話題的視頻,顯示收益800多。
群主此時發來拇指點贊,適時總結:「動物警示現在很猛。」
「動物警示」是當下在中老年群體里正流行的一種AI視頻玩法。視頻內容多為一只動物,或狐貍或狗或企鵝,擋在森林山路中行駛的車前,像在發出什么警示。不少此類視頻帶上「萬物皆有靈」「動物世界」等話題,就能獲得破千破萬的點贊。
隨著可靈、即夢等更多本土免費圖生視頻的應用的上線,AI視頻的生成門檻進一步降低,AI視頻在UGC生態中的內容占比和滲透能力正在迅速上升。包括AI萌寵、AI萌寶等在內,在相對缺乏辨別能力的老年群體中,一批批量制造的AI視頻正在迅速占領他們的日常內容消費,成為一種特供內容產品。
我們注意到了這些視頻背后的另一條隱秘鏈路。這些看似分散的AI視頻賬號往往指向了具體的公號文章和微信群,只需花99元購買一個名為AI視頻變現知識庫的飛書文檔就可進入教學群。簡單來說,就是教你怎么靠生成AI視頻賺錢。
這份教學文檔中涉及的AI應用幾乎都是免費的,事實上,其中的大部分視頻教程只需稍加搜索就可以輕易獲得免費資源。這種看起來似乎能輕易打破的信息差在中老年群體中卻成為了堅不可摧的內容壁壘。
對于我的很多「同學」們來說,他們要解決的問題甚至更加基礎。有人@群主 著急地問,飛書是什么,為什么自己手機里沒有。有人看完教程,被deepseek深度思考的內容嚇到,不知道自己應該復制這些灰色的字,還是最后的內容。還有人好不容易用AI生好了圖,卻找不到下載的地方。
但群友不時發在群里的收入就像是一劑劑強心針,「日入上千」看起來觸手可及。這樣的造富夢曾經被寄寓在不同的產品和技術上,對于加入這個群的人們而言,99元買的不只是AI知識,是參與到當下最時興的技術革命中,充滿賺錢機會的入場券。
當媽媽沉迷AI視頻
我最早知道有這樣的AI視頻存在,是在家族群里。
看著只有兩歲左右的孩子跟著大人們下田插秧,弄的渾身是泥,哭了起來,配上文字「帶孩子們出來吃苦,總比玩手機強」,評論區一眾好評「挺好」「小寶貝真乖真可愛點贊」。一只大黃狗可以抱娃、拿著奶瓶喂奶,哄哇睡覺,評論區還是一片大拇指「比有些人還懂事。」偶爾還有一些長著天使的萌寵、會做菜的萌娃、從卷心菜里長出來的萌娃……
無論是畫面內容還是具體情節,這些都太明顯是AI制作出來的視頻。渾身是泥的小孩抬起頭是肢體與面部有些許扭曲,黃狗的毛發與博主的真人攝影格格不入。但是當我這樣告訴媽媽時,她有些迷茫地問我:AI是什么?
我說AI是一個很聰明的工具,你看的這些視頻是她自己用圖片和文字拼成的,不是真人拍的。她還是很迷茫,我給她指出視頻下面有一行字:內容為AI技術制作,虛構內容請謹慎甄別。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之前還真沒注意到。我問她,你真的覺得這些萌寵帶娃,萌娃干活是真的嗎。她說一歲小孩這個她不確定,但這個大狗帶娃的應該是真的吧,「狗就是很聰明啊。」
從這些視頻的數據來看,和媽媽抱有同樣想法的人還很多。這些視頻,在視頻號的點贊基本都破了3萬,評論區里「好可愛」「寶貝真懂事」「寶貝太乖了」「比有些人懂事」的評論能輕松獲得幾百點贊。
這類視頻的火熱也被各大媒體關注到,不少回家過年的年輕人發現,奶奶在對著視頻里朝自己走來,奶聲奶氣叫「奶奶」的AI小孩大聲回應「哎!」,笑的很開心。有年輕人發抖音無奈表示「我奶奶都對著視頻哎了一小時了」。
它像一種專供中老年人的新型文娛產品,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萌」「溫情」。2025年《國民視覺健康報告》顯示,60歲以上老年人日均手機使用時長達4.2小時,較五年前增長300%。這類產品滿足了他們對可愛小孩、實用寵物、溫情故事的需求,在陪伴較少的時候,也不失為一種情感陪伴。而媽媽告訴我,她收藏很多這類視頻,也是為了逗孫女開心。
但是在假寵假娃的溫情攻勢下,「假信息」也混入其中,污染著中老年人對新聞的認知。在媽媽發來的「新聞」視頻里,有日本有一座超級火山近日爆發,AI生成的濃煙純白得像動漫里搬過來的一樣,筆直的沖向藍天;美國的山火燒進了城市,到處是倒塌的摩天大樓,與四處逃走的人們。
這些信息也在滲透進長輩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里。長輩們看造謠視頻或許只需要10秒鐘,而年輕人的辟謠也許就要花費10分鐘乃至更長時間了。對于年輕人來說,觀看AI生成的粗糙視頻是一種娛樂;但對于不了解AI的長輩而言,它卻是真實世界的一部分。
還有的假信息,存在詐騙的成分。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靳東呼吁AI換臉要立法。「一些喜歡我的影視劇(作品)的觀眾,被AI換臉視頻騙得很慘,這個性質非常惡劣。希望能建立更好的規則。」就在去年11月,江西一位老人在銀行辦貸款因手續不全被拒后不肯離開,民警詢問后得知,老人是要貸款給200萬幫自己在短視頻平臺認識的「靳東」拍戲。
直到現在,打開短視頻平臺搜索「靳東」,仍能出現不少AI語音模仿靳東的聲音說「親愛的姐姐,已經好久沒給弟弟留言了,是不是在生弟弟氣呢」的視頻,評論區很多阿姨緊急解釋「弟弟你別多想啊!姐姐這段時間沒看手機。」這些視頻沒有帶任何靳東的照片,僅僅帶了話題,更加小心謹慎了。
從假娃假寵再到假靳東,其實處理AI視頻的難點并非在于「造謠」,相反,謠言是這其中最容易被偵破與處理的。更難的,是介于真假之間的、且帶有娛樂性質,能滿足情感需求的視頻。
中老年人的消費潛力已經被市場注意到。《短視頻直播電商發展洞察》報告顯示,抖音快手上41歲以上用戶占比36.3%,51歲以上用戶占比也有18.9%,三成月度線上消費能力超2000元。這也足以讓這種新型文娛產品,成為一個新的風口。
抖音上一只專發橘貓相關AI視頻的賬號@喵大廚 ,粉絲8.4萬,就在其商品櫥窗中掛出了175件商品,主要商品內容為寵物用品、生活日用品和水果。小紅書過1000粉絲即可開通商單功能,可以接受品牌的商務投放。
平臺流量分成計劃是一個穩定、持續的進賬。不同平臺的開通門檻不同:抖音需要達到1萬粉絲,視頻號需要100粉絲,頭條則零粉即可開通。群里分享的多數好消息也是這一類型。
當號的數據足夠好,能做的業務就更多了:既可以幫想用AI換臉,以及想生成自己相關的AI視頻卻不懂如何生成的人制作視頻,并收取一定費用,也可以成為課程分銷的一環,帶來一位客戶即可賺取50%的分成。
還有一種更為隱秘的變現方式:教你如何制作。
不少AI制作視頻的主頁就寫著聯系方式,標注著:想學習的人可以私信。同時在類似「這種視頻是怎么做的」評論下方,也會有人附上鏈接。
我就這樣點進了一篇名為「用AI做了條視頻,跑了1千萬播放,漲粉1.8萬,AI視頻變現訓練營招募!」的文章。文章中強調:AI是2025年必須要趕上的風口。
作者本人視頻變現數據還不錯,粉絲漲到一定數量后就可以參與平臺的流量分成計劃。視頻不爆就每天二三十塊,大爆了一天幾百上千也有可能。流量不好的時候每天也有幾十的收入,有爆款視頻時一天上千都不是問題。如果購買了它的會員,他們會直接準備好AI生成提示詞,讓我輕松上手制作AI視頻。
文章最后是一個二維碼,需要跳轉到飛書鏈接進行支付。我支付了99元,進入AI視頻會員群。
AI如何煉金
每個進入這個群的人,都會在初期不停接受到這樣的提醒:在群主的指導下,AI視頻是很容易制作,也很容易賺錢的事情。
群公告里附上了「AI視頻變現知識庫」的飛書文檔鏈接,其中有一個文檔叫「一分鐘學會制作AI視頻」,一開頭就明確地告訴大家:我們大部分人學習AI視頻的初衷都是為了能做出AI視頻,然后賺到錢這么簡單,不需要了解那么多理論知識。
「你只需要明白兩件事,做什么視頻能賺到錢,怎么把視頻做出來。」
他為AI視頻總結出了流程:AI畫圖(用豆包或即夢)——圖畫生成視頻(即夢或可靈)——剪輯(用剪映)。而針對他提出的兩件事,他也給出了答案。在文檔「AI視頻熱門玩法」中,他整理了23種玩法,每周都會根據熱點更新1-2個視頻,最近放入文檔的玩法就是「藥王下山,百病消除」的玄學祝福視頻,和「重生穿越」短劇,第一視角體驗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生活。
每種玩法的文檔內,都附上了生圖模擬器,輸入關鍵詞就能獲得生圖指令。隨后,直接使用圖片,再復制文檔里的視頻指令,即可獲得視頻。文檔會提醒你:圖片和視頻都多少帶著抽卡性質,多生成幾個挑選合適的,放進剪映里配上音樂就好了。
賺錢的機會似乎都已經擺在你面前,而你所要做的僅僅是打開幾個軟件,復制粘貼。
群里幾乎每天都會傳來好消息。有時是群主轉發的一些模糊截圖,圖中有人給他發了紅包表示感謝,因為在他的指導下粉絲已經漲到了18萬。還有人單只視頻就收益了800元。
而在我們的群里,有人截了自己視頻號賬號截圖,多數視頻都有上萬的播放量。晚上11點,還有人在群里說自己數據連爆了:吸粉量1373,播放量14完,點贊量3676。「都不想睡覺了,只想盯著數據看。」據他介紹,他的粉絲群體都是40到50歲之間的女性。
數據連爆后,賺錢的機會就來了。
看到群里時不時傳來的好消息,很難不被撓得心癢癢。但等我自己嘗試后,卻發現并沒有這么簡單。
我選擇了被群主點贊過的動物警示賽道,按照文檔里的圖片生成步驟生好了圖片,把復制的指令放到可靈AI中生成,但生成的視頻效果卻并不好。貓的肢體動作有些扭曲,搭在車門上的爪子收起來后,貓耳朵卻留在了車門上。群里還有人發來視頻,車外的牛一直在跟著車的速度勻速倒走,無法達成視頻里「動物向靜止的車走來的效果」。
但多數人將自己的視頻發到群里詢問時,助教大概率都會回應:先發。無論肢體動作有多扭曲,表情有多不真實,助教都會鼓勵大家先發布。「渲好了就發,多試試不同的內容。」
這其實也是他們的變現思路之一:讓大家選擇一個賽道發3-5個視頻試試流量,如果流量一直在1000-5000之間徘徊,就果斷切換另一個賽道。如果都不行,就換一個號再嘗試。「賬號只是我們賺錢的工具,不能賺錢,直接換掉就好。」
群里漲粉快的大哥,在被大家@ 詢問視頻制作細節時,都會耐心地解答,還會教大家提示詞的小技巧:截出自己想模仿的賬號的截圖,放進豆包里,再告訴它「你是一個每天都會大量用AI生圖的設計師,富有創意且精通AI生圖。分析這張圖片,并根據圖片,幫我擴寫成AI生圖關鍵詞組。」但當群里有人問「大家都多久起號」時,大哥會直接會「1天。不要問,趕緊做才是真的。」
進入群這一周以來,我切換了兩個賽道,共發布了六只視頻,投入了136元。其中66元用來購買可靈的會員,剩下70元則是購買靈力值。在可靈,生成一個5s的、高質量的視頻需要消耗35點靈力值,而這些視頻通常很難一步到位實現效果。
這些額外的費用,并不會在群主的文檔里有所體現。
一個星期后,我收獲了2個粉絲,播放量最高的視頻為4297,已經停在這個數字很久沒動過了。
群里大多數人和我一樣進展緩慢,也因此心疼起了自己前期投入的錢。部分已經獲得收益的人卻對此表示不解,「你送外賣還要花一千多購置裝備呢,想賺錢就得投入啊。」也有人會貼心地提醒:如果前期不像投入太多,就選擇鏡頭變化少的賽道。
像我這樣有AI使用基礎的年輕人,尚且進度緩慢,進群的中老年人更是會經常提問一些基礎信息。「一分鐘學會制作AI視頻」的速度估算,是建立在大家對這些AI軟件耳熟能詳的基礎上。對多數使用手機都費勁的中年人來說,這些文字無異于天書,光理解怎么從飛書申請權限,復制到軟件,都需要一段時間。
因此,群里每天都在發生一些基礎問答。
「這個電腦和手機都能用嗎」「是的」
「音樂在剪映的哪里可以找?」「點開音樂,輸入你想找的類型就可以了。」
「為什么我在模擬器里輸入了關鍵詞,沒有圖片生成?」「因為你需要復制到豆包。」
一位81歲的老人搗鼓了兩天,始終沒有搞清楚怎么從飛書文檔里復制指令,又該在哪里下載豆包、可靈等軟件。即使在群里一位熱心群友用遠程軟件幫忙操作后,老人仍然是一頭霧水。最終群主在老人的強烈要求下,答應了退款要求。「這對你來說,確實太難了。」
在這樣的環境里,大家對認真求助的老人非常熱心腸,但對希望「上難度」的年輕人卻有不同的態度。
當有年輕人往群里丟克蘇魯風格的影像視頻,說「求出一個這種視頻的教程」時,收獲的會是群友的攻擊,「你這是求出教程還是來打廣告?」「群主給更新的教程是符合大多數人審美,而且是大多數普通人可以操作上手的。」
這里只聊如何快速變現,而不聊與此無關的AI內容制作。
微商有了新話術
在我學習如何制作AI視頻時,朋友圈一位此前專注微商產品販賣的65歲阿姨,突然給我發來一個視頻。封面是她端坐在沙發前,穿著職業裝,微笑。
點開后視頻里的她緩慢發言,嘴形跟不上她輸出的語句,且動作幅度很小,很僵硬——我意識到了,這是一個圖生視頻,還是質量比較差的那種,而阿姨的講話內容是:2025年,你千萬不能錯過AI數字人。
阿姨的其他視頻號內容,似乎是她的學習成果。清一色是把自己的臉P到一張海報上。海報上的阿姨長發飄飄,看起來年輕了三十歲。
在她發來她的數字人視頻后,她熱情地向我介紹:你現在是寫文案的,你一定要試試這個,以后你都不用動腦寫。我咨詢了費用,她說非常便宜,這是他們公司推給員工學習的,而我只要在他們公司的APP里注冊賬號,在商城里購買一個價值216元的益生菌產品,就可以免費學習。「如果你去線下報班學,基本都要快400元才行。」
自己購買產品,以產品換取一定福利,再用這個福利為勾子,在朋友圈中宣傳,吸引更多人到自己的平臺注冊賬戶與消費——這是阿姨所在的公司采用的體系,是典型的微商直銷套路。在聊了一會兒后,阿姨發現我似乎又了一些動心的苗頭,就用更多的利益來打動我:「你還可以成為我們公司的一員,以后買我們的健康產品會更優惠,還有更多這樣的聽課福利,很多都是免費的!」
而我所在的AI變現群中,也有類似的分銷變現方式。
在其發布的飛書知識庫中有一個單獨的文檔,介紹「超級個體合伙人」項目。只要繳納不到3000元的學費,既可在一年的時間里獲得各個項目40%-80%的高分傭比例,項目收費99-999元不等。創始人告訴你,你只需要把人帶過來,其余的所有引流文案、圖片,后續的交接、服務,都由他們的人來負責。
一樣的宣傳文案
除了項目引流分傭,還可以獲得以下合伙人權益:私信一對一咨詢無數次(對外收費1000元一次);每年至少12個項目免費參加;免費幫你打造一款屬于自己的付費產品……有如此多的福利,雖然學費要2000多元,但創始人告訴你:一個月變現幾萬甚至幾十萬的人都有。
個體合伙人計劃與阿姨的購買產品換福利方式相比,看起來更為簡單,打動人心的核心點和制作AI視頻變現指南時一樣:告訴大家AI能賺錢,而且很好賺。而阿姨要想打動用戶,還需要讓大家來到自己的平臺消費,購買白牌的所謂「健康產品」,銷售鏈路更為復雜。
直銷體系會在每個時代借由不同的商品載體蓬勃生長,在安利的年代是日用品和保健品,到了后來是微信時代的「微商」,通過越過中間商,直接觸達受眾兜售產品的方式實現變現。到了現在,是看起來更高科技、更接近知識的「AI」。
踩著私域社交的風,微商從過去的賣護膚品、茶葉等毛利率高的產品,到現在賣AI制作教程。核心還是建立在與用戶的信息差之上。
在個體合伙人之外,群里也在逐步開始推廣其他付費項目。幾天前群主表示,團隊爆肝一周后開發出了一個APP「AI視頻助手」,把所有玩法、模擬器都整合進了一個軟件里,會給予更詳細的指導,需要支付159元購買。
起初,我以為這只是過往功能的集合,后來發現,這已經逐步成為一個進入門檻。前幾日,在我花費99元入群才能閱讀的AI知識庫中,最新更新的玩法「重生穿越短劇」,已經無法直接從飛書玩法文檔中進入模擬器,它提示用戶,需要購買159元的AI視頻助手才可以使用。
只要信息存在壁壘,無論高低,錯落之間,都存在龐大的變現空間。這股AI生產和消費的浪潮,或許才剛剛開始。而浪潮中的中老年人該何去何從,還無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