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趣解商業 張語格
各互聯網大廠紛紛接入DeepSeek之后,“AI搜索”正迎來新一輪的用戶爭奪戰。
騰訊元寶大手筆投流,沒用多久就登頂蘋果中國區應用商店免費App下載排行榜Top1;豆包上線深度思考模式,同時抖音也為豆包開放超級入口,實現流量互通。
另一邊,傳統搜索也硝煙漸濃。百度將Slogan改回“百度一下 你就知道”,意在守住核心搜索領域;夸克緊隨其后宣布上線深度思考模式,官宣文案“好的AI搜索再也不必眾里尋他”,劍指百度。
圖源:微博截圖
“AI搜索”被視為“新互聯網時代”的重要入口,AI搜索相關的產品、技術之爭也逐漸步入深水區,只是現階段各AI應用想在用戶增長與留存上拉開差距,并不似想象中容易。
01 AI搜索“混戰”
自ChatGPT爆火之后,AI搜索產品、AI對話助手集中涌現。當前主流的AI類搜索產品分為三類:一類是以秘塔AI、納米AI為代表的原生AI搜索引擎,結構化展示信息輔助信息梳理;第二類是通過AI增強智能化的傳統搜索引擎,例如百度搜索和夸克。
圖源:極光數據
第三類則是融入搜索功能的AI對話助手,如AI“六小龍”推出的KIMI、智譜清言等,都具備通用問答、多輪對話的能力。百度的文小言、阿里的通義千問、騰訊的元寶等互聯網巨頭旗下的AI對話助手,也都屬于此類。
互聯網巨頭上線的相關產品多屬于第三類,這些公司布局搜索領域,意在借搜索入口和旗下其他應用聯動形成全新的產品、服務生態。例如抖音接入豆包后,用戶便可直接在抖音內使用豆包的對話、寫作、圖像生成等功能。
英諾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認為,AI原生搜索和AI對話助手雖然都能解釋很多知識性的問題,但產品定位和未來的形態還是存在很大差異。AI對話助手更側重行動的能力,需要深入到用戶一系列的行為或者工作流里,比如幫你下單買咖啡,需要它在界面上操作;未來它解決的問題和搜索引擎完全不同的,各自的天花板也不同。
圖源:抖音截圖
在此之外,應用內附屬的搜索功能,例如接入DeepSeek的微信、夸克等產品,也是AI搜索的重點應用場景。
工具類應用接入AI可以拓展搜索能力,提升使用便捷性和互動性,搜索與辦公軟件天然適配;內容類應用背靠豐富的內容池,引入AI強化搜索,則更有利于優質內容的曝光和分發。
王晟表示,“如果基于電商和內容平臺做搜索,能供給更好的內容,這些平臺有很強的內容供給和消費,適合特定業務驅動的專業搜索場景。”
有數據顯示,2023年AI搜索正式進入快速發展周期,未來五年仍將保持20%以上增速,預計2029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472億元。
圖源:極光數據
無論是應用內搜索,還是AI對話助手,蠶食的大都是傳統搜索引擎的用戶。
抖音在搜索量級上很早就超過了傳統搜索引擎,小紅書的搜索增長也十分迅猛。據“虎嗅”報道,2024年四季度,小紅書日均搜索量達到了6億次,相較于2023年年中的3億次翻了一倍,這些搜索增量大多源自傳統搜索渠道;據業內人士預估,傳統主流搜索渠道日均搜索量略高于10億,小紅書已接近其一半。以當前增速估算,小紅書搜索量級在未來一年內有可能超過傳統搜索。
Statcounter的統計數據顯示,如今在國內傳統搜索引擎市場領先的仍是百度和必應。為了守住陣地,百度除了加強旗下“文心一言”的迭代更新,也在其搜索引擎中融入了AI技術。截至2024年底,百度搜索已有超過20%的內容源整合了AI生成的內容。
今年2月更新的百度APP,整合了文心大模型與DeepSeek的模型能力,新增“AI搜索”“捏一下AI總結”“數字人智能體”等功能;用戶可通過自然語言交互實現更個性化的搜索,并能快速提煉全網信息的核心觀點。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App的Slogan經兩次變革后,在2月份正式改回“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有網友評論說“百度這番新瓶裝舊酒,實際上也全盤否定了自己近十年來的轉型”;但也有行業觀點認為,回歸經典Slogan正是百度重新聚焦核心搜索業務的體現,將生成式AI如何定義、重塑百度App做到極致。
圖源:微博截圖
從某種程度來說,百度App的Slogan變遷正是AI時代下搜索生態乃至整個互聯網行業發展變遷的縮影。王晟認為,從移動互聯網時代,超級APP超越搜索引擎成為互聯網最強勁的入口,AI互聯網時代會有助手替你解決消費、娛樂交付的問題,而不需要自己來使用工具。由此看來,百度等傳統搜索引擎能否在AI互聯網時代突出重圍,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02 AI搜索被AI“困住”
AI搜索雖然市場規模龐大,但并不是每款產品都能擁有DeepSeek這般流量運。大部分應用內增強搜索對用戶體驗而言是“錦上添花”,原生AI搜索和AI對話助手則純粹靠體驗吸引用戶,稍不如意就會被“平替”。
DeepSeek發布R1之后,月之暗面推出了數學編程能力和視覺推理能力與OpenAI的O1平齊的K1.5;智譜清言推出了首個支持生成漢字的開源文生圖模型CogView4。這兩個新模型都取得了明顯的技術突破,但熱度和用戶體量都無法與DeepSeek相較。
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2024年,八成AI應用的月活低于50萬,大部分工具型AI,月均使用天數5天左右,平均卸載率高達50%。MiniMax創始人閆俊杰曾提到,國內AI產品在功能和使用上拉不開差距,用戶因此缺少粘性,產品增長只能依賴投流。
此前有媒體曾提到,月之暗面旗下的Kimi去年10月和11月的廣告投放都達到了2億元,超過了去年第三季度的總和;近期,有消息稱騰訊元寶在半個月內投流了近3億元。
圖源:APP Store截圖
投流能帶來短期的爆發性增長,同質化的問題卻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Jina AI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王楠認為,AI搜索同質化是必然的趨勢,但是現階段未必是好事。
“我們還處在AI產業發展的非常早期,搜索工具是走得相對快的場景。原生AI搜索和AI助手產品交互形式的同質化,是適應目前技術發展水平和用戶使用習慣的結果。只有技術出現革新和用戶使用習慣改變,例如多模態搜索的準確率大幅提升或者AR眼鏡普及,才會有下一次巨變。”
不過,比起同質化,現在更困擾用戶的問題是“AI幻覺”。
大型語言模型在生成內容時,產生與事實不符、邏輯混亂或毫無根據的信息的現象,被稱作AI幻覺。社媒平臺上經常有用戶討論不同AI搜索的使用感受,不少網友曬出了自己的親身經歷,AI“面不改色造謠”的問題頻現;其中很多用戶提到,DeepSeek在檢索上時常來源不清,甚至有憑空捏造的現象。
圖源:小紅書截圖
有博主稱用某證券平臺接入的DeepSeek分析財報,要求驗證阿里已經從電商公司變成科技公司,DeepSeek提供了阿里云智能等業務版塊的營收數據,結果被發現是DeepSeek為了驗證邏輯憑空虛構的。
圖源:微博截圖
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認為,“幻覺”是一把雙刃劍,是大模型與生俱來的特點,不可消除,也決定其創造力和想象力,對于實現AGI(通用人工智能)極其重要;如果大模型沒有“幻覺”,就失去了想象力和創造力;并且越是能力強的模型,一般“幻覺”也越多。
這樣的“幻覺Bug”澆滅了很多人對AI搜索的使用熱情,也制約著產品的天花板。王楠博士提到,返回準確的信息,是在AI搜索競賽中勝出的關鍵,“不僅是AI搜索,這是所有搜索系統的基本要求,只是我們以前關注檢索到的top20或者30條內容是否有命中的,現在AI搜索要求提高了,只返回一個結果,而且必須要準確。”
除了準確性,王楠博士還提到,降低單條搜索的成本也是搜索工具發展的動力,“如果單條查詢給用戶帶來的價值沒辦法覆蓋成本,這個系統就無法持續。DeepSeek R1、Qwen2.5、gpt4.5這樣的底座模型,并沒有直接解決返回準確信息和降低單條搜索成本的問題,但是很大程度提升了回復信息的準確率。”
除了提升模型能力,還需要回歸搜索工具本身的價值。王楠博士表示,返回準確的信息和同時單條搜索給用戶帶來的價值大于搜索成本,才能夠在搜索競賽中勝出。
03 商業化迷局
剛過去的開源周,DeepSeek以理論上“日均總收入562027美元,成本利潤率545%”的變現效率震驚了AI圈。然而,并不是所有大模型公司的商業化都能如DeepSeek這般風光,有相當一部分公司還深陷虧損泥潭。
得益于開源生態和技術效率,DeepSeek的收益主要來自向B端企業提供API調用或定制化技術解決方案,而并非DeepSeek產品本身。AI搜索雖然市場蓬勃,但在變現上還不如傳統搜索引擎那么直接。
傳統搜索引擎通過預留信息流廣告位變現,AI搜索由于只返回準確的結果,并沒有留出寬裕的廣告位。周鴻祎曾坦言,“做AI搜索很痛苦,我們也有自我顛覆,里面暫時找不到地方放廣告。”
圖源:納米搜索截圖
先前“DeepSeek算命帶火水晶石”“DeepSeek種草帶貨”的熱搜,已經引起了不少基于AI搜索的營銷討論。目前國外已經涌現出許多針對AI的SEO(信息流優化師),通過關鍵詞、算法等的優化,來獲取搜索中排名靠前的位置。
根據極客公園報道,AI原生廣告創業公司Nexad正在開發一個中間件,可以將廣告系統無縫植入到大模型的代理搜索引擎中,從而影響結果,其類似于SEO,但是一個更智能、更深入的過程。
除了廣告模式,會員訂閱也是AI搜索產品商業化的一大方向。360AI的大會員216元/年,支持多語言、多模態搜索,還覆蓋圖片、寫作、文檔、視頻、模板等多個場景和工具。百度的文心一言也曾推出會員服務,專業版定價59.9元/月,不過其在DeepSeek爆火之后宣布取消訂閱,全部免費。
圖源:公眾號截圖
相比會員訂閱,王晟更看好AI搜索的廣告模式。“國內的消費者很難為信息服務付費,C端的廣告變現可能是目前最好的商業模式,但智能體興起之后,我們可能把很多工作任務交給AI助手去做,不會再看信息,這可能是所有搜索產品將要面臨的挑戰。”
由此看來,AI搜索短期內還無法“自給自足”。意在借AI入口重塑應用生態的互聯網巨頭們,尚且承受得起長期投入所帶來的成本壓力,但創業公司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不被淘汰?
產品的增長和變現是企業的長久課題。正如搜索引擎從PC端遷徙到手機屏,AI 搜索的終極形態,或許是藏在智能體背后的隱形服務;不過在此之前,AI搜索的優劣和商業潛力,都還充滿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