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婷
當地時間3月10日,美國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道瓊斯指數跌近900點,納斯達克指數重挫4%。分析師表示,美國經濟增長動力減弱、特朗普關稅政策引發擔憂以及美國AI壟斷格局被打破是導致近期美股大跌的主要原因,預計美股短期內仍將延續震蕩行情。
截至當地時間3月10日收盤,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比前一交易日下跌890.01點,收報41911.71點,跌幅為2.08%;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下跌155.64點,收于5614.56點,跌幅為2.70%;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727.90點,收于17468.33點,跌幅為4.00%,創29個月最大單日跌幅。
大型科技股普跌,特斯拉跌超15%,市值蒸發13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440億元),為2020年9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英偉達跌5.07%,蘋果跌4.85%,谷歌A跌4.49%,Meta Platforms跌4.42%,微軟跌3.34%,亞馬遜跌2.36%。
花旗集團的策略師將美國股市的評級從增持下調至中性,同時將中國股市的評級上調至增持,稱美國的例外論至少已經暫停。
“黑色星期一”的觸發點是美國政府官員講話。在福克斯新聞周日放出的采訪中,在回應“美國經濟衰退”這一近期市場熱點時,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并未予以否認,而是表示經濟正處于“過渡期”。
“我要建設一個強大的國家,不能只關注股市。”特朗普說。在上周的國會講話中,特朗普就給市場打了“預防針”,稱為了中長期的結構性轉型,可以忍受出現短期的經濟不適。
上周五,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也釋放出類似論調,他在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采訪時表示,隨著新政府削減開支,美國經濟可能經歷一段“排毒期”。
實際上,美股的這波調整始于2月20日, 截至3月10日收盤,標普500指數相較于2月中旬的高點已下跌8.7%,納斯達克指數跌近13%。分行業看,美股可選消費、通訊服務、信息技術行業領跌。
“納指近四周跌超12%,跌出了經濟衰退的味道。”民生證券分析師陶川在研報中表示,美股下跌的核心原因是衰退預期下的流動性緊縮恐慌:一方面,特朗普的“衰退”引導正好碰上了經濟數據的走弱;另一方面,流動性擔憂背后,既有美聯儲縮表末期的不適,更有來自中國和歐洲的“分流”,以及日本央行進一步緊縮的“陰影”。
陶川表示,“預期引導”堪比特朗普的一場“經濟豪賭”。特朗普的政策風格是“說得比做得狠”,尤其是今年2月以來,特朗普及其團隊有意集中釋放利空,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調查、全國以及地區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等指標集體走弱,而這些數據對于市場情緒的影響很大。這場豪賭背后的目的可能在于:一是通過引導衰退預期來降低通脹預期和利率;二是“前低后高”的經濟布局可能更有利于中期選舉。
國金證券分析師宋雪濤也表示,特朗普上任至今的一個多月時間,相對偏弱的數據表現已經開始反映出特朗普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改革的陣痛和混亂先于繁榮到來,形成了一個人為的“小型衰退預期”敘事,從此前的“美國例外論”走向了“氛圍衰退”。不過,他認為,美國經濟離真正的現實衰退還有距離,居民部門的資產負債表依然健康,企業部門的現金流和兌現業績依然強勁。
“但是毫無疑問,美國經濟正在逐漸經歷更大的混亂。雖然混亂并不是衰退,美國內生動能也并沒有產生實質性的惡化,但政策的不確定性足以讓估值處于高位的美股籠罩在陰影之下。”宋雪濤說。
CFRA Research首席投資策略師薩姆·斯托瓦爾在接受CNBC采訪時也表示: “我們正處于人為調整的陣痛之中。我稱之為人為調整,因為這實際上是市場對新政府關稅計劃,或至少是關稅威脅及其對可能拖累經濟的回應。”
對于科技股的大跌,方正證券在一份研報中提到,DeepSeek以極低的成本實現了與OpenAI相當的性能,打破了AI算力的規模定律,讓市場開始質疑美國科技公司高成本投入模式的必要性,資金抱團美股科技巨頭的理由不再充分,引發了市場對中美科技股相對估值的重新評估。
展望后市,分析師認為,目前美股面臨著特朗普關稅政策、美聯儲利率政策等多重不確定因素,整體估值也處于較高水平,短期內可能會延續震蕩行情。中長期來看,難以收縮的美債規模以及關稅沖擊讓美國經濟前景面臨不確定性,美股需要更多利好因素才能維持估值。
在上周日晚些時候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加拿大皇家銀行股票策略團隊稱:“我們認為標普500指數出現增長恐慌的風險有所上升。”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邁克爾·威爾遜對美國經濟增速放緩發出警報,他預計標普500指數將在今年上半年下跌5%至5500點,原因是企業盈利將受到關稅因素和財政支出減少的沖擊。
宋雪濤表示,2025年美國將沒有貨幣政策,只有貨幣對策。當下的美國經濟,增長比通脹更重要,“高處不勝寒”的美股也將會受到“增長倒春寒”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