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翟瑞民
近日,大氣擴散條件持續轉差,北京市及周邊地區PM2.5濃度明顯上升,出現一次區域性污染過程。
據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官網消息,截至2025年3月11日10時,北京市空氣質量指數為205,污染級別為5級,已達重度污染標準,首要污染物為PM2.5。中國環境監測總站3月11日上午11時發布最新數據顯示,北京市空氣質量指數為204,仍是重度污染,PM2.5濃度為154微克/立方米,PM10濃度為196微克/立方米。
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發文介紹,在不利擴散氣象條件和區域性污染作用下,北京市自3月8日起 PM2.5濃度逐漸積累升高,10日晚間20時起PM2.5濃度上升至中度污染水平,11日早8時,濃度為147微克/立方米。
對于本次污染過程形成的原因,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表示,本次過程期間氣象條件極為不利且持續時間長。京津冀區域在均壓場和東高西低形勢場的先后控制下,地面連續多日偏南風,促使長距離和近周邊污染不斷向北傳輸和輻合。同時夜間濕度升至接近飽和,早間均出現高濕逆溫,邊界層從1000米以上降至400米左右,大氣環境容量被大幅度壓縮,擴散條件進一步轉差。區域污染傳輸疊加本地污染積累,造成本次污染過程。同時,高濕條件下二次轉化加強,PM2.5組分中二次無機氣溶膠占比大幅上升,特別是移動源、工業源等排放NOx形成的硝酸鹽占比最大。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北方最大規模的沙塵過程正在向中東部地區推進。此前在3月11日6時,中央氣象臺已相繼發布沙塵暴和大風黃色預警,預計今日為本輪沙塵過程最強時段。
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發布最新預報結果稱,今日白天,擴散條件持續不利,空氣污染持續;3月11日晚間京津冀擴散條件好轉,PM2.5污染將有所改善。但由于3月10日在蒙古國出現較強沙塵天氣,預計將于11日晚間伴隨西北風抵達北京市,夜間為沙塵對空氣質量影響最明顯時段。
該中心表示,本次外來沙塵范圍大、程度重,從北京市過境時間較長,PM10將達到較高濃度水平。3月12日傍晚前后,外來沙塵對北京市PM10影響才能逐漸減弱,夜間,隨西北風持續作用,預計全市空氣質量可改善至優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