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教育部在3月7日發布公告稱,決定取消擴大醫學院招生名額的計劃。持續了13個月的實習醫生罷工、罷課風波有望落幕。
這也意味著在持續的壓力下,尹錫悅政府提出的每年2000人擴招計劃作廢。教育部部長李柱鎬針對最新決定稱,現在將從2026年開始恢復到3058人,條件是所有學生必須在3月底之前返回學校,否則這項調整將撤銷。
韓國醫生短缺問題在新冠疫情后變得愈發嚴峻,政府本想通過擴招來緩解危機,但卻引發醫界辭職潮,導致幾乎整個醫療體系崩潰,醫療慘再次頻頻上演。截至3月6日,全國已有12387名醫生提交辭呈,占執業醫師總數的23%。
事實上,政府和醫療界的沖突爆發的背后是利益團體的自私、國家資源配置不合理、人口老齡化,甚至還夾雜著政治考慮。
代表14萬名職業醫生利益的大韓醫師協會反復宣稱,韓國不缺醫生,問題的核心在于資源分配不合理,擴招會導致教學、醫療質量下降。該協會譴責政府踐踏職業自主權,準備向憲法法院提起違憲審查。
然而從絕對值來看,韓國總體醫生數量確實不足,人均門診量在OECD組織38個國家里排第一,人均醫生數排倒數第二。韓國每千人的醫生數為2.1,遠低于發達國家3.7的平均水平,而人均門診就診次數在OECD成員國中第多。
在過去一年多里,1萬多名初級醫生的長期罷工引發廣大民眾的擔憂。因為沒有獲得及時醫療或延誤治療而造成的“超額死亡”數量超過3000。
上個月,一個由全國醫學院院長組成的咨詢機構向政府提出,如果明年的招生名額修改回3058人,他們將說服醫學生重返課堂。全韓40所擁有醫學院的大學的校長還在3月5日召開網絡視頻會議,隨后向政府提交了同樣的建議。李柱鎬稱,政府尊重這些校長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