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楊
近日,哈工大計算學部、人工智能研究院、智慧農場技術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劉劼教授團隊研發的“天工開悟(Kwoo)”農業大模型榮獲2024年度英國國際發明展最高獎——鉆石獎,為中國智慧農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國內首個獲批的中央網信辦備案的農業領域大模型,其創新成果直接提升了糧食生產效率和抗風險能力,并且通過知識普惠和人才培養賦能農村發展,為破解“三農”難題提供科技支撐,為全球糧食安全貢獻中國智慧。

數據重塑農業基因
傳統農業依賴經驗與直覺,“天工開悟”農業大模型通過整合作物表型、生長機理、農事操作等跨領域數據,構建了覆蓋24種作物、64個品種的知識圖譜,建立智能問答系統、生成生長預測模型、打造區域適應性規劃,為農事生產提供精準種植方法和種植指導建議。
目前,作為國內首個獲批的農業領域大模型,“天工開悟”已通過農科院、農業社會化服務企業等多家合作伙伴,累計服務土地面積超過100萬畝,平均減少生產和管理成本10%,平均提高產量5%,有效地提升了現代農業生產效率,將“靠天吃飯”變為“數據種地”。
知識普惠激活鄉村動能
“天工開悟”總設計師劉劼強調,AI不是要替代傳統的農業方式,而是將其賦能,最難的不是算法,而是讓農民能夠看懂數據圖表。
基于這一訴求,“天工開悟”農業大模型還提供了開源社區,為農業科技人員提供交流和學習機會,促進知識更新和技能提升,為新農人在智慧農業發展中提供有效的生產力工具。針對種植戶提出的具體問題(如“東北地區玉米最佳播種期”),模型可基于實時天氣、土壤數據及歷史經驗生成定制化建議?。
目前社區已吸引5000余名科技人員參與,發布技術方案300余項。通過“AI+農技”培訓計劃,超萬名新農人掌握智能種植管理技能。
綠色智能引領可持續未來
“天工開悟”農業大模型通過分析土壤、氣候、作物生長狀態等數據,提供精準施肥、灌溉方案,將環保理念融入農業生產全鏈條,在生態保護與糧食安全的雙重命題下,“天工開悟”給出了科技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自然災害、氣候變化等挑戰,“天工開悟”農業大模型有效地提供預警以及預防策略,其區域技術均衡化策略,更助力偏遠地區跨越“技術鴻溝”,實現農業綠色轉型。這種融合生態理念的智慧農業模式,為全球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中國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