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珍
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關于政府工作任務的排序來看,大力提振消費優先度明顯上升,從上年的第三位升至今年的第一位。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促進消費和投資更好結合,加快補上內需特別是消費短板,使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
報告為擴內需提供了哪些線索?帶著這些問題,界面新聞特邀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和財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進行解讀。
伍超明認為,政府工作報告對于促進消費給出了清晰的思路。消費本質上與收入緊密相關,首先要解決的是收入問題,即“有錢可花”。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特別是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并減輕其負擔。此外,報告提到的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也間接關聯到資金問題。
他指出,在居民擁有一定收入后,愿意消費是關鍵。然而,并非所有產品都能吸引消費者,因此政府工作報告在供給方面也做了文章,強調提供優質的供給。許多領域,如健康、養老、托幼、家政服務以及數字消費、綠色智能消費等,都蘊含著巨大的消費潛力,但供給相對不足。政府正致力于豐富這些消費場所和選擇。
“同時,政府工作報告還關注了改善消費環境的問題,如優化休假制度,挖掘文化、旅游、體育等領域的消費潛力?!蔽槌鞅硎荆衲晗M增速可能會回升到4%到4.5%左右,比去年要高。
王青表示,總體而言,今年擴大內需的工作將圍繞大力提振消費和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展開。其中,大力提振消費是首要任務。當前消費增速和物價水平均偏低,在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領域均有巨大潛力可挖。提振消費關鍵在于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推動物價水平回升,提高居民收入增速,并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王青認為,今年擴大內需的首要關注點在于財政政策。財政政策出現了顯著轉向,從以往的側重擴大投資轉變為更加重視惠民生、促消費。例如,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在全國范圍內發放育兒補貼,旨在應對生育率下降的挑戰,預計今年育兒補貼的發放規模將達到千億級別;財政政策支持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今年支持金額翻倍,從去年的1500億元增至3000億元。
“這3000億元將拉動商品消費增加約7000億至8000億元,推動商品消費增速加快1.5至1.6個百分點。”王青說。
他指出,擴內需的第二個關注點在于貨幣政策。雖然這可能不太明顯,但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優化和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并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提振消費以及民營小微企業的支持。今年新加入了提振消費的內容,預計央行可能設立促消費的再貸款工具,重點支持消費信貸降價增量。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還提到“完善全口徑消費統計制度”。
王青指出,完善全口徑消費統計制度的核心在于優化服務消費的統計體系。當前,服務消費已占據我國居民消費總額的45%左右,涵蓋旅游出行等諸多方面,預示著其將成為未來居民消費的主要增長點,故加強此領域的統計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當前服務消費的統計指標相對匱乏,僅限于服務消費零售總額累計同比這一宏觀數據,且未細化公布其內部構成,這一現狀亟待改進。
此外,王青提到,國家統計局于去年底對城鎮居民自有住房服務核算方法進行了改革,具體表現為將原有的成本法調整為租金法,并據此對GDP總額數據進行了相應上調。鑒于居民自有住房服務隸屬于服務消費范疇,此番調整預示著未來服務消費的統計將更加全面細致,能夠更及時、精確地反映居民整體消費動態,從而為宏觀政策的適時調整提供更為堅實、有效的數據支撐。
伍超明也強調了服務消費統計的重要性。他指出,將服務消費全面納入消費統計體系有兩大理由:一是統計指標若不能真實反映社會消費現狀,將對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產生誤導;二是從統計局數據來看,服務消費已占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比重超過40%,且其增長速度遠超商品消費。
伍超明還說,當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統計范疇雖然涵蓋了實物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但服務消費的統計并不全面。例如,僅納入了餐飲服務收入作為服務消費的一部分,而忽略了諸如交通、住宿、教育、衛生、體育以及旅游、娛樂等廣泛的服務消費內容。若服務消費在整體消費中占比微不足道,其統計缺失或許尚可容忍;但實際情況是,服務消費已成為消費結構中的關鍵要素,其重要性不容忽視。因此,改革統計制度,將原本未納入統計的交通、教育、醫療、文化娛樂等服務消費納入統計范疇,已成為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