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具身智能產業正經歷從實驗室概念驗證到工業場景落地的關鍵轉折期。
據MIR DATABANK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出貨規模同比增長超133%,但是基本都是在教育、展示等應用場景,目前幾乎沒有在制造業場景實際批量應用的案例。這種割裂現象的背后,折射出行業面臨的技術痛點:當實驗室中的雙足機器人以驚艷的后空翻引發驚嘆時,但是其大腦側能力的缺乏阻止了其真正服務于人類的生產、生活;而傳統工業機器人又因復雜編程、自主智能和柔性作業能力等問題,難以滿足小批量多品種的生產需求。
*出貨量數據定義:出貨統計數據僅包含有實際應用的人形機器人,不包含用于研究、測試的出貨量
而中國制造業的智能化轉型需求,進一步放大了這一矛盾。統計數據顯示,在工業領域,2020年中國中小企業數量占全部規模以上企業戶數的97.99%,數十萬元的設備采購成本給企業帶來不小的壓力。此外,焊接、噴涂等場景中大量非標工藝的存在,導致模型難以跨廠復用,算法開發者與行業專家的協同斷層,讓技術落地陷入“重復造輪子”的怪圈。
人形機器人落地難,機器人技能開發高門檻、高成本、低效率仍是機器人企業亟待解決的痛點。
為開發者“造鏟子”
挖掘“千億”級藍圖
據MIR DATABANK數據統計顯示,202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滲透率僅為4%。但人形機器人領域正悄然醞釀一場千億級市場革命。
從工廠到家庭,場景邊界持續擴展
人形機器人的核心價值在于其場景適應性。相較于傳統工業機器人局限于結構化環境,人形機器人在未來憑借類人形態與智能交互能力,可滲透至半結構化(如倉儲物流)與非結構化場景(如家庭服務)。
1)工業場景:在狹窄車間中完成物料搬運、設備巡檢,替代高危崗位;
2)服務場景:養老助殘、家庭清潔等需求;
3)特種場景:核電檢修、災難救援等高風險領域。
然而,市場爆發面臨兩大瓶頸:技術碎片化與開發高門檻。企業若想自主開發人形機器人,需攻克運動控制、環境感知、多模態交互等復雜技術,研發成本動輒數億元,讓中小玩家望而卻步。
為“掘金者”造“鏟子”,激活生態長尾效應
一方面,柔性生產需求催生對人形機器人的迫切期待;另一方面,高昂的定制開發成本與碎片化場景使供需兩端陷入適配難題。
當大多數企業仍困于人形機器人形態的研發時,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國家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蕪湖市科創集團發起設立啟智機器人,搭建開放的智能機器人通用技術底座,展示了從“設備供應商”向“生態運營商”轉型的突圍路徑。
智能機器人通用技術底座,正試圖以“鏟子邏輯”重塑行業規則——通過標準化工具鏈降低開發門檻,讓企業聚焦場景創新而非重復“造輪子”。
智能機器人通用技術底座由墨斗IDE、Openmind OS和大衍數據平臺三部分構成,旨在降低機器人應用開發的門檻、成本和周期,提升開發效率和質量,加速智能化技術的滲透。智能機器人通用技術底座的發布,將有望通過提供標準化的開發工具和接口以降低智能機器人開發門檻、復用已有的場景模板和功能模塊快速構建新的應用以提高開發效率,并支持多種細分場景應用、生態建設,通過喚醒集成商的開發意識,底座助力開發者生態形成,推動細分場景的覆蓋和創新。讓機器人產品具備跨行業、多場景的“多面手”能力。
這場“鏟子革命”或將催生下一個安卓級平臺,重塑全球機器人產業格局。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生態效應:
從“單點突破”到“產業共振”
本次大會一個顯著的亮點就是“埃夫特啟智智能底座生態合作伙伴簽約儀式”,明顯可見在埃夫特積極打造應用生態的征程中,廣泛且多元的合作網絡正在逐步搭建起來。
在簽約儀式上,埃夫特與 21 家業內知名企業成功簽署合作協議。從合作方的構成來看,呈現出多元且互補的態勢。
終端客戶方面,奇瑞、富士康、中集分別作為汽車、電子、金屬加工制造行業的代表,將為智能機器人的應用場景提供豐富的實踐土壤,深度挖掘工業機器人在各垂直領域的應用潛力。
在機器人整機領域,簽約伙伴包括遨博,極智嘉和上海貝氪,其中遨博作為全球領先的協作機器人廠商,極智嘉作為全球領先的移動機器人廠商,貝氪作為面向睡眠輔助和理療按摩的家用服務機器人廠商,與埃夫特的工業機器人建立聯盟,在產品層面形成互補,共同對底座進行功能驗證和示范應用。
在核心零部件與核心軟件模塊層面,綠的諧波(減速機)、中鼎股份(減速機)、清能德創(伺服驅動)、鈞舵(靈巧手)、穹徹智能(AI算法)、光象科技(AI訓練框架)、深圳廣聯數科(大數據算法模型、SaaS系統)等企業紛紛加入,致力于埃夫特智能底座生態體系的共創共建,為提升產品性能與技術水平提供關鍵支撐。
工布智造(焊接)、北自所(噴涂)、嘉強(激光切割)、世之高(物流)等集成商作為底座的首批種子用戶,將積極推動底座在實際場景中的落地應用。
此外,哈工大、蕪職、安機電等研究型和應用型高校的加入,預示著埃夫特將通過與高校共建聯合實驗室或者結合學生培養計劃進行各層級開發者生態培育。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綜合上述合作伙伴布局,埃夫特智能機器人通用技術底座未來將明確指向三個關鍵業務方向:在垂直場景深耕領域,借助終端客戶資源實現機器人的深度應用;在技術標準輸出方面,通過與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創新,逐步確立行業技術標準;在生態閉環構建維度,依托各方合作,打造從研發、生產到應用的完整生態閉環,推動整個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這次來的各簽約代表均是其所在單位的主要領導,如奇瑞簽約代表是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周珍林,綠的諧波總經理張雨文、中鼎股份董事長夏迎松、中集前海瑞集總經理高建文、訊飛聆動總經理季超、工布智造董事長王繼文、清能德創董事長劉波、蕪職黨委書記王志鵬、安機電校長徐春林、哈工大機電學院副院長韓振宇等,充分彰顯了合作方對此次簽約的高度重視和相關合作的深度及戰略意義。
結語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智能制造應用市場,正催生獨特的生態級創新機遇。在此背景下,國家政府與工業機器人廠商開始聯手探索更務實的落地模式。
2023年10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培育2家至3家有全球影響力的生態型企業和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目標。
埃夫特智能機器人通用技術底座的研發,早已超越單一企業的技術攻關范疇,成為國家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抓手。在技術底座研發與生態構建中獲得了多層級政府及行業伙伴的強力支持:
國家層面,創始人游瑋博士作為工業機器人領域代表,先后受邀參加2024年10月8號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及2025年2月21日工信部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均做發言交流,深度參與頂層政策研討;2024年9月,安徽省科技廳公布《關于下達2024年省科技創新攻堅計劃項目立項計劃》,其中,啟智機器人申報的工業機器人智能化通用技術底座研發與產業化項目通過評審,并獲得6000萬元經費的省財政資金專項支持,是全省219個項目中支持經費最高的一項。蕪湖市政府四大班子集體出席發布會,副省長親自宣布開幕,展現了地方政府對新質生產力的全力護航。
可以預見,埃夫特智能機器人通用技術底座將憑借創新架構與多元合作生態,攻克技術碎片化、開發門檻高和應用落地難等難題。在垂直場景中,與終端客戶攜手,讓機器人融入核心生產環節,提升效能與質量。通過與上下游協同,引領行業新發展。其構建的智能底座生態定將吸引更多資源,激發創新活力,助力埃夫特成長為全球影響力的生態型企業,帶動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跨越發展,為新質生產力培育與制造業升級注入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