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未來跡FutureBeauty 林宇
編輯 | 陳龍
在過去的數年里,國際化工巨頭們積極采用調價、裁員、業務調整等方式進行降本增效。
近日,美國化工巨頭陶氏化學計劃在全球范圍內裁員1500人。這是該公司繼2023年之后的又一次大規模裁員。此前,贏創也宣布,集團正啟動史上規模最大的重組計劃,預計裁員超7000人。
不過,盡管業績增長停滯成為這些化工巨頭們的共性問題,但“逆風”二字并不能概括事件的全貌。
雖然因全球經濟、工業等因素的影響,傳統化工企業的常規業務遇冷,但在美妝、個護領域卻收獲頗豐。拿數據說話:化工巨頭巴斯夫2024年整體業績下滑5.3%的前提下,營養和護理部門的EBITDA同比增長41.8%。瓦克化學、陶氏等企業在2024年整體業績下滑的大前提下,美妝相關原料業務也獲得顯著增長。
與此同時,帝斯曼-芬美意、奇華頓等全球四大香精香料企業在香氛和個護業務的雙重助力之下,整體業績和利潤雙雙增長。更重要的是,在美妝巨頭都喊“難”的中國市場,這些上游原料企業也給出了堪稱優秀的成績單。
傳統化工寒潮依舊,美妝個護原料春暖花開
《FBeauty未來跡》通過梳理多家國際原料企業的最新財報和市場動作,發現在2024年,這些原料商的業績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分化。
一方面是傳統化工企業整體業績和個人護理業務板塊業績表現的分化。
不久前,老牌化工巨頭巴斯夫也發布了2024年業績報告。全年銷售額為65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959.01億),連續第三年有所下滑。此外,2024年EBIT為20.3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53.99億) 同比下滑9.2%。
巴斯夫曾在2024年上半年財報分析到:全球工業大環境正在讓這些傳統化工巨頭遭遇業績壓力。瓦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賀達(Dr. Christian Hartel)也在2024年財報會上指出,“2024 年經濟環境挑戰重重,許多行業需求疲軟,尤其在汽車及建筑行業,許多客戶縮減了生產規模。”這導致陶氏化學、瓦克化學等傳統化工原料企業,不可避免地在2024財年出現銷售額和利潤下滑。
相比之下,雖然個護美妝業務在這些化工巨頭的整體業務中占比不高,卻是它們2024年的業績高光點。
比如瓦克化學生物科技業務部門銷售額約為3.75億歐元,同比增長了11%,其有機硅業務部門年銷售額初步計算為28.1億歐元,較2023年也增長了2%。
其他原料企業也均表現出同樣的趨勢,例如禾大在2024上半年業績報告中指出,其消費護理產品、關鍵戰略制藥平臺和工業特種產品方面均取得了進一步的進展。美容活性成分業務增長強勁,尤其是在中國,這得益于對本地和區域客戶的銷售推動。
另一方面,雖然同為原料企業,但傳統化工企業和香精香料企業之間也出現了明顯的業績分化。相較于傳統化工企業,與個人生活質量、健康消費關聯度更高的香精香料企業的業績表現明顯更好。
在四大香精香料企業中,表現最出人意料的當屬帝斯曼-芬美意。這是該公司合并后公布的第二份年報,成功扭轉了自合并以來連續四個季度的業績下滑局面,首次實現了年度增長。數據顯示,2024年,帝斯曼-芬美意總銷售額為127.99億歐元(約合人民幣971.99億),同比增長4%;調整后的EBITDA為21.1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60.85億),同比增長19%。
財報顯示,2024年,帝斯曼-芬美意各業務線盈利水平均獲得顯著提升。香氛美容業務銷售額同比增長7%至39.64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01.04億)。此外,2024年,帝斯曼-芬美意經營性現金流超額完成中期目標,為公司的后續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
而奇華頓2024年財年營收74.12億瑞士法郎,同比增長7.2%。其中,香水與美容是奇華頓表現最好的板塊,營收同比增長10.5%至36.6億瑞士法郎。此外,亞太區以7.2%的同比增幅,成為該集團全球第二大銷售引擎。
此外,德之馨保持著較為穩定的業績,EBITDA增長強勁。2024年,公司銷售額達49.99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79.64億),同比增長5.7%,EBITDA為10.3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8.45億),同比增長21.3%。
德之馨穩中有進的業績表現,主要歸功于其獨特的多元化產品組合。2024年,該集團香氛與美容業務銷售額同比增長8.9%至19.0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44.90億),高端香氛保持強勁發展勁頭。此外,化妝品原料業務銷售額獲得高個位數的有機增長。
總體來說,美妝個護行業的原料端已經展現出了明顯的“回暖”信號。
在中國“更接地氣”,國際原料企業開啟大“競速”
從區域上來看,美妝、個護原料企業的另一大增長點,必然是中國市場。
在今年的PCHi上,中國香妝協會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兼綜合信息部主任姚永斌演講中提及,2023年,中國化妝品原料市場規模達到619.09億元,預計未來將保持年均5%的復合增長率,高于全球市場。
在中國市場,國際原料企業穩穩占據主導地位,同時中國市場也在為國際原料企業創造更大收益。例如帝斯曼-芬美意中國區域2024年銷售額達到10.9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83.3億元),同比增長9.93%。
禾大集團香水及香料部門副總裁及愛伯馨董事長 José Balibrea年初在廣州考察時指出,“愛伯馨在中國市場的業績表現更是令人眼前一亮。”
與之相應的,中國市場也在國際原料企業中獲得了足夠的戰略重視。觀察這些國際原料巨頭的最新戰略規劃與實際舉措,不難發現,它們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加速對中國的布局。
PCHi期間,路博潤發布了首份《路啟美辰智領美境——中國個人護理市場白皮書》。此白皮書分享了路博潤對中國個人護理市場增長潛力的深刻洞察。白皮書中包含當前個護消費趨勢洞察,聚焦于抗衰、修復與防曬三大核心需求,以及消費者對成分安全性及專業醫美級配方高度關注,并以此判斷原料成分趨勢。
作為一家上游原料企業,卻能針對中國美妝、個護消費市場做出體系化的認知和判斷,路博潤等企業對中國市場的深耕能力可見一斑。
路博潤亞太區副總裁劉茂樹強調:“作為公司戰略的核心部分,我們正不斷拓展合作創新項目,加大對頂尖實驗室和研發能力的投資,以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
與此同時,各家原料企業紛紛選擇加碼中國市場,擴大中國市場的科研和生產規模。
2024年,奇華頓、德之馨等企業陸續在上海、北京啟用了新研發實驗室和研發中心;IFF進一步升級上海創新中心,以便更深入探索中國及亞洲市場;路博潤在上海開設美研所。2024年10月,禾大愛伯馨增城新廠主體結構封頂,主體結構工程的宣告竣工。
從上至下:德之馨北京研發中心、路博潤上海美容研究所
此外,奇華頓還計劃,在未來五年時間里,公司將最大程度地利用成熟市場機會,同時擴大其在高增長市場的領導地位,尤其是中國。2024年,奇華頓上線了專門為中國市場打造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小香囊”,通過與AI技術“Myrissi ”融合,滿足用戶的個性化與碎片化產品需求。這種細微之處的革新,恰恰是捕捉消費者心聲、了解市場趨勢的關鍵,代表奇華頓在中國市場的“觸角”正越來越精細、敏銳。
德之馨“小香囊”
值得關注的還有,路博潤還計劃,到2030年,80%的原料能夠在中國進行本地化生產。并且將在2025年,完成差異化植物提取技術Phenobio的本地化生產,以快速響應中國市場的個性化需求。
這一系列舉措,顯著增強了這些國際原料供應商的本土化研發實力與創新潛能,彰顯出它們對中國市場的高度重視與深度布局。
在中國做大、做深,并將最尖端的研發和未來布局都放在中國市場,似乎已經成為各大國際原料企業布局未來的關鍵共識。
之所以出現這種趨勢,原因有二。
其一,中國市場美妝市場依舊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中國龐大的消費者群體,依舊需要多、更前沿的美妝、個護技術解決方案,中國市場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是國際原料企業的穩定“票倉”和市場來源。
其二則是中國市場的未來引領效應。
近些年,中國消費者越來越重視化妝品的功效屬性,這一趨勢極大地提升了市場對活性物原料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中國市場對活性物原料的要求日益提高,競爭也愈發激烈,由此催生了一批質量上乘的活性物原料,且在國際市場逐漸嶄露頭角。
面對這種情況,國際原料商必須加強本土化建設,時刻洞察消費需求,提升自身競爭力。實地探訪不久前舉辦的PCHi上,《FBeauty未來跡》也發現,越來越多國際原料企業選在中國市場率先發布最新的科研成果。
綜合來看,中國正在成為國際原料企業當下轉型和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柱。
改革重組成增長“勝負手”,科技內卷持續加速
回歸全局視野,國際原料企業們也在開展積極的改革,增強企業運轉效率。這集中表現在兩大層面:
一、瘦身增肌、重組業務,聚焦核心增長力。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大多數實現增長的原料行業巨頭,其實在1-2年前便啟動了轉型與業務重組計劃。數據證明,這種“壯士斷腕”非常及時,而已經嘗到“甜頭”的它們,計劃在2025年深化這一戰略。
2023年,帝斯曼-芬美意的合并無疑成為了美妝行業近年來的一大亮點,同時也是原料界的重要事件。然而,合并后連續四個季度的業績下滑引發了外界的質疑。面對這一挑戰,帝斯曼-芬美意堅定不移地推進了一系列改革重組措施,包括逐步剝離“動物營養與健康業務”,并加大對香氛美容、健康護理等高增長業務的投入。
在財報中,帝斯曼-芬美意還定調,將在2025年進一步加速創新、釋放協同效應,繼續完成業務重組與優化。
同樣處于轉型期的還有德之馨。一方面,公司頻繁進行投資和收購,以擴展業務、構建多元化產品組合,并擴大企業規模。另一方面,去年3月,德之馨新任首席執行官Dr Jean-Yves Parisot上任,領導企業定下截至2028年的長期目標,加快了改革步伐。
而這些投資和擴張也為德之馨帶來了顯著回報。例如2023年其收購的兩家高端香水公司,為其2023年的銷售額貢獻了約15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1.14億)。
當下,業績穩定的德之馨正在探索更廣闊的天地。去年,德之馨和總部位于印度的藥企Virchow集團攜手,合資共建Vizag Care Ingredients Private Limited公司,專注于生產德之馨產品組合中的個人護理成分。這將幫助德之馨打開印度乃至整個亞太地區的市場空間。
與此同時,一些面臨業績下滑的企業如陶氏和巴斯夫,則專注于降本增效。陶氏在裁員的同時推出了“10億美元年度成本節省計劃”,主要針對利潤率較低的地區降低資本支出和勞動成本。巴斯夫也啟動了大規模重組計劃,大幅削減成本,二者都在頻繁地調整、剝離業務。
可以看到,“瘦身增肌、積極轉型”已成為這些國際原料商成長的主旋律。
二、脫離“挺價”舒適區,開啟科技“內卷”。
在疫情期間,國際原料企業紛紛用“漲價”的方式來保障利潤率,但在2024年,價格策略正在失效,價格下滑成為這些原料企業業績下滑的重要誘因。國際原料商正在通過獨家專利技術或新科技,探索更具獨特性優勢的新原料,為企業找到穩定、可持續的增長驅動力。
《FBeauty未來跡》通過對2024年以來國際原料巨頭推出的新成分進行綜合分析,發現當前行業焦點集中在三大領域。
第一是綠色植物提取物。如德之馨推出的“PrimalHyal 50 Life”,利用菌株工程和發酵工藝,能夠大幅減少對環境影響;奇華頓的“Silybidiol ”,采用綠色分餾法從水飛薊果實中提取,能夠對抗城市光污染對皮膚造成的有害影響。可以看到,國際原料商希望創造出綠色和功效兼得的護膚原料。
奇華頓官網
第二是生物合成。如巴斯夫、奇華頓都推出了生物合成成分,該技術的深度使用,令這些成分呈現出更強的包容性和創新性。如奇華頓的“IlluminylT 388”,便是利用合成生物技術,通過無細胞糖基化設計,能夠解決所有皮膚類型的色素沉著問題。
第三是情緒護膚領域的突破,國際原料商們熱衷于將成分功效和用戶情緒相結合。如科萊恩的“Rootness Mood+輝榆酸”聚焦情緒護理,能夠模擬陽光給身體帶來的正向反饋,繼而促進皮膚健康。
另一方面,國際原料商們也在積極與外界合作,共同實現科研上的突破。2024年,帝斯曼-芬美意和意大利公司ExoLab Italia展開合作,將“植物源性外泌體技術”引入全球護膚市場;德之馨和武漢百思凱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深入合作,共同開發高性能化妝品活性原料納米載體產品。
可以看到,這些上游企業正在通過“改革聚焦+技術內卷”的雙輪驅動,在綠色可持續、生物合成、情緒健康等領域構筑壁壘。其核心邏輯在于:以科技重塑原料價值,以協同效應放大市場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