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鏡相工作室 阮怡玲
編輯丨盧忱
在江西奉新縣連綿的春雨中,呂雯靜守著空蕩蕩的奶茶店。四年前開業時這條街僅有3家茶飲店,如今卻被古茗、蜜雪冰城等十幾家連鎖店包圍。
當連鎖奶茶以萬店規模殺入縣城,本地品牌要么黯然退場,要么掙扎求生。有人躲進鄉鎮賣起"辣椒檸檬茶",有人咬牙投入20萬升級系統,有人把檸檬水價格壓到3元生死線——這場縣城奶茶游擊戰里,每個本土品牌都在尋找新的生存方式。
當大品牌用標準化收割市場,小店主們正用滾燙的熱愛,在故鄉土地上澆灌出奶茶江湖的另一種可能。
縣城里的外來者
春季,是雨季,也是奶茶的淡季。近些天,江西宜春奉新縣陰雨連綿,呂雯靜和哥哥一起經營的暹動鮮奶茶被大雨切斷了人流,生意上銷量下滑,她和店里打工的女孩一起歇了歇。
這間30平米、年租金一萬多元的小店開在馮川一小附近,中午十二點開門,晚上八點半關門,提供WIFI、空調、烤火和兩排座位。每到周末,小學生們特別喜歡來店里寫作業、打游戲。從2022年開始,呂雯靜白天出門走在街上已經幾乎看不到年輕人的身影,店里能留住一些小學生,她就已經很高興了。
20萬人口的縣城,如今大部分是留守老人與留守兒童,消費力大大降低。近兩年,各種連鎖品牌陸續入駐縣城,與本土品牌和散落的夫妻店競爭起了這個本就不大的市場。
現在,暹動鮮奶茶周圍有4家古茗,3家蜜雪冰城,還有CoCo、喜茶、洪都大拇指、茶百道等十幾家茶飲店。“旺季的時候賺一點,淡季一直在虧”,呂雯靜簡單算了算一整年的收入,剛好盈虧平衡。還好有哥哥的建材店的收入幫襯著,在虧損期給員工發工資,才能撐到現在。
在連鎖茶飲的強勢“入侵”下,一些以前投入幾十萬的老店,單價過高,銷量較少,利潤一旦達不到要求,很多撐不住半年就倒閉了。2021年還在的益禾堂和將軍茶飲,也關了一兩年了。
受沖擊最大的還是本地品牌。20年前呂雯靜還在上小學的時候,本地的七杯茶就已經出名,但在前幾年古茗來到縣城后,它的地位就被古茗取代了;另一家之前在縣里開了4家店的本土品牌花亦盛開,如今關得只剩下一家。
市場競爭從來都是這樣殘酷:新品牌來了,老品牌慢慢就死了。新一輪洗牌來臨后,呂雯靜觀察到,古茗的銷量也漸漸被霸王茶姬、滬上阿姨、喜茶等蠶食,激烈的競爭下,大家生意都不好做。
聞念在貴州興義開奶茶店,已經經營了兩年,她的感受是,“這個行業已經到了瓶頸期,走下坡路了,僧多粥少”。
開店一年之后,一位古茗的經理過來邀請她翻店成古茗,但要再投資二十幾萬。她說自己沒錢,得借錢,對方第二次來,提出種種優惠降低開店成本,比如幫她找成色好的二手設備、免加盟費,只不過要先拿貨,后期返點。她通過銷量、成本粗略算了下附近古茗門店的收入,不算高,而且自己也很難拿出這么多錢,再次拒絕了。
為了擴張而放寬條件、讓渡利潤,古茗這樣的大品牌總是更有資本,但本土品牌做的是小生意,很難抵擋這樣的進攻。
在湖南湘西,新舊交替的規律同樣在發生作用。新品牌比如霸王茶姬、爺爺不泡茶去年大量開店,一點點、CoCo、茶百道、書亦燒仙草這些老品牌都受到了沖擊。特別是書亦燒仙草,原來很火,去年倒閉了五六家。
王志恒的本土品牌翠茶里也受到了沖擊。翠茶里主打湘西特色三杯茶:莓茶,黃金茶、古丈毛尖,價格區間在8~13元。目前品牌已經開出45家店,一部分在景區,包括鳳凰,芙蓉鎮,邊城,張家界;一部分在縣城,還有8家開在市區,市區的店已經有20%左右的銷量下滑。
“他不來是不可能的,說白了確實也沒辦法。”王志恒很無奈。他和合伙人討論,如果這些連鎖品牌進一步開到湘西縣城甚至景區,他們該怎么辦,但也沒討論出什么結果,“來就來吧,以后看看唄”。
直營品牌的老板們可能還沉得住氣,但許多加盟品牌的加盟商們已經開始害怕了。在山東縣城,當新品牌開始入駐,巡蜜時光的加盟商中出現了焦慮的聲音:隔壁開了個新品牌,會不會有影響?會不會我們沒生意了?
老板谷坦沒有被嚇倒,要想抵御外敵,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先安撫好內部的人心。他與加盟商老板溝通,給予鼓勵和幫扶,比如策劃活動、門店指導等,讓加盟商們也開始轉變心態。
“來就來唄,不怕他們!”
先躲、再學,實在沒辦法,就打價格戰
調整好心態只是第一步,當大品牌們真正到來,他們才知道這場戰爭有多殘酷。
相比有資本、有供應鏈、有成本優勢的大品牌,本地品牌手里的武器并不多,往往是被迫卷入價格戰,靠多年的積累熬過第一波進攻,先活下來再說。
陳衡的后街檸檬茶開在廣東省廉江市三所學校旁邊,客源有60%是學生,門店背街是蜜雪冰城和益禾堂。他的印象里,從2023年年底開始,霸王茶姬,古茗,蜜雪冰城,茶百道等品牌入駐,自家品牌就力不從心了,去年門店的單量就已經有下滑。
為了維持銷量,為了生存,陳衡開始加入價格戰,“要學會讓利給客人”。線下要留住回頭客,比如給學生打八折;線上他加入美團外賣神券,也開始經營抖音賬號,用團購轉化新客,只是目前轉化率仍然不高。
在山東,巡蜜時光的產品價格已經降到最低,檸檬水定價3元,珍珠奶茶5元,楊枝甘露7元。競爭還在加劇,原來一個區域一兩家店,現在變成七八家,品牌太多、密度太高,環境太“卷”。但谷坦覺得,他們是已經站穩腳跟的本土品牌,“只有我們卷別人,別人卷不動我們”,還能再熬一熬,等待機會。
除了卷入價格戰,本土品牌還有個辦法——“躲”。
王志恒覺得目前他們品牌翠茶里還算活得滋潤,但如果大品牌們加快布局,“好日子可能很快就要到頭了”。
價格不能再讓,王志恒想出一招緩兵之計——向鄉鎮市場繼續下沉。他準備將鄉鎮的奶茶店改成綜合店,加上炸雞、披薩、意大利面、烤腸等小吃,再做成組合套餐提高客單價。“像霸王茶姬就不可能去賣烤腸,但我們可以”——小品牌也不是沒有優勢,更高的靈活性和自由度,也許更能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
史芳晴所在的本土茶飲品牌早已在鄉鎮布局多年,“我們要在茶百道、古茗這種大型奶茶品牌底下存活,就只能去一些他們去不到的地方”。但如今大品牌的觸角越來越長,也許兩年之內就會繼續滲透更下沉的鄉鎮市場。
“現在壓力已經到了,沒有遇到也要提前準備”,史芳晴和團隊決定,目前他們能做的就是在大品牌來之前盡快地擴張,搶占地盤。
但躲不是長久之計,正面較量遲早會來臨,擺在本土品牌眼前的,是兩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問題:當大品牌來臨時,以他們如今的實力,還能存活嗎?如果想要自救,從什么方向下手才有效果?
“我自己不怕累,反而怕不會、怕迷茫,不知道方向怎么走。”王志恒不想坐以待斃。
想擁有與大品牌對抗的資本,就得向大品牌靠攏、學習。“以前很粗放的,野蠻式生長,現在慢慢變成正規軍了”,翠茶里從水吧、網紅店到成為區域小品牌,產品、形象一路升級,管理制度也在進階。
大品牌對加盟商管理異常嚴格——今年1月,王志恒也成立了督導組,專門巡店視察、按月考核,更精細地管理每一家門店。
大品牌的品牌形象讓人信服——還是在1月份,王志恒花了7萬元找廣州的公司做了視覺系統的升級,從原來花2萬元設計的花花綠綠土味風,變成更高級一點的民族風。
大品牌注重信息化管理——去年4月,王志恒新采購了內部訂貨系統,從原來常常出現錯漏的人工記錄變成能留痕、查找的數據記錄。同時,今年也在與美團溝通預備增設基于小程序的客戶營銷系統,但費用至少在20萬以上,目前還需要說服加盟商接受分攤成本,“因為大家都怕麻煩,不想出錢”。同時也在尋找第三方成本承擔人,比如對流水有要求的銀行。
大品牌的營銷、聯名幾乎不間斷——他也曾想合作聯名,去廣州找與苗族相關的不良人IP,但對方報價20萬,按現在的規模很可能ROI是負的,就放棄了。“如果陷入了和他們去比,錢兩下就燒完了,還不一定比得贏別人。”他還曾經花幾萬元找抖音達人拍視頻,但后來發現不如自己拍湘西的景色,再帶上奶茶產品,反而更有傳播效果。

茶飲品類也有周期性,消費者們喜歡喝的品類在迭代,霸王茶姬火了之后,把輕乳茶的品類也帶火了。據王志恒了解,去年沒有做輕乳茶的品牌,閉店率達到了百分之二三十。
王志恒想抓住每個新風向的轉變,把握住每次紅利期,而最穩妥的辦法仍然是緊跟大品牌的步伐:他今年打算參考喜茶的羽衣甘藍汁和爺爺不泡茶的甜酒調味的奶茶,加上果蔬、酒釀系列的飲品,配合當地產業開發新產品。
史芳晴也在努力探索新的品類。2023年年中開始,他們籌備了新品牌,面向城市市場,去年五月份正式開業。新品牌主打“手作”,附近暫時沒有同類競爭,發展得還算順利。
打價格戰、去更下沉的地方,都是以利潤、市場的空間,來換取存活的時間,等待下一個品類或風口。
生存秘籍:向行業標桿看齊
事實上,如今的巨頭們也是從這樣的路徑成長起來的。
喜茶最初發源地是廣東省江門市的江邊里小巷,趕上了真牛乳、真水果、真原茶的消費升級風口,開創了水果茶品類新賽道;茶顏悅色從長沙黃興廣場起家,堅持每一杯鮮茶現調現萃,保留茶葉口感,開創“新中式鮮茶”品類;而發源于云南的霸王茶姬將國潮和東方茶文化進一步發揚,用極致的供應鏈管理將“原葉鮮奶茶”銷往全國。
但在以前,還沒有那么多目標是開一萬家、兩萬家店的全國連鎖品牌的時候,做個本土茶飲品牌并沒有那么難。
翠茶里的前身是一家寫字樓下的水吧“花間茶室”。加上王志恒有4個股東,其中一位之前在茶顏悅色工作過,知道配方里的奶基底,這是個非常有價值的商業秘密。于是,他研發出來的產品非常接近茶顏悅色的口味。
茶顏悅色已經很出名,當地喝不到,憑借這個噱頭,水吧的生意不錯。2021年11月份翠茶里去商場開了第一家門店。新店一下子就火了起來,成為了網紅店,有人從10公里以外開著車跑過來買。
王志恒承認,最開始他們就是“抄襲”茶顏悅色,只是加上本地茶底做些優化。但價格賣的比茶顏悅色便宜,最貴也只有14.9元,奶油雪頂也會打的更多。
但現在,茶顏悅色將近一半的利潤來自于周邊文創還有特產零食,不具備可復制性,“他就算讓我學,我也學不會”。
如今,他更關注爺爺不泡茶,它發展的太快了。去年六七月份,有一個合伙人新開了一家爺爺不泡茶,當時他還覺得不怎么樣,同賽道已經有霸王茶姬了,名字也不好聽,怎么叫“不泡茶”。沒想到,今年已經開到1500多家門店,成為了茶飲市場的一匹黑馬。
向行業里的標桿學習,甚至是抄襲——這在商業競爭里并不少見,是一條經過大多數品牌驗證的有效路徑,是小門店走向小品牌的捷徑。巡蜜時光同樣有自己的目標:蜜雪冰城。2021年臘月他們在山東菏澤的鎮上開了第一家門店,開業后店內訂單爆滿,6個店員都忙不過來,開業三天營業額就達到了2萬,許多加盟商被吸引,成交了好幾個門店。
但想要走向成熟并不容易,需要清晰的品牌認知、精細化的加盟管理、穩定的供應鏈與標準化的加工過程。
王志恒下過功夫。就像翠茶里中的“翠”,取的就是沈從文的《邊城》主人公翠翠的名字,同時也代表著茶葉的鮮脆。
在小縣城,優質的合作者也很稀缺。招攬合伙人不困難,人均工資4000多,開店一個月能有七八千利潤。但王志恒的要求就是老板得親力親為,如果做不到,只能做“甩手掌柜”,就會勸對方最好別做,會虧錢。老板在店,能節省人員成本、溝通成本、培訓成本,員工也會更規范,按照SOP流程出餐;他曾經巡店發現有員工為了速度省略了打奶泡的流程,影響了飲品的口感。
還要解決人效的問題。他也遇到過幾次客戶因為出餐慢而與員工起沖突。升級自動化設備很有效,比如使用自動奶茶機,但每天銷量至少得達到四百杯才有意義。
為了更加精細地打磨口感,翠茶里每兩個月上新品之前會組織一場品鑒會。召集老客戶、店長、研發團隊和公司的人,大約20人左右,在星期一的八九點鐘一起品嘗。不同口味、不同糖分、不同冰度,每次都要喝20杯左右,喝得晚上都睡不著覺,甚至還會吐,王志恒現在長胖了,平時也喝得少了。

讓王志恒感到慶幸的是,如今奶茶行業的供應鏈越來越成熟了,比如原來茶葉需要100斤起訂,現在30斤就能賣。
這是行業成熟帶來的好處,小品牌雖然更難快速擴張成為一個大品牌,但自身的方方面面都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不斷升級,有了更強的生存能力。在競爭的倒逼下,那些更努力向行業標桿看齊的小品牌,更容易在淘汰中存活下來,抓住洗牌空出的市場機會。
小品牌的突圍機會
雨總會停、淡季總會過去,呂雯靜和哥哥還等著當這家店可以盈利了,能從員工培養出店長之后,去其他學區開分店。他們計劃,等到夏天奶茶旺季,再研發一些新品,肯定可以吸引人。
陳衡覺得,很多自創品牌的飲品口味不比大品牌差。
如今產品、配方已經不是秘密——各個平臺上都有博主嘗試復刻品牌奶茶的視頻,哪怕小品牌、小團隊也能做出好喝的產品,“技術這一塊沒有壁壘。說實在的,產品已經卷到頭了”,史芳晴說。
自創品牌缺的是原料成本、研發效率與發布新品時配套的營銷手段。
好喝的產品好做,但成本低、好喝又健康的產品不好做。陳衡和小伙伴們嘗試復刻過霸王茶姬的桂馥蘭香,什么料都用最好的,覺得做出來更好喝,奶味濃、茶味香,沒原版那么“水”。但沒有供應鏈支持,成本太貴了。光是原料成本就已經將近6元,再加上水電人工,至少定價16元。“人家為啥不喝霸王茶姬嘞?比不過人家的。”
史芳晴、王志恒的品牌都只有三個研發人員,每年出6~10款新品。而大品牌一年能更新幾十款,茶百道甚至每星期上新。
但在營銷上,利用起“本土品牌”的特性,也許能殺出重圍。
史芳晴認為,本地品牌做出來的更加符合本地人的口味。廣西的口味偏重,甜度、奶香、茶香都要求更重,喜歡的口味比霸王茶姬全糖的甜度還要更濃。去年,史芳晴看到河南本土茶飲品牌眷茶將“東方香料鮮奶茶”作為品牌定位,把丁香、肉桂、八角、藏紅花、迷迭香等香料,搭配不同水果、茶底推出了一系列的產品。她想,“香料都能做,辣椒為什么不能做?”廣西本土有特產“美人椒”,她要求研發部門將它與檸檬茶結合起來。
半個月之后,成品出來了,有一點點微微的辣味,酸甜度就像廣西的本土酸野,但會更爽口一些,挺符合當地人的口味。在南寧奶茶節第一次面市,收到了很多肯定。回去之后,他們趁熱打鐵上了架,在營銷上重點宣傳“本土原材料”和“酸野”口味,迎合獵奇心理和本地人,味道獨特,賣的也不錯。
王志恒同樣想發展本土文化、民族特色,“這是天然的優勢吧,苗族文化還有沈從文筆下的邊城故事里還是有挺多可以挖掘的東西”。現在重新規劃后,他以苗疆文化作為品牌基調,加入低成本的苗繡、蠟染、手工編織的小背簍等元素進入品牌的視覺設計。

對于本土品牌來說,其實有一個天然的“自留地”——景區。翠茶里在古城里的門店活得都很好,旅游旺季的時候門店總是忙不過來,一天能有八百杯銷量,只是需要更關注繁忙時的服務水平。今年他們向別人學習,每個門店放雨傘、急救包,提供免費導游服務,以此來吸引游客。
也有一個重要的時間旺季——春節返鄉。湘西是勞務輸出地區,王志恒分析,過年的時候外出打工的本地人返鄉,就會更愿意喝家鄉的本土品牌,其他的外面也能喝到,“每年春節我們的銷量都是很高的,會增長200%到300%”。
時間差、地域差,這是還未走出去時的優勢,但擴大規模仍然是奶茶品牌的最高法則。茶滿天品牌經理李毅志覺得,本土品牌最難的就是突破原有的區域,只能在一個地方維持生存。
品牌向外拓展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從頭開始布局供應鏈。古茗直到開滿2000家門店,都還主要在浙江福建。王志恒計算過,建一個物流倉起碼要40~50家店才有意義,如今以翠茶里的規模,還是與第三方合作,讓對方抽點5%~7%更劃算。如果只有一家店,就只能發快遞了。他目前看中了湖北宣恩縣景區的市場,去年12月份在那里開了第一家店。
此外,向外拓展還需要面對市場與客群的差別。山東巡蜜時光的老板谷坦分享,向外擴張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鄉鎮、市區、省會的房租一級比一級高,因此各個區域就要調整店鋪的經營方案,比如鄉鎮門店晚上8點左右人都很少了,而市區可能要到11點,就需要調整人員上班時間、營銷方案;針對不同區域也要調整話術,比如學生集中區域要增加減糖話術。
谷坦說,巡蜜時光在為成為第二個蜜雪冰城而努力。去年的統計數據里,總共500多家門店里有105家就開在蜜雪冰城的隔壁,也能活得好,全國閉店率低于3%,全國開二店率是18.3%,菏澤地區門店密集,開二店率高達42%。他對巡蜜時光的未來很有信心。

做奶茶是一門生意,對很多人來說還是一份熱愛。呂雯靜的哥哥不是第一次做奶茶。哥哥比她大九歲,馬上40歲了。她還記得自己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他十七八歲從廣州跑車回來做面包糕點,包括西點奶茶。
當時還是用的沖調粉末,各種顏色的粉末用開水沖一沖、搖一搖,再手工壓一下,放點珍珠、椰果的小料,賺得不多,后來就轉行賣建材。
但2021年的時候,哥哥又回到家鄉來了。“他說奶茶店是他的夢想,是他的快樂。裝修是事業,是生活的無奈。”
(應受訪者要求,陳衡、聞念、王志恒、史芳晴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