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鋅刻度 李覲麟
編輯|李季
當周鴻祎下場演短劇《紅衣大叔用AI帶我穿越》,為自家的納米AI站臺;當AI動漫短劇《我靠嘴賤登上修真巔峰》開播即引發熱潮,單部劇當期收入超過30萬元;當央視頻、博納影業、周星馳紛紛加入制作AI短劇的隊列,AI對短劇的重構又迎來了新故事。
2024年,中國短劇市場規模攀升至504.4億元,同比增長34.9%,首次超越電影票房。與市場一同增長的是競爭,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春節期間,在抖音、快手、紅果短劇、長視頻平臺以及各大衛視等主流渠道上新的短劇就超過了400部。
如何留住觀眾,幾乎成了每家平臺的難題。其中,在短劇賽道正面交鋒的抖音、快手更是面臨著涉及用戶偏好、平臺策略、內容創新的多重考驗以及探索作品質量和拍攝效率之間的平衡。
恰逢生成式AI的發展迎來質的飛躍,從制作成本到制作周期,都為短劇制作方實現了數量級壓縮。與此同時,還在題材、互動、特效等方面拓寬了邊界,“抖快們”的短劇較量也終于來到3.0時代。
AI工具集中爆發,還是五毛特效?
宇樹機器狗、DeepSeek、女明星,周鴻祎推出的首部AI短劇《紅衣大叔用AI帶我穿越》幾乎將時下熱門要素都集合到了一起,但在短劇上線之后,原本對真霸總下場拍短劇抱有期待的網友卻直言“太辣眼睛”。
在這部短劇中,周鴻祎和扮演可隨時變身的美女機器人黃奕有不少對手戲,但網友對兩人之間的感情戲份頗為抗拒,對此,周鴻祎后來解釋道:“市場部把很多謀殺的細節剪掉了,直接給剪成言情戲,我非常生氣,把他們大罵了一頓。”
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這已是周鴻祎第二次參演短劇。第一次參演時,周鴻祎坦言是被市場部逼著演,但到了第二次,周鴻祎表明:“第一部短劇給我安排的戲份太少了,我沒演過癮。這次是部真正的短劇,差不多要拍六十集的內容,而且想做成國內第一部AI短劇。”
但實際上,周鴻祎之所以接連在短劇里打轉,并不是因為戲癮重,而是想要推廣360集團旗下的納米AI。“短劇也是未來企業宣傳的重要方式之一,就像我說的,用戶在哪里,企業家就應該去哪里。我的第二部短劇的特效畫面都是由納米AI搜索生成,這樣能極大地節省拍攝成本,而且遠遠超過所謂的五毛特效。”周鴻祎在自己的微博中說道。
至于納米AI做出的特效究竟有沒有超過五毛特效,觀眾們見仁見智,但對于周鴻祎和360來說,做這部短劇的目的已經達到了。自2024年11月推出以來,周鴻祎使出了渾身解數來推廣納米AI,從親自參演短劇到免費送100輛汽車,都是在給納米AI造勢。
周鴻祎曾說“短劇是普及AI最好的方式之一”,的確沒錯,如今許多企業抱著與之同樣的想法走向了同一賽道。
去年,OpenAI發布了首個文生視頻模型Sora,隨后Pika、Runway、可靈等生成式AI視頻創作工具紛至沓來,為AI+短劇提供了豐富的想象力。
再到今年2月18日,昆侖萬維開源中國首個面向AI短劇創作的視頻生成模型SkyReels-V1、中國首個SOTA級別基于視頻基座模型的表情動作可控算法SkyReels-A1,可實現影視級人物微表情表演生成,支持33種細膩人物表情與400+種自然動作組合,高度還原真人情感表達。
種種工具的集中問世,意味著算法主導的文化生產新時代正跑步趕來。
抖快交手,從東北往事講到未來啟示
得益于生成式AI的發展壯大,影視行業的創作效率大幅提升,AI+短劇的花式玩法也開始成為各個平臺爭奇斗艷的新賽道。
近兩日,抖音達人短劇創作活動“短劇in星光”一期落下帷幕,第二期計劃已開啟,創作者最高可獲千萬流量激勵和5萬元流量激勵。
在一期活動中,國內首部純AIGC技術制作的奇幻探案短劇《興安嶺詭事》成為黑馬,上線三天就拿下3000萬播放量。其實,主人翁深入興安嶺地區尋找戰略物資的驚險故事不算新鮮,更談不上多么吸人眼球,但在AIGC技術加持下的冒險、懸疑的東北奇幻敘事就足以讓這部作品脫穎而出。
今年春節期間,抖音還曾與周星馳獨家聯合開發運營“九五二七劇場”,上線了首部AIGC動畫短劇《無名特工隊》。據了解,《無名特工隊》的圖片生成視頻環節主要由Vidu和字節跳動旗下的即夢視頻大模型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底,抖音聯合即夢AI與高校共同發起大學生AIGC微短劇大賽,證明抖音十分重視在AIGC短劇領域的發力。
在此之前,抖音也曾聯合博納影業推出了國內首部 AI 全流程制作科幻短劇集《三星堆:未來啟示錄》。據官方數據顯示,抖音《三星堆:未來啟示錄》第一季全端傳播總量突破 1.6 億次,抖音話題播放量達 1.35 億次,躋身抖音短劇最熱榜前五名,并且成功入圍紐約國際電影節最佳AI電影單元、法國戛納世界電影節最佳劇情片單元以及美國洛杉磯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情片單元。
另一短視頻巨頭快手在AI短劇領域的探索也幾乎同步。
去年11月,快手星芒短劇聯合快手自研視頻生成大模型“可靈AI”推出的“星有靈犀—AI短劇創作大賽”。最后獲獎《白骨精前傳》《獅駝嶺前傳》《唐朝夜行者》《來自未來》《山海蓬萊》等作品從題材到畫面創意都較普通短劇有了很大突破。
據鋅刻度觀察,快手已經推出了多部不同展現形式的AI短劇,也收獲到了諸多關注。《山海奇鏡之劈波斬浪》講述了從漁村少年到弒神英雄的成長敘事,上線后的 15 天內,正片 5 集播放量超過 5200 萬,全網話題曝光量高達 4.3 億;
《浮夢吟》以“古裝虐戀”為主題,由實景拍攝與AIGC制作結合而成,利用圖像生成、視頻生成等多模態技術,生成符合劇本描述的空鏡場景,大幅節約了拍攝成本和時間;
《新世界加載中》則作為全球首部AI單元劇集,涵蓋了科幻、歷史、奇幻、荒誕喜劇等多種題材,通過AI技術賦能探討了不同社會議題。
抖音、快手,作為短劇行業里狹路相逢的對手,眼下又在AI短劇這一細分領域中迎來正面交鋒,當聚光燈打下來,他們只能拿出更大的熱情來繼續挑戰。
風起之年,等一個爆款
抖快面臨的挑戰,實際上是一場由過度內卷引起的行業大逃殺。生成式AI的日漸成熟,使其不再是簡單的錦上添花,而是逐漸擔負起引領行業變革的責任。
如果說早期的AI短劇質感差勁、敘事邏輯欠缺、人物細節還需打磨,那么經過一年多的迭代,AI短劇已經進化到了能夠拓寬短劇生態邊界的程度。
隨著短劇市場的不斷發展,傳統短劇題材逐漸出現同質化現象。愛情題材大多圍繞霸道總裁與灰姑娘、校園青澀戀情等老套劇情展開;懸疑題材也常常陷入相似的案件套路,難以給觀眾帶來新鮮感。觀眾在大量觀看同類型短劇后,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對短劇的興趣度和關注度也隨之下降。
與此同時,監管部門對短劇題材的規范也日益嚴格。一些涉及低俗、暴力、迷信等不良內容的題材被明確禁止,這使得短劇創作者在題材選擇上受到了很大限制。如何在有限的題材范圍內,創作出新穎、優質的短劇作品,成為了行業面臨的一大難題。
但蛋糕依然很香,根據《中國微短劇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2024年,中國短劇市場規模攀升至504.4億元,同比增長34.9%,首次超越電影票房。2025年,短劇上游市場規模依舊保持著增長態勢,預計同比增速約為15%。
種種現實,倒逼企業必須加快推動內容精品化,越快屹立潮頭越好。據DataEye-ADX短劇版數據顯示,2024年參與投流的微短劇總數(去重)超4.46萬部,其中新劇總數超3.64萬部,占比約82%。同時題材類型正從傳統的網絡爽文向更多元化的人群情感需求、社會熱點、節目熱點轉變,呈現出精品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于是,在AI短劇領域里的角逐自然成為了大廠之間的重點。
一方面,AI工具能夠幫助短劇制作方大幅降低成本,據環球網報道,有團隊借助 AI 工具,僅用 15 天就完成了 100 集短劇的制作,而且單集成本被壓縮至 5000 元。另一方面,AI給短劇帶來了更多可能性,并給 “Z 世代” 用戶帶來了與傳統短劇截然不同的體驗,而這就是撬動新增長的一大利器。
業內認為,2025是AI短劇的風起之年,那么無論是抖音、快手還是其他大廠,誰能拿出第一部爆款,或許就有了登船的船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