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高菁
揚子江船業(BS6)倫敦仲裁案獲得關鍵性進展。
3月3日晚間,揚子江船業在新加坡交易所公告,此前針對旗下三家子公司的8.322億美元(約合60.43億元人民幣)索賠案已被倫敦仲裁庭駁回。
上述索賠源自某些實體(下稱原告)于2022年,向倫敦仲裁庭對揚子江船業旗下三家全資子公司提起的仲裁。這三家子公司企業分別為江蘇天晨船舶進出口有限公司、江蘇揚子鑫福船舶有限公司,以及江蘇新揚子造船有限公司(下稱揚子江船業三家子公司)。
揚子江船業并未在公告中透露原告的身份。據信德海事報道,揚子江船業的前述仲裁可能與希臘船東Costamare密切相關。Costamare成立于1975年,是一家在美國上市的希臘航運公司,主要從事散貨船和集裝箱船租船服務。
2021年11月5日,原告與揚子江船業三家子公司簽訂了四艘船舶的購買合同,同年12月30日又簽訂了六艘船舶的購買合同。后續,原告分別于2022年3月24日和2022年5月16日終止了上述造船合同。十份造船合同的總價值約為9億美元。
2022年6月10日,相關原告向被告送達了仲裁程序啟動通知,指控揚子江船業三家子公司違反了相關四艘船舶的造船合同。同年9月26日,相關原告針對另外六艘船舶再次送達了仲裁程序啟動通知。
原告向揚子江船業三家子公司索賠的內容包含交易損失、利潤損失以及原告已支付款項的退還,索賠總金額共計8.35億美元(約合60.63億元人民幣)。
去年,揚子江船業曾公告指出,原告在上述十份造船合同中的實際支付金額僅為332萬美元(約合2410.69萬元人民幣)。
揚子江船業此次發布的公告顯示,仲裁庭已就該仲裁涉及的10份造船合同作出部分仲裁裁決。
根據裁決,原告關于約8.322億美元的商譽損失及利潤損失的索賠未獲仲裁庭支持。但原告關于兩份合同的332萬美元訂金退款請求,仍由仲裁庭保留管轄權以作進一步裁決。
揚子江船業稱,本次仲裁預計不會對集團截至2025年12月31日的財務狀況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該公司同時指出,盡管上述裁決已為仲裁庭最終決定,但目前集團尚無法確定原告的下一步行動,將繼續與法律顧問密切協作,處理剩余事宜并制定應對策略。
航運信息咨詢平臺信德海事網的主編陳洋曾向界面新聞介紹,在協商和調節不成功的情況下,航運業的糾紛一般通過兩種方式解決,一種是通過仲裁解決;另一種則是到管轄法院進行訴訟。由于英國仍是全球海事海商法律中心,目前,兩種解決途徑均更多發生在倫敦。
上海市律師協會海事海商專業委員會主任陳雷此前向界面新聞表示,過去十年來,類似針對中國船企的倫敦仲裁案件發生過多起。據不完全統計,中方敗訴率超過90%。
據《瞭望》報道,相關律師認為,中國船企海外仲裁頻頻失利,一方面是中國企業對英國法律不夠熟悉,增加了敗訴概率;另一方面,國內部分企業主觀上缺乏合約風險意識,對合同條款重視不夠,為了促成訂單“沒有原則地讓步,訴訟時吃了啞巴虧”。
陳雷同時表示,近年來,隨著國際訴訟經驗日益豐富且合同管理有所強化,國內船廠在這類仲裁案件中的勝訴率有所提高。
對于揚子江船業此次仲裁所涉及的十份造船合同的取消,陳洋認為,并不會對揚子江船業造成影響。
“近兩年,中國造船業空前繁榮。揚子江船業作為最大的民營船企,各方面經營和生產業務都向好。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空出的船臺很快就會被其他訂單填滿。”他指出。
揚子江船業是中國主要造船集團之一,以造船及海洋工程制造為主業,船舶研發、航運、新能源發展為補充。下轄江蘇新揚子造船有限公司、江蘇揚子鑫福造船有限公司、江蘇揚子三井造船有限公司。
根據揚子江船業在2月26日發布的財務業績年報,該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26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1%;凈利潤同比增長61.7%達到66億元。
去年,揚子江船業全年實現新接訂單126艘,價值約146億美元,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的324%。截至去年年底,揚子江船業手持訂單245艘,總價值約244.36億美元,在手訂單生產排期最遠已至2030年。
針對此次仲裁案對于公司的更多后續影響,界面新聞于3月5日向揚子江船業提出問詢,截至發稿,暫未得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