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聚美麗 沐 沐
秒針Social數據庫顯示,在過去兩年護膚市場的關鍵詞中,“抗炎”成為了增長最迅猛的關鍵詞之一;在TikTok上,“Inflammaging”標簽瀏覽量已超過100萬;在小紅書上,“抗炎”相關的筆記也超過46萬條……
可以看到,隨著消費者護膚需求的日益精細化、多樣化,繼美白、抗衰外,抗炎修護功效也逐漸受到大眾關注,成為美妝企業市場競爭的一大熱點。然而,美妝生意的各式競爭,回歸根源,主要還是核心原料、技術壁壘的爭奪。
如今,在可持續發展潮流下,天然來源成分已然成為國內外上游企業的熱門研究方向。這類成分往往具備更豐富的研究資源,讓人無法預料其隱藏的真正潛力。也正因如此,天然活性物還有很多未知等待挖掘。
加之,隨著抗炎修護概念在市場前沿持續滲透,一眾上游原料企業或品牌紛紛加碼在天然來源+抗炎修護原料這一賽道上的布局。不過,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各企業在不斷研究創新原料的同時,也逐漸深化抗炎相關科學研究,往皮膚炎癥機理、新的抗炎修護靶點上尋求原料創新的突破點。
本期成分特輯子欄目“原料新品”,以國內外新原料研發動態、新品介紹為主題,聚焦國際公司的抗炎修護新原料或新產品,簡單分析近期的研究成果。
IPSA:抵抗炎癥性衰老的植提物
近期,資生堂旗下高端護膚品牌IPSA以炎性衰老相關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 SASP)因子為功效靶點,篩選得到了能夠抑制SASP因子的成分——南非鳳凰草精粹,并首次應用在了IPSA「黑晶家族」新成員——「黑晶水精華」中。
圖源:IPSA茵芙莎微信公眾號
科學研究表明,SASP是細胞衰老的關鍵特征,可通過分泌一系列復雜的促炎因子、生長因子和其他分子,參與調控多種局部和全身的生物功能。由于其炎癥特征,SASP與免疫系統具有深刻的相互作用,可促進慢性炎癥的發生,進而對細胞產生有害影響。因此,抑制老化細胞分泌過多的SASP因子,已成近年來炎癥性抗衰趨勢下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據悉,此次IPSA就利用資生堂先前研發的“真皮老化細胞模型”,對老化細胞特征,包括其周圍細胞、不同種類SASP因子分泌的再現,進行了抑制SASP因子的成分探索與功效驗證。
研究發現,在紫外線和老化的影響下:1)正常的成纖維細胞發生細胞老化,成為“老化細胞”;2)老化細胞分泌不同種類的SASP因子;3)不同SASP因子導致各種肌膚問題,如緊致彈力的下降、水分的下降、干燥引起的肌膚暗沉等;4)還能影響周圍正常的成纖維細胞使其受損,在真皮中引起連鎖性的“老化的擴散”。
圖源:妝說
基于上述研究,IPSA找到了能夠抑制SASP因子的“南非鳳凰草精粹”成分,據了解,“南非鳳凰草”是沙漠中具有強生命力的植物密羅木,這種植物具有很強的耐旱能力,即使在極度干燥的環境下,只要少量的雨水也能很快恢復綠意盎然。
與此同時,IPSA明確了“南非鳳凰草精粹”成分抑制SASP因子的兩大作用機理,并驗證了其功效:1)抑制上游調控SASP分泌的關聯因子NFkB;2)抑制分解膠原蛋白的SASP因子(膠原分解酶MMP-1),通過從根源上且有針對性地抑制特定的引起緊致彈力下降的SASP因子,幫助抑制肌膚內部的“老化擴散”和防止緊致彈力的下降。
圖源:妝說
奇華頓:保護和修復皮膚的純素蠶絲蛋白
近日,奇華頓在官網推出了一款專門為保護和修復皮膚而設計的最新創新成分——純素蠶絲蛋白Silk-iCare 。
圖源:奇華頓官網
據稱,Silk-iCare 源自白色生物技術,通過發酵開發出優化的絲蛋白序列,這代表了仿生絲蛋白技術的突破。該過程創造了一種純粹的、具有成膜特性的仿生絲,與傳統的護膚成分有較大區別。
據了解,Silk-iCare 不僅能在皮膚上形成一層無形但有彈性的薄膜,為保護皮膚提供幫助,而且由于它來源于天然絲的水凝膠結構,這種結構使其具有觸變特性,從而應用時更光滑、透氣、不粘面,在皮膚表面能形成均勻的3D纖維網絡,確保皮膚干燥時不會殘留或開裂。
圖源:cosmetics business
而除了有效保護和修復皮膚外,Silk-iCare 還可增強抗污染的整體感官體驗。據奇華頓稱,超過96%的污染顆粒通過其物理作用模式產生的保護屏障被成功去除。此外,有關該成分的人體臨床研究也表明,在應用15分鐘后,皮膚毛孔大小顯著減少了7倍。且隨著時間的推移,Silk-iCare 的皮膚修復特性可以使炎癥反應減少兩倍。
“我們很高興推出Silk-iCare ,這是一款開創性的純素蠶絲蛋白,旨在保護和修復皮膚。”奇華頓研發總監Romain Reynaud表示,“憑借其仿生結構,Silk-iCare 擁有卓越的成膜性能,它像一塊隱形的繃帶,集抗污染、快速修復和定妝于一體。”
Active Concepts:抑制皮膚炎癥的植物外泌體
作為細胞外囊泡的最小形式,外泌體是一種天然存在的膜顆粒。由于大多數細胞在受到刺激響應后會釋放外泌體,以促進細胞間通訊,增強細胞內相互作用,因此外泌體被認為能夠應用在皮膚護理領域。
近日,美國功能個人護理成分供應商Active Concepts利用符合綠色理念的外泌體遞送技術,推出了一款作用于皮膚炎癥問題,并達到促進整體皮膚健康效果的新成分——AC ExoCalm(INCI:水、甘草根提取物、磷脂)。
圖源:Active Concepts官網
據了解,AC ExoCalm是從意大利卡拉布里亞農場的優質甘草根提取而來,通過以甘草酸為特征的甘草渣(甘草根在提取過程中留下的固體殘渣),并利用其已知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等特征,將其轉化為生物可利用的成分。
公開資料顯示,甘草酸作為一種天然產物,已被廣泛應用于醫藥、化妝品和食品等多個行業,其以獨特的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種活性物,受到了廣泛關注和應用。但與此同時,甘草酸也存在水溶性低、生物利用度差和親脂性不足等弊端。
不過據稱,Active Concepts便基于上述問題作出了創新,其通過植物外泌體技術將AC ExoCalm成分包裹起來,兩者結合不僅可增強抗炎功效,甘草酸的遞送和生物利用度也得到提高,從而能更有效降低促炎細胞因子,緩解受刺激的皮膚,讓消費者免受皮膚炎癥的困擾。
同時,為驗證AC ExoCalm的穩定性等特征,Active Concepts還對該成分進行了多項試驗。譬如,為評估3%AC ExoCalm在基礎乳液中對面部因炎癥問題導致紅腫情況的影響,其進行了為期六周的體外研究:受試者將2毫克的乳液涂在臉部,一天兩次,在持續使用四周后使用VISIA膚色分析系統進行攝影評估顯示,與基礎治療相比,四周后臉部紅腫面積減少了16%。
圖源:Active Concepts官網(使用4周后的面部紅腫面積對比)
此外,Active Concepts還進行了活性氧物種(ROS)清除試驗,即對AC ExoCalm中的關鍵活性成分——甘草根提取物進行了測試,證明了外泌體作為遞送系統的優越性,即該成分能減輕過量的ROS,有助于維持細胞內環境穩定,減緩皮膚細胞功能隨年齡增長而出現的外在衰退。
不僅如此,在暴露于可溶性煙霧污染物時,AC ExoCalm也同樣顯現出了保護細胞內穩態的能力。由此可見,AC ExoCalm在護膚領域的潛在應用既包括發揮抗炎、抗氧以及降低皮膚紅腫等作用,還可對皮膚起到污染防護作用。
Uute Scientific:緩解特應性皮炎的微生物提取物
近期,來自芬蘭的生物技術初創公司Uute Scientific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接觸天然微生物可能有助于緩解特應性皮炎,該研究探討了該公司旗下無活性微生物提取物——RCN(Re-Connecting Nature)對特應性皮炎的影響。
圖源:clinicaltrials.gov
據了解,RCN是由可持續采購的天然材料制成的,通過將市售的植物性堆肥和植物物質結合而來。據該公司稱,從這些來源得出的無活性微生物提取物復制了芬蘭森林的微生物多樣性,可使消費者與豐富的微生物接觸。
圖源:cosmetics and toiletries
Uute Scientific報告稱:“現代生活方式導致人們生活在一個過于衛生的世界,很少或根本沒有接觸大自然。研究已經表明,過度衛生的生活方式、城市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與特應性皮炎等慢性炎癥性疾病的增加有關。”
一項為期7個月、納入142名特應性皮炎患者的臨床研究表明,與安慰劑組相比,使用RCN提取物的患者皮膚屏障功能顯著增強,皮膚刺激性明顯減輕。同時,一項體外研究也表明,RCN提取物可減少表皮皮膚模型中釋放的促炎細胞因子的數量。也就是說,RCN提取物可通過減少炎癥反應的發生,有效改善特應性皮炎患者的臨床癥狀。
UUTE Scientific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Kari SinivuoriSinivuori指出:“RCN提取物可作為一種創新成分引入各類美容產品中,譬如彩妝、乳液,護膚品等。”據稱,目前RCN提取物已在10個不同國家的35個美容品牌旗下約100種美容和保健產品中使用。
La Mer:神經科學與皮膚炎癥之間的新發現
近日,雅詩蘭黛旗下高端護膚品牌La Mer(海藍之謎)的首席科學家Jaime Emmetsberger在芝加哥舉行的《神經科學2024》上,發表了關于感覺神經元與皮膚炎癥信號之間復雜關系的最新發現。
據了解,Emmetsberger的研究主要探討了皮膚細胞和感覺神經元之間的雙向交流,并發現了可能加劇炎癥的反饋機制。
研究發現,感覺神經元通過釋放神經肽和細胞因子在皮膚炎癥中發揮作用,這些神經肽和細胞因子會影響皮膚的應激反應,而這種干擾部分又受內源性大麻素系統調節,所以內源性大麻素系統是維持皮膚穩態的關鍵因素。
La Mer的研究團隊認為,這些新發現為皮膚炎癥提供了新的見解,不僅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皮膚和感覺神經元之間的交流,以及身體對炎癥的自然反應,還為激發精確有效的護膚創新發展奠定了基礎。
“能分享將皮膚科學與神經科學聯系起來的研究是一種榮幸。皮膚通常被稱為‘第三大腦’,不僅能讓人想起過去的免疫反應,特別是與情緒壓力相關的免疫反應,而且還具有與中樞神經系統相當的獨立智力水平。要真正了解皮膚穩態,必須考慮神經系統如何促進皮膚內的細胞通信。”Jaime Emmetsberger表示。
總而言之,作為功效護膚領域備受關注的細分賽道之一,抗炎修護正在朝著更綠色天然、更細致微觀及深入的方向發展,隨著科學研究的持續深入與原料公司的不斷入局,炎癥修護這條細分賽道未來或將有更大的發展潛力,是品牌值得嘗試的一個功效護膚新方向。
信息來源:cosmetics business、cosmetics and toiletries、品牌官網/公眾號、唯美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