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炒白銀?中國人興趣不大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炒白銀?中國人興趣不大

在工業增長乏力的韓國,白銀卻意外卷入了一場與工業屬性無關的資本狂歡。

文 | 巨潮 小盧魚

編輯 | 楊旭然

白銀,曾經與黃金一起,共同構筑起了金本位時代的財富信仰。尤其在中國,白銀在漫長的歷史時期里都是重要的流通貨幣。

如今白銀早已褪去貨幣的光環,幾乎不具備任何抗通脹屬性,而且逐漸演變成一種受經濟周期影響較大的工業金屬,完全無法與黃金相提并論。

然而在工業增長乏力的韓國,白銀卻意外卷入了一場與工業屬性無關的資本狂歡。

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韓國個人投資者白銀期貨賬戶數從38萬戶激增至72萬戶,占期貨市場參與者總數的61%。

但除了黃金的上漲,我們實在找不到更多炒作白銀的理由。

01 瘋狂

韓國人這些年對高風險金融產品的狂熱,早已不是秘密。

2017年,韓國曾以占全球人口不到1%的規模,貢獻了全球20%以上的比特幣交易量,甚至催生了“泡菜溢價”現象(指韓國比特幣價格比美國市場高)。

據統計,韓國31%的上班族持有虛擬貨幣,其中20-39歲群體占比高達61%,成為這場投機盛宴的核心力量。有人不惜借入年化利率超50%的高利貸,甚至抵押房產、變賣存款,將全部身家押注于比特幣、以太坊等高風險資產。

直到2023年,韓國才將虛擬貨幣交易所得納入個稅征稅范圍,對許多投機主義者來說,炒幣就是獲得財富增長的最佳路徑。而且比特幣的長期牛市,給了這些投機者以很強的正反饋。

如今,這種狂熱的投資行為從虛擬貨幣蔓延至實物貴金屬,白銀成了韓國人最新物色上的投機標的。

今年,韓國國民銀行單日銀條最高銷量達162公斤,約為月均銷量的20倍。據說有韓國人一次性購入兩噸銀條(耗資約1800萬元人民幣)。

由于異常增長的購買需求,韓國部分銀行甚至中斷銀條供應,韓國黃金交易所三種規格銀條也全部售罄。

白銀現貨價格隨之大漲,2月14日每克白銀達1792韓元(約合人民幣9元),較年初上漲約10%。從期貨開戶量來看,現貨市場熱度也顯著帶動了韓國整體貴金屬市場的投資情緒。

相比于單價更高、購買實體難度更大的黃金來說,白銀無疑是更容易獲取到的標的物。而且白銀期貨只要5%的保證金,這一比例遠低于股票,單日30%的波動幅度也小于虛擬貨幣,正好契合了不少韓國人想“以小博大”的賭徒心理。

韓國金融機構的寬松政策,也在有意無意的助漲這波白銀投資熱潮。

韓國商業銀行對金條實施限購政策,卻對白銀期貨敞開大門。某商業銀行客戶經理透露:“客戶買銀條需要提供收入證明,但炒白銀只需身份證。”這種監管差異,使得白銀成為韓國人眼中黃金的“平替”。

韓國期貨交易所默許T+0交易和24小時杠桿操作,會進一步放大市場波動。本月就曾出現過白銀期貨單日振幅達8%,部分散戶賬戶日內虧損超50%的慘狀。

雖然白銀作為工業金屬的實際需求和投資邏輯還算合理,可以說有種“進可炒、退可焊”的雙重屬性,但似乎除了韓國,并沒有其他國家會如此炒作白銀。

02 理性

白銀的需求主要由工業需求、實物投資需求、首飾業需求、銀器需求和攝影業需求構成。2024年全球工業白銀需求為22110噸,大概占了總需求的58%。可以說。工業需求是白銀最主要的需求。

工業白銀的需求增長速度也比其他白銀需求更快。

2019-2024年間,白銀市場的CAGR達到4%,同期工業白銀的CAGR則達到了6%。與此同時,實物投資白銀的CAGR只有2%,首飾業白銀的CAGR只有1%.

 

中國是工業白銀需求最高國家,2023年,受益于光伏裝機量爆發式增長,中國工業白銀需求量同比增長44%至8124噸。

美國與日本的工業白銀需求量則排在全球二、三位,需求量較為穩定。2019-2023年間的需求均值為3765噸和3283噸。

這種白銀需求量與國家的工業發展情況是相適配的,因為目前光伏、新能源汽車、電子電氣、攝影、醫療行業是工業白銀最主要的應用領域,而中美日三國在這些行業中或多或少都占據著優勢。

光伏行業白銀需求量由19年的2330噸增長至24年的7127噸,期間CAGR高達25.4%,是工業白銀需求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光伏領域中的N型電池滲透率提升,可能會成為未來幾年拉動白銀需求增長的重要推手。因為N型電池中的TOPCon(隧穿氧化鈍化)電池和HJT(異質結)電池,其單位耗銀量分別為14噸/GW和23噸/GW,遠高于P型電池的9噸/GW。

新能源汽車的單位耗銀量,也要遠遠高于傳統燃油汽車。混動汽車與純電汽車平均每萬輛耗銀量分別為264.4千克和373.2千克,較傳統汽車分別提升了21%和71%。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持續提升,對白銀的需求量也會持續提升。

白銀的供應量雖然大大高于黃金,但是與日益增長的工業需求相比,供應緊張的壓力仍然存在。

因為礦山減產、礦石品位下跌以及公共衛生事件、大型罷工等因素,2019-2023年間全球礦產銀產量由19年的26039噸降至23年的25830噸,期間CAGR為-0.2%,未來白銀的礦端供給也很難大幅擴張。

白銀的生產成本也在持續推高,2023年其現金總成本同比增長61%,總維持成本同比增長25%,均已站上十年高位。

所以無論從供需緊張還是成本利潤的角度來看,白銀價格走高都有其合理性。只是因為不像黃金那樣有抗通脹和代替美元的屬性,白銀價格的漲幅并沒有那么顯眼,更沒有必要讓普通人也去搶購、囤貨。

即便是在工業需求量最大的中國,企業會為了保障生產連續性,利用白銀期貨等工具按季度鎖定白銀采購量,但沒必要囤貨。

因為工業企業議價能力強,甚至導致國內實際成交價格更低。像2023年國際銀價上漲15%,但國內白銀現貨價格僅上漲8%。

03 迷茫

白銀需求與工業發展息息相關,韓國人把銀條買斷貨,卻恰恰是因為韓國的工業優勢正在崩塌。

目前韓國銀條供應緊張,且韓國銀價較國際溢價15%,是全球最扭曲的市場之一。只不過這種供需錯配,并未對銀飾品市場和工業用銀產生影響,更像是資金面推動的數字游戲。

韓國的工業衰退無疑是令人唏噓的,汽車、造船、面板、3C等支柱產業悉數被中國超越,半導體產業的優勢也是岌岌可危。

盡管2024年12月半導體出口預期增長,但受全球需求疲軟和美國限制對華高端半導體出口政策影響,韓國半導體產業損失顯著。

半導體產業,已經是韓國國內為數不多需要大量使用白銀的工業領域。至于白銀需求更大的光伏和新能源汽車行業,韓國就更沒有資格上桌吃飯了。

自尹錫悅政府2022年執政以來,韓國光伏新增裝機量逐年下降。2020年、2021年分別為4.66GW、3.92GW,而2022年、2023年降至3.28GW、3.31GW。2024年上半年新增僅1.2GW,預計全年為2.7-2.8GW,可能創2018年以來新低。

韓國最大光伏企業韓華Qcell于2023年關閉國內3.5GW組件工廠,僅保留TOPCon產線和鈣鈦礦試驗線,將產能重心轉移至美國(計劃2024年擴至8.4GW)。

這種產業優勢消失和產能轉移,又加重了韓國的經濟下行和就業壓力,韓元貶值和財富縮水也隨之而來。

韓國15-34歲青年群體中,僅有60%能成為正式工,制造業崗位減少迫使年輕人涌向首都圈,但階層固化和財閥壟斷,使普通家庭背景者難以獲得理想工作,進一步推高失業率。

靠正常途徑積累不了財富的韓國人,于是從全租房、股票炒到比特幣、白銀期貨,結果反而是財務壓力越炒越大。韓國家庭負債率在2023年底已達到GDP的100.5%。

韓國人或許在自我催眠,把白銀也當成類似黃金的財富儲蓄品。但是白銀的“去貨幣化”并非偶然,而是工業革命后信用貨幣體系崛起的必然結果。

現在的韓國無論是生產力還是貨幣信用、資產價值,都表現不佳。所以韓國人爆買白銀,對全球白銀價格走勢的影響也不會很大。

COMEX白銀表現(自2024年9月至今)

如果現在爆買白銀的是中國人,那情況恐怕就大不一樣了。畢竟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白銀消費國,當前中國白銀市場已存在供需缺口,進口依賴度高達40%。若中國出現集中搶購白銀的情況,將直接加劇全球供應鏈壓力。

而白銀期貨市場又有著散戶主導的特征,COMEX白銀日均交易額僅為黃金的1/6,但中國散戶投資者數量超過1.2億。若中國投資者將15%的家庭資產配置白銀,理論上可撬動約2.4萬億美元資金,相當于全球白銀年交易量的3倍。

只是,中國人對白銀并不像對黃金那樣有興趣。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炒白銀?中國人興趣不大

在工業增長乏力的韓國,白銀卻意外卷入了一場與工業屬性無關的資本狂歡。

文 | 巨潮 小盧魚

編輯 | 楊旭然

白銀,曾經與黃金一起,共同構筑起了金本位時代的財富信仰。尤其在中國,白銀在漫長的歷史時期里都是重要的流通貨幣。

如今白銀早已褪去貨幣的光環,幾乎不具備任何抗通脹屬性,而且逐漸演變成一種受經濟周期影響較大的工業金屬,完全無法與黃金相提并論。

然而在工業增長乏力的韓國,白銀卻意外卷入了一場與工業屬性無關的資本狂歡。

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韓國個人投資者白銀期貨賬戶數從38萬戶激增至72萬戶,占期貨市場參與者總數的61%。

但除了黃金的上漲,我們實在找不到更多炒作白銀的理由。

01 瘋狂

韓國人這些年對高風險金融產品的狂熱,早已不是秘密。

2017年,韓國曾以占全球人口不到1%的規模,貢獻了全球20%以上的比特幣交易量,甚至催生了“泡菜溢價”現象(指韓國比特幣價格比美國市場高)。

據統計,韓國31%的上班族持有虛擬貨幣,其中20-39歲群體占比高達61%,成為這場投機盛宴的核心力量。有人不惜借入年化利率超50%的高利貸,甚至抵押房產、變賣存款,將全部身家押注于比特幣、以太坊等高風險資產。

直到2023年,韓國才將虛擬貨幣交易所得納入個稅征稅范圍,對許多投機主義者來說,炒幣就是獲得財富增長的最佳路徑。而且比特幣的長期牛市,給了這些投機者以很強的正反饋。

如今,這種狂熱的投資行為從虛擬貨幣蔓延至實物貴金屬,白銀成了韓國人最新物色上的投機標的。

今年,韓國國民銀行單日銀條最高銷量達162公斤,約為月均銷量的20倍。據說有韓國人一次性購入兩噸銀條(耗資約1800萬元人民幣)。

由于異常增長的購買需求,韓國部分銀行甚至中斷銀條供應,韓國黃金交易所三種規格銀條也全部售罄。

白銀現貨價格隨之大漲,2月14日每克白銀達1792韓元(約合人民幣9元),較年初上漲約10%。從期貨開戶量來看,現貨市場熱度也顯著帶動了韓國整體貴金屬市場的投資情緒。

相比于單價更高、購買實體難度更大的黃金來說,白銀無疑是更容易獲取到的標的物。而且白銀期貨只要5%的保證金,這一比例遠低于股票,單日30%的波動幅度也小于虛擬貨幣,正好契合了不少韓國人想“以小博大”的賭徒心理。

韓國金融機構的寬松政策,也在有意無意的助漲這波白銀投資熱潮。

韓國商業銀行對金條實施限購政策,卻對白銀期貨敞開大門。某商業銀行客戶經理透露:“客戶買銀條需要提供收入證明,但炒白銀只需身份證。”這種監管差異,使得白銀成為韓國人眼中黃金的“平替”。

韓國期貨交易所默許T+0交易和24小時杠桿操作,會進一步放大市場波動。本月就曾出現過白銀期貨單日振幅達8%,部分散戶賬戶日內虧損超50%的慘狀。

雖然白銀作為工業金屬的實際需求和投資邏輯還算合理,可以說有種“進可炒、退可焊”的雙重屬性,但似乎除了韓國,并沒有其他國家會如此炒作白銀。

02 理性

白銀的需求主要由工業需求、實物投資需求、首飾業需求、銀器需求和攝影業需求構成。2024年全球工業白銀需求為22110噸,大概占了總需求的58%。可以說。工業需求是白銀最主要的需求。

工業白銀的需求增長速度也比其他白銀需求更快。

2019-2024年間,白銀市場的CAGR達到4%,同期工業白銀的CAGR則達到了6%。與此同時,實物投資白銀的CAGR只有2%,首飾業白銀的CAGR只有1%.

 

中國是工業白銀需求最高國家,2023年,受益于光伏裝機量爆發式增長,中國工業白銀需求量同比增長44%至8124噸。

美國與日本的工業白銀需求量則排在全球二、三位,需求量較為穩定。2019-2023年間的需求均值為3765噸和3283噸。

這種白銀需求量與國家的工業發展情況是相適配的,因為目前光伏、新能源汽車、電子電氣、攝影、醫療行業是工業白銀最主要的應用領域,而中美日三國在這些行業中或多或少都占據著優勢。

光伏行業白銀需求量由19年的2330噸增長至24年的7127噸,期間CAGR高達25.4%,是工業白銀需求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光伏領域中的N型電池滲透率提升,可能會成為未來幾年拉動白銀需求增長的重要推手。因為N型電池中的TOPCon(隧穿氧化鈍化)電池和HJT(異質結)電池,其單位耗銀量分別為14噸/GW和23噸/GW,遠高于P型電池的9噸/GW。

新能源汽車的單位耗銀量,也要遠遠高于傳統燃油汽車。混動汽車與純電汽車平均每萬輛耗銀量分別為264.4千克和373.2千克,較傳統汽車分別提升了21%和71%。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持續提升,對白銀的需求量也會持續提升。

白銀的供應量雖然大大高于黃金,但是與日益增長的工業需求相比,供應緊張的壓力仍然存在。

因為礦山減產、礦石品位下跌以及公共衛生事件、大型罷工等因素,2019-2023年間全球礦產銀產量由19年的26039噸降至23年的25830噸,期間CAGR為-0.2%,未來白銀的礦端供給也很難大幅擴張。

白銀的生產成本也在持續推高,2023年其現金總成本同比增長61%,總維持成本同比增長25%,均已站上十年高位。

所以無論從供需緊張還是成本利潤的角度來看,白銀價格走高都有其合理性。只是因為不像黃金那樣有抗通脹和代替美元的屬性,白銀價格的漲幅并沒有那么顯眼,更沒有必要讓普通人也去搶購、囤貨。

即便是在工業需求量最大的中國,企業會為了保障生產連續性,利用白銀期貨等工具按季度鎖定白銀采購量,但沒必要囤貨。

因為工業企業議價能力強,甚至導致國內實際成交價格更低。像2023年國際銀價上漲15%,但國內白銀現貨價格僅上漲8%。

03 迷茫

白銀需求與工業發展息息相關,韓國人把銀條買斷貨,卻恰恰是因為韓國的工業優勢正在崩塌。

目前韓國銀條供應緊張,且韓國銀價較國際溢價15%,是全球最扭曲的市場之一。只不過這種供需錯配,并未對銀飾品市場和工業用銀產生影響,更像是資金面推動的數字游戲。

韓國的工業衰退無疑是令人唏噓的,汽車、造船、面板、3C等支柱產業悉數被中國超越,半導體產業的優勢也是岌岌可危。

盡管2024年12月半導體出口預期增長,但受全球需求疲軟和美國限制對華高端半導體出口政策影響,韓國半導體產業損失顯著。

半導體產業,已經是韓國國內為數不多需要大量使用白銀的工業領域。至于白銀需求更大的光伏和新能源汽車行業,韓國就更沒有資格上桌吃飯了。

自尹錫悅政府2022年執政以來,韓國光伏新增裝機量逐年下降。2020年、2021年分別為4.66GW、3.92GW,而2022年、2023年降至3.28GW、3.31GW。2024年上半年新增僅1.2GW,預計全年為2.7-2.8GW,可能創2018年以來新低。

韓國最大光伏企業韓華Qcell于2023年關閉國內3.5GW組件工廠,僅保留TOPCon產線和鈣鈦礦試驗線,將產能重心轉移至美國(計劃2024年擴至8.4GW)。

這種產業優勢消失和產能轉移,又加重了韓國的經濟下行和就業壓力,韓元貶值和財富縮水也隨之而來。

韓國15-34歲青年群體中,僅有60%能成為正式工,制造業崗位減少迫使年輕人涌向首都圈,但階層固化和財閥壟斷,使普通家庭背景者難以獲得理想工作,進一步推高失業率。

靠正常途徑積累不了財富的韓國人,于是從全租房、股票炒到比特幣、白銀期貨,結果反而是財務壓力越炒越大。韓國家庭負債率在2023年底已達到GDP的100.5%。

韓國人或許在自我催眠,把白銀也當成類似黃金的財富儲蓄品。但是白銀的“去貨幣化”并非偶然,而是工業革命后信用貨幣體系崛起的必然結果。

現在的韓國無論是生產力還是貨幣信用、資產價值,都表現不佳。所以韓國人爆買白銀,對全球白銀價格走勢的影響也不會很大。

COMEX白銀表現(自2024年9月至今)

如果現在爆買白銀的是中國人,那情況恐怕就大不一樣了。畢竟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白銀消費國,當前中國白銀市場已存在供需缺口,進口依賴度高達40%。若中國出現集中搶購白銀的情況,將直接加劇全球供應鏈壓力。

而白銀期貨市場又有著散戶主導的特征,COMEX白銀日均交易額僅為黃金的1/6,但中國散戶投資者數量超過1.2億。若中國投資者將15%的家庭資產配置白銀,理論上可撬動約2.4萬億美元資金,相當于全球白銀年交易量的3倍。

只是,中國人對白銀并不像對黃金那樣有興趣。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回县| 增城市| 南昌市| 凭祥市| 云林县| 汉阴县| 六枝特区| 彰化县| 鄢陵县| 高陵县| 延吉市| 莱阳市| 金昌市| 白河县| 梁河县| 博白县| 大荔县| 安乡县| 丹巴县| 吉林省| 宜君县| 正镶白旗| 静海县| 迭部县| 嘉禾县| 格尔木市| 宁明县| 连城县| 新源县| 常州市| 汨罗市| 清水县| 昌都县| 江华| 武鸣县| 高雄市| 县级市| 镇平县| 石阡县| 盐城市| 井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