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能源觀察家
現實是殘酷的,當BBA放下身段來迎戰新勢力品牌時,最受傷的卻是凱迪拉克、雷克薩斯和林肯等二線豪華品牌。
它們會坐以待斃嗎?
3月1日,農歷二月初二“龍抬頭”這天,凱迪拉克全新CT5正式上市發售,限時一口價21.59萬元-26.59萬元,比老款便宜了7萬元之多。
這一鉅惠力度不可謂不大,但似乎沒在業內激起多大的水花。有消費者就表示,“有這錢還不如買小米SU7”,也有人期待它可以下探到20萬元以內。
從“豪車降價的羊毛要薅”到“買漲不買跌”,再到“再等等”,這中間經歷了什么?
當品牌光環漸淡、價格優勢也難挽狂瀾,或許不止凱迪拉克,二線豪華車正集體陷入“夾心層”困局。
1. 銷量跌回八年前,凱迪拉克走在“高不成低不就”的路上?
2024年,當新勢力品牌在中國汽車市場呈現迅猛增長勢頭時,凱迪拉克的日子似乎不像表面那般順遂。
以其官方公布的數據來看,凱迪拉克確然在2024年下半年實現了銷量大漲,漲幅一度高達56%,但若拉長時間線,從全年數據分析,其不免有報喜藏憂的嫌疑。

圖/凱迪拉克2024年下半年銷量
2024年銷量11.38萬輛、同比下滑37.8%的凱迪拉克,不僅已連續三年銷量走低,更是直接跌回2016年的水平,與2021年巔峰時期的23.3萬輛相比,近乎腰斬。
具體到單車型,凱迪拉克的處境同樣不容樂觀。曾經的主力車型CT5和XT5,2024年累計零售量分別為5.8萬輛、3.1萬輛,同比分別下滑31.7%、11%;而CT4、XT6、GT4等小眾車型在同期的月均銷量已遠不足千輛。
新能源領域,截至目前,凱迪拉克共推出了IQ傲歌和IQ銳歌兩款純電車型,但顯然,其并未隨著新能源滲透率的持續飆升實現向好,兩款車2024年銷量之和為3483輛,遠不及問界M7、理想L6等同級車型一個月的銷量高。
前有BBA,后有造車新勢力,兩相合力下,陷入生死困局的凱迪拉克,只得將價格一降再降,企圖通過以價換量保住市場份額。
值得警惕的是,以價換量雖然讓凱迪拉克在短期內收獲了亮眼的數據,但長遠來看,弊端重重。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2024中國汽車保值率報告》顯示,凱迪拉克三年保值率已跌至50%,處主流品牌末尾。
與此同時,品牌價值的逐漸蒸發也進一步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決策,讓消費者對其失去信心,繼而選擇觀望,或者將目光轉向其他品牌。
“以前買車就認準豪華品牌的油車,覺得踏實。現在也不例外,但選擇范圍變了,不再優先凱迪拉克,畢竟降價后的BBA性價比優勢更明顯。”
“現在新能源市場發展太快了,好多國產品牌做得特別出色,同樣預算下,國產品牌的用車體驗和科技感明顯優于凱迪拉克。”
“以前買凱迪拉克,就圖它的豪華感和獨特美式風格,但現在買車觀念變了,買車時會更看重車輛的智能化配置,凱迪拉克的電車我了解過一些,感覺在這方面沒有特別突出的亮點,所以不太會再考慮。”多名凱迪拉克曾經的忠實粉絲坦言道。
2. 二線豪華車全面淪為配角
事實上,凱迪拉克的市場困境并非個例,而是整個二線豪華品牌在面對時代變革時的縮影。
具體到品牌,雷克薩斯在2022年以前,曾因終端加價的“饑餓營銷”一度被業內津津樂道,更有甚者認為其是最有希望脫掉二線豪華帽子,躋身一線的品牌。
但如今,即便其主銷車型ES終端價格已大幅下探至25萬元,也依舊未能在市場上激起更多“回溫”浪花。2024年,雷克薩斯在華銷量僅18.2萬輛,相比2021年巔峰時期的22.7萬輛減少了近二十個百分點,市場表現大不如前。

圖/2024年雷克薩斯在華銷量
曾經把“安全”和“以人為本”當作營銷賣點的沃爾沃,境遇似乎也沒好到哪兒去。
2024年,在新能源車轉型失利、燃油車打骨折價依舊賣不動的接連失意中,沃爾沃以近六年來歷史新低的成績慘淡收場,在華銷量僅15.64萬輛,同比下滑8%。

圖/2024年沃爾沃在華銷量
林肯、英菲尼迪等也并未獨善其身,2024年在華零售量分別為5.6萬輛、0.24萬輛,同比分別下滑22%、60%。
向上突圍無力,向下防守失守,二線豪華車為何會走到了今天這一步?
與諸多消費者的接觸中,我們逐漸發現了端倪。
70后李磊(化名)去年6月將手中的老凱迪拉克XT5置換成了問界M9,在他看來,二線豪華車在使用成本和維護成本上幾乎不占優勢,就比如他原來的那輛XT5單年綜合用車成本約在2萬元以上。
“新能源車的保養,主要就是檢查電池和一些常規項目,費用會比油車低很多,且價格公開透明。”
作為脫粉二線豪車一員的郭宇(化名)表示,“我是比較注重科技感和舒適性的,現在國產新能源車在這方面做得都不錯,既然如此,同樣的錢,我為啥還要買內飾老套、科技配置更新也慢的二線豪華呢?”
還有部分消費者則透露,二線豪車是他們基于性價比優勢退而求其次的選擇,而如今伴隨著BBA的價格下探,他們肯定優先考慮BBA。
業內人士認為,二線豪華品牌傳統燃油車業務占比較大,轉型要面臨較大的技術和成本挑戰。同時,企業內部決策流程可能較為復雜,對市場變化的反應不夠迅速,導致新能源車型推出時間晚,技術和產品力與新勢力存在差距。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2024或許只是二線豪華車市場份額流失的一個開始。畢竟,按照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的預測,2025年國內零售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將達57%,較2024年提升九個百分點。
3. 徹底變革,還是狼狽謝幕?
曾經BBA穩坐豪華車頭部陣營時,二線豪華品牌雖難以望其項背,但也能憑借自身特色分一杯羹。
如今,市場格局生變下,BBA尚且面臨著諸多挑戰,而二線豪華車的困境顯然更甚。未來,其是應撤退中國市場,還是破局呢?
郭宇坦言,雖然如今的他換了一輛國產新能源車,但對于路虎、林肯等二線豪華品牌的情懷還在。“未來林肯、路虎等要是能跟上當下的科技潮流,我肯定還會選擇它,畢竟它的品牌底蘊、扎實做工,都是實打實的優點。”
“如果凱迪拉克能做出續航真實、充電快的純電車型,我還是愿意嘗試的,畢竟它那種美式風格真的很戳我。”近期要買新車的80后陳雅心(化名),在選凱迪拉克CT5,還是嘗鮮小米SU7的猶豫中,最終下單了小米SU7。
郭宇、陳雅心的看法并非市場個例。不少消費者坦言,其對二線豪華品牌仍有一定的情感基礎,未來,倘若二線豪車能找回原有的設計優勢,并盡快補足科技配置、智能化上的短板,他們是愿意再次為“情懷”掏荷包的。
基于此,對于二線豪華來說,應盡快破局,而不是像當年的諾基亞、摩托羅拉一樣堅守舊技術、舊觀念,畢竟情懷沒法當飯吃,跟不上時代就只能被淘汰。
如果不想被淘汰,短期內就必須在以下幾方面做出突破:
產品方面,二線豪華品牌應深入調研市場需求,著眼差異化,打造具有獨特品牌基因的產品,并加快推進新能源車型的研發與投放,補足產品迭代滯后的短板。
智能化方面,其可以通過直接與中國智能駕駛領域頭部廠商華為、小鵬等品牌建立合作,來提升新能源車型的高階智駕水平。
同時,其應建立完善穩定的價格體系,避免過度依賴降價促銷,并加大售后服務網點的建設力度,特別是在低線城市城市和縣級轄區,提高服務覆蓋率。
有一點需要強調,二線豪華品牌想要留住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還應著眼中國消費者,盡快實現在華本土化。
雷克薩斯在這方面已然有所行動。2月5日,豐田宣布將在上海成立雷克薩斯純電動汽車及電池的研發、生產公司,而基于此公司打造的第一款純電動車型預計將于2027年正式投產。
2025年,BBA等一線豪華的日子或將愈發艱難,而彼時,仍執著于“豪華”標簽,“情懷”招牌,且過度依賴鍍鉻條式表面功夫的二線豪華,恐將難逃被市場無情淘汰的命運,敗退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