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經濟導報 戚晨
據最新發布的數據,山東船舶業新接訂單量高達1187萬載重噸,展現了山東在全球船舶制造領域的競爭實力。在全球綠色發展大勢下,船舶業追“新”逐“綠”勢在必行。山東船舶工業不僅強勁復蘇,更在綠色低碳發展和產業推進方面帶來積極信號,滿足船舶高端化、綠色化發展需求。
綠色船舶出口訂單增長
青島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青島口岸大型船舶出口超86億元,同比增長49%,其中綠色船舶出口占比近四成。
在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的中國船舶集團青島北海造船有限公司船塢內,一艘21萬噸級LNG(液化天然氣)雙燃料散貨船剛剛出塢,工人們正在進行碼頭調試作業。
“我們自主研發的新一代低碳環保綠色船舶很受歡迎。”中國船舶集團青島北海造船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尹海軍介紹,“2024年,我們交付船舶21艘,完工超320萬載重噸,新造船接單金額連續兩年突破百億元。現在公司手持造船訂單60余艘,其中新能源動力船舶訂單占比超90%。”尹海軍表示,當前,替代燃油的技術路線中,比較成熟的是LNG雙燃料動力船舶,它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以上。未來,企業瞄準了新型的氨燃料動力船舶。
全球正迎來清潔能源轉型的浪潮。2月24日,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披露,2024年,我國海洋船舶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成效顯著,新承接綠色船舶訂單國際市場份額達78.5%。
誰能在綠色低碳以及清潔能源中率先突破,誰就能在黃金周期中占得先機。日前,在山東港口青島港QQCTU104泊位,滿載3700余自然箱的“達飛艾恩”輪緩緩駛離,這是青島港今年接卸的第一艘以甲醇為動力的大型集裝箱船舶。據悉,此次接卸的船舶由山東港口物流集團代理,是達飛船公司首條采用甲醇作為動力的船舶。
“可再生甲醇已成為航運業未來新型綠色燃料的一個發展方向。這種燃料可有效減輕對海洋生態的污染,且甲醇內燃機技術成熟度較高,使用過程中安全系數高,可有效助力港航業實現綠色轉型。”山東港口青島港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為保證此次甲醇動力船順利靠泊,青島港從船舶靠泊、場地機械調控、單船作業計劃等方面合力統籌、精心安排,為高效生產打下堅實基礎,保證了該輪提前完船離泊。此次甲醇船的順利停靠,為港口后續開展甲醇加注業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內河全鏈發展新能源
在濟寧白馬河畔的山東新能船業,其船舶訂單從“1”發展到“165”,僅用時100多天。走進公司濟寧新能源船舶制造項目現場,聯合車間、分段車間、舾裝車間、涂裝車間和船體搭載平臺,一派緊張繁忙景象。2024年,山東新能船業自主研發生產的90米LNG動力船、67.6米電動力船、京杭大運河最大尺寸的新能源智能商品運輸船“9001”相繼下水完成試航。
據介紹,濟寧新能源船舶制造項目首創內河船舶標準化生產新模式,可同時建造10多艘船,效率是傳統造船的兩倍,目前已建設形成集產業化集成、市場化運作、規模化應用等于一體的內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
“發展新能源船舶產業,順應綠色低碳智能轉型趨勢,可以優化運輸結構調整,推動降本降污增效。當前,內河新能源船舶產業發展正處于歷史最好時期。”濟寧能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廣宇在接受經濟導報采訪時表示。
經濟導報了解到,當前,京杭大運河上行駛的船舶有6000多艘在濟寧注冊,其中1000多艘是15年以上的老舊柴油船,已經不符合當前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內河船舶的綠色轉型迫在眉睫。
濟寧市依托京杭大運河“黃金水道”優勢和內河航運全產業鏈系統優勢,著力發展內河新能源船舶裝備產業。新能源船舶采用液化天然氣或儲能電池作為動力,與采用柴油機的常規船舶相比,新能源船舶污染物排放量、碳排放量分別降低90%和20%以上。
打造船舶業“綠色名片”
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鏈是山東省11條標志性產業鏈之一。青島、煙臺、威海構成的山東省青煙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集群榮膺“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稱號,集聚了大約140家規模以上總裝建造及配套企業,并輻射帶動超過600家上下游相關企業。該集群的蓬勃發展,不僅強化了山東在造船領域的競爭優勢,更為全國造船行業的進步增添了強勁動力。
“山東的船舶企業正快速適應市場變化,努力突破傳統局限,以更高的科技含量和環保標準來豐富其產品線。這不僅體現在一組組數字上,更是一場關于可持續發展的認真回應,為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山東船舶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隨著全球能源結構的轉型和環保要求的提高,新能源船舶的市場需求有望持續增長。近年來,國家以及山東省、各市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交通運輸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方案》《山東省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等,大力支持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運輸船舶發展,推動船舶綠色化、標準化轉型,為山東船舶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全球造船業正經歷一個前所未有的超級周期。伴隨著全球對環保的重視,綠色船舶制造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可再生能源及智能制造的結合,將推動中國船舶產業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不斷提升。山東應該抓住機遇,讓“綠色船舶”成為山東造船的一張新名片,力爭實現新發展、新突破。
來源:經濟導報
原標題:山東船舶業追“新”逐“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