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攻占小縣城,兩個月猛開超1000家:狂飆的“零食折扣店”,是商機還是陷阱?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攻占小縣城,兩個月猛開超1000家:狂飆的“零食折扣店”,是商機還是陷阱?

未來量販零食業態究竟會走向何方,還需要時間和市場驗證。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 | 快刀財經 朱末

“找呀找呀找一鳴,找到一個趙一鳴,買零食趙一鳴,買零食就找趙一鳴......”

不知從何時起,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開起了一家又一家的零食折扣店,憑借著“一件也是批發價”的口號,如雨后春筍般一茬茬冒了出來。

無論是一線二線城市,還是小縣城,就連鄉鎮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各種零食折扣店的身影。最夸張的是,一條幾百米的街道上,每走兩步就是一家零食折扣店,跟奶茶店相比,100平米起的零食店和它的巨型招牌更為搶眼。

如今零食折扣店在各個地區的覆蓋程度,已經超過蜜雪冰城。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底國內量販零食門店總數僅有2500家左右,2022年約1.3萬家,到2023年10月門店數量已經突破2.2萬家,2025年國內量販零食門店數將達到4.5萬家,市場規模將達到1239億元。

對于遍地開花的零食折扣店,很多人一開始都是抱著好奇的心理一探究竟,誰能想到,在踏進零食店的大門后,瞬間就被深深吸引了。

和普通商超相比,這些零食折扣店的價格簡直讓人驚呼:1.9元的雪碧、2塊的喜之郎果凍爽,2.9元的樂事薯片,9.9元一包的風干牛肉......還有算下來單包售價才幾毛錢的小零食,哪怕跟最便宜的超市比,同個牌子的商品,都會降價30%-50%,讓消費者“如夢游般實現了零食自由”。

憑借“簡單粗暴”的低價模式,零食折扣店一路狂飆,把零售市場攪得天翻地覆。然而,白熱化的低價競爭和無序的擴張,讓事態開始變味:一面是高歌猛進的下沉開店,一面是加盟商無奈關店;一面是各種低價促銷,一面是消費者大呼上當。

血本無歸的加盟商們,質疑零食折扣店更像割韭菜的大型行動;消費者們認為零食折扣店不過是在拿品牌產品低價引流,實則是靠大量白牌產品賺取利潤。

爭議之下,“零食折扣店”的前景,變得不再明朗。

01 一夜之間火遍全國,零食折扣店如何興起

事實上,零食折扣這種低價零食集合店并不是新業態。

早在2010年前后,以“老婆大人”(浙江)、糖巢(福建)為代表的品牌就已發展得頗有起色,區別于只售賣自家品牌零食的來伊份和良品鋪子,零食折扣店更加包羅萬象,但當時的零食折扣店還僅僅是區域型品牌。

直到2017年,零食很忙成立,一批包含零食很忙在內的湖南幫創業者開始效仿老婆大人的模式,并借助資本化從湖南起步,逐步在全國各地拓展空白市場,開始規模化運作。

從折扣的模式來看,行業中將折扣分為“軟折扣”和“硬折扣”兩種。所謂“軟折扣”,就是將臨期、過季、瑕疵產品及尾貨等,以打折、特價的形式售出,近年來興起的各種零食折扣店,早期大多主打“臨期食品”,也就是“軟折扣”模式。

而“硬折扣”則是賣正期商品,主要靠集中采購和提高運營效率賣出低價,如何做到低價,簡單來說,就是用供應鏈和規模攤薄成本。一方面,通過與源頭工廠直接建立聯系,減去經銷商的環節,縮短商品鏈路,從工廠出來后就直接進入零售企業倉,商品溢價大大降低了,給到消費者的價格當然更優惠;另一方面,以加盟的模式吸引個體創業者,快速擴張門店,門店越多,規模越大,在與源頭工廠的談判中就越有議價籌碼;最后通過標準化的店鋪運營,減少導購員等人力開支,保持低價優勢。

至于零食折扣店為何在近幾年才呈現“大爆”狀態,還是和“消費降級”的大環境有關。疫情過后,消費者逐漸追求理性消費和高性價比,給了零食折扣店更多的生存空間。

相比于傳統超市進價高、賣價高,拿供應商的返點和陳列費,零食折扣店的價格更便宜、SKU更新更豐富,類似于線下“拼多多”。

而相較于電商、直播、社區團購等線上渠道,零食折扣店更能滿足消費者買零食的偶發性需求,呈現好逛、好價、馬上到手等特點,因為是散稱,復購周期也更短。

最重要的是,加盟商的涌入,也大大助推了零食折扣店的火熱。在年輕人熱衷自主創業的放下,茶飲加盟、餐飲創業都迎來了一波高潮,零食折扣店作為新的風口,自然有大量加盟商涌入。

天時地利人和,零食折扣店成了一個既被消費者推著走,又被加盟商推著走的生意,形成了供給端和需求端的同頻共振,跑出了零食很忙、零食有鳴、趙一鳴、好想來等一批頭部玩家。

當零食折扣店以驚人之速“攻城略地”之際,危機也在暗中埋下。

02 “價格戰”如火如荼,為搶市場大打出手

零食折扣店的盈利模式,決定了品牌方需要不斷做大規模,來分攤經營和資金風險,最有效最直接的路徑就是加盟店。

零食折扣店的開店速度,已經不能用瘋狂來形容。“零食很忙”在2021年完成2.4億元的A輪融資后,在之后兩年內,門店總數突破4000家;“趙一鳴零食”從2020年年底開放加盟,2022年年初時,門店數還只有84家,到2023年門店數量超過了2300家;另一家零食折扣品牌“零食有鳴”,以每個月100家門店的速度保持增長,門店超過2000家;萬辰集團(好想來)的門店數也逼近4000家。

白熱化的競爭下,誰能最大程度的搶占市場,誰就擁有主動權,幾經權衡之下,零食折扣品牌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并購”。

2022年8月,原本從事食用菌培育業務的萬辰集團成立“陸小饞”品牌,并開啟大規模收購;到2023年9月,萬辰將優品、好想來、吖嘀吖嘀、陸小饞四大零食品牌進行合并,統一品牌為“好想來”,同時收購了老婆大人,門店數量超過5000家,成為行業第一。

2023年10月,湖南的“愛零食”宣布控股陜西的“零食泡泡”,而其此前已經收購了“恐龍和泰迪”與“胡衛紅零食。”

大動作還遠遠沒有結束,2023年底,“零食很忙”與“趙一鳴零食”就宣布進行戰略合并。到2024年3月,趙一鳴零食、零食很忙對外公布的全國門店數為7500多家,2個多月時間里,集團新開門店2500家,成為新的行業第一;緊接著,6月12日,趙一鳴零食、零食很忙全國門店總數已突破10000家,成為中國零食連鎖行業首個萬店企業,同時,雙品牌合并成立的零食很忙集團正式更名為“鳴鳴很忙”集團,硝煙味彌漫。

由于自身并不生產產品,各大零食品牌本身并沒有什么獨特的技術壁壘,基本上這家有的產品其他家也有,產品同質化問題非常嚴重,這就導致消費者對品牌忠誠度極低,為了搶人搶市場,“價格戰”成了必然的選擇。

據媒體報道,之前零食很忙和好想來幾乎同時宣布,加盟商可享受0加盟費、0管理費、0培訓費、0服務費等補貼,還對“價格戰活動”進行扶持。零食很忙在公開的招商條件中提到,“凡門店遭遇競品門店惡意打折促銷,公司補貼毛利率至15%”;萬辰也提到,“凡在很忙系門店200米范圍內的門店,公司對活動給予補貼。”

白熱化的競爭,讓價格戰又演變成了商業戰,“翻牌和插店”是常見的手段。所謂“翻牌”,指的是A品牌通過補貼、高價買店等方式,讓B加盟商將店鋪更換成A招牌,重新開業;“插店”則是指通過補貼,在A品牌對面或旁邊開B品牌的店,簡單理解就是,怎么拆臺怎么來。

快速開店、合并、補貼、資本、跑馬圈地,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價格,活脫脫要把幾年前的“千團大戰”從線上搬到線下重新打一遍。

上頭廝殺下頭遭殃,而被裹挾在其中的加盟商和消費者們,漸漸品出了“不對勁”。

03 是商機還是陷阱?零食折扣店的下半場

頭部玩家們博眼球、拿融資、搶市場之際,加盟商們已經被“卷”得沒了活路。

價格戰帶來的結果是“打擊經營”,加盟商利潤微薄甚至無利可圖。對于品牌方來說,為了最大程度地實現擴張,它們會不計后果地吸引加盟,導致同一地段的門店數越來越多,讓加盟商的處境越發“逼仄”,降價不賺錢,不降價更是沒活路。

有加盟商訴苦:“我的店鋪夾在一家雜牌零食折扣店和一家趙一鳴之間,本來趙一鳴是每月7日有88折的活動,結果現在變成了每周三、四商品打68折,不得已我推出了更大的折扣力度,每周三、四61折,競品甚至會打到49折、46折,消費者對價格很敏感,不降價人流量就會肉眼可見的減少。”

利潤越攤越薄不說,開店的成本其實并不便宜。在趙一鳴零食的官網上,詳列著加盟一家店的所需成本,大概在55-60萬元之間,這只是表面數字,加上店鋪裝修以及租金,基本都在100萬元左右。

不但如此,趙一鳴還要求加盟商首批進貨也得達到18-25萬元的量級,至于加盟商能在多久把這些貨賣出去是自己的事,但趙一鳴的供應鏈先得把這個錢掙了,且未來也只能找趙一鳴母公司拿貨,加盟商沒有多少自主權。

當進貨進得久了,加盟商就會發現,公司提供的SKU清單高達幾千個,然而,真正熱銷的單品卻相對集中,大部分的單品都處于壓貨狀態,眼見回本無望,很多加盟商只能無奈關門止損。

而沖著便宜去的消費者們,也后知后覺地發現,雖然一些熟悉牌子的零食和飲品,確實價格明顯低于商超,但很多其他雜牌的零食,尤其是散稱食品,算下來比超市要貴很多。

加盟商證實了這點,品牌商品在零食折扣店銷售收入占比約20%-25%,毛利≤10%,真正賺錢的在于白牌稱重商品。其中,頭肩部白牌商品在門店銷售收入占比約60%-65%,毛利≥30%;腰尾部白牌商品在門店銷售收入占比約20%,毛利≥30%,整體結構呈金字塔狀。

零食有鳴創始人李澍雨也曾表示:“零食有鳴15個品類中,‘白牌’商品數量77%,銷售額貢獻73%。”而如嗨特購、好特賣、零食很忙在內的零食折扣店有一半的在售商品為白牌,30%-40%的毛利率撐起了零食折扣店的盈利目標。

一次兩次或許發現不了,被“背刺”多了之后,消費者自然就對零食折扣店“祛魅”了。或許是意識到了危機,身為量販零食賽道頭號玩家的“鳴鳴很忙”,于今年2月17日高調發布3.0店型“趙一鳴省錢超市”,從零食連鎖轉向批發超市,走差異化創新來吸引消費者長期復購。

可以預見的是,量販零食賽道行業的洗牌期已經到來,單一的“零食折扣店”將會被淘汰,供應鏈、品類管理、空間管理等精細化零售技能將成為下半場決賽的關鍵。

未來量販零食業態究竟會走向何方,還需要時間和市場驗證。

參考資料:

1.真故研究室《縣城零食店,第一批入局者已倒閉》

2.定焦One《年入200億,零食版拼多多圍獵縣城》

3.砥石商業評論《零食折扣店,曇花一現?》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攻占小縣城,兩個月猛開超1000家:狂飆的“零食折扣店”,是商機還是陷阱?

未來量販零食業態究竟會走向何方,還需要時間和市場驗證。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 | 快刀財經 朱末

“找呀找呀找一鳴,找到一個趙一鳴,買零食趙一鳴,買零食就找趙一鳴......”

不知從何時起,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開起了一家又一家的零食折扣店,憑借著“一件也是批發價”的口號,如雨后春筍般一茬茬冒了出來。

無論是一線二線城市,還是小縣城,就連鄉鎮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各種零食折扣店的身影。最夸張的是,一條幾百米的街道上,每走兩步就是一家零食折扣店,跟奶茶店相比,100平米起的零食店和它的巨型招牌更為搶眼。

如今零食折扣店在各個地區的覆蓋程度,已經超過蜜雪冰城。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底國內量販零食門店總數僅有2500家左右,2022年約1.3萬家,到2023年10月門店數量已經突破2.2萬家,2025年國內量販零食門店數將達到4.5萬家,市場規模將達到1239億元。

對于遍地開花的零食折扣店,很多人一開始都是抱著好奇的心理一探究竟,誰能想到,在踏進零食店的大門后,瞬間就被深深吸引了。

和普通商超相比,這些零食折扣店的價格簡直讓人驚呼:1.9元的雪碧、2塊的喜之郎果凍爽,2.9元的樂事薯片,9.9元一包的風干牛肉......還有算下來單包售價才幾毛錢的小零食,哪怕跟最便宜的超市比,同個牌子的商品,都會降價30%-50%,讓消費者“如夢游般實現了零食自由”。

憑借“簡單粗暴”的低價模式,零食折扣店一路狂飆,把零售市場攪得天翻地覆。然而,白熱化的低價競爭和無序的擴張,讓事態開始變味:一面是高歌猛進的下沉開店,一面是加盟商無奈關店;一面是各種低價促銷,一面是消費者大呼上當。

血本無歸的加盟商們,質疑零食折扣店更像割韭菜的大型行動;消費者們認為零食折扣店不過是在拿品牌產品低價引流,實則是靠大量白牌產品賺取利潤。

爭議之下,“零食折扣店”的前景,變得不再明朗。

01 一夜之間火遍全國,零食折扣店如何興起

事實上,零食折扣這種低價零食集合店并不是新業態。

早在2010年前后,以“老婆大人”(浙江)、糖巢(福建)為代表的品牌就已發展得頗有起色,區別于只售賣自家品牌零食的來伊份和良品鋪子,零食折扣店更加包羅萬象,但當時的零食折扣店還僅僅是區域型品牌。

直到2017年,零食很忙成立,一批包含零食很忙在內的湖南幫創業者開始效仿老婆大人的模式,并借助資本化從湖南起步,逐步在全國各地拓展空白市場,開始規模化運作。

從折扣的模式來看,行業中將折扣分為“軟折扣”和“硬折扣”兩種。所謂“軟折扣”,就是將臨期、過季、瑕疵產品及尾貨等,以打折、特價的形式售出,近年來興起的各種零食折扣店,早期大多主打“臨期食品”,也就是“軟折扣”模式。

而“硬折扣”則是賣正期商品,主要靠集中采購和提高運營效率賣出低價,如何做到低價,簡單來說,就是用供應鏈和規模攤薄成本。一方面,通過與源頭工廠直接建立聯系,減去經銷商的環節,縮短商品鏈路,從工廠出來后就直接進入零售企業倉,商品溢價大大降低了,給到消費者的價格當然更優惠;另一方面,以加盟的模式吸引個體創業者,快速擴張門店,門店越多,規模越大,在與源頭工廠的談判中就越有議價籌碼;最后通過標準化的店鋪運營,減少導購員等人力開支,保持低價優勢。

至于零食折扣店為何在近幾年才呈現“大爆”狀態,還是和“消費降級”的大環境有關。疫情過后,消費者逐漸追求理性消費和高性價比,給了零食折扣店更多的生存空間。

相比于傳統超市進價高、賣價高,拿供應商的返點和陳列費,零食折扣店的價格更便宜、SKU更新更豐富,類似于線下“拼多多”。

而相較于電商、直播、社區團購等線上渠道,零食折扣店更能滿足消費者買零食的偶發性需求,呈現好逛、好價、馬上到手等特點,因為是散稱,復購周期也更短。

最重要的是,加盟商的涌入,也大大助推了零食折扣店的火熱。在年輕人熱衷自主創業的放下,茶飲加盟、餐飲創業都迎來了一波高潮,零食折扣店作為新的風口,自然有大量加盟商涌入。

天時地利人和,零食折扣店成了一個既被消費者推著走,又被加盟商推著走的生意,形成了供給端和需求端的同頻共振,跑出了零食很忙、零食有鳴、趙一鳴、好想來等一批頭部玩家。

當零食折扣店以驚人之速“攻城略地”之際,危機也在暗中埋下。

02 “價格戰”如火如荼,為搶市場大打出手

零食折扣店的盈利模式,決定了品牌方需要不斷做大規模,來分攤經營和資金風險,最有效最直接的路徑就是加盟店。

零食折扣店的開店速度,已經不能用瘋狂來形容。“零食很忙”在2021年完成2.4億元的A輪融資后,在之后兩年內,門店總數突破4000家;“趙一鳴零食”從2020年年底開放加盟,2022年年初時,門店數還只有84家,到2023年門店數量超過了2300家;另一家零食折扣品牌“零食有鳴”,以每個月100家門店的速度保持增長,門店超過2000家;萬辰集團(好想來)的門店數也逼近4000家。

白熱化的競爭下,誰能最大程度的搶占市場,誰就擁有主動權,幾經權衡之下,零食折扣品牌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并購”。

2022年8月,原本從事食用菌培育業務的萬辰集團成立“陸小饞”品牌,并開啟大規模收購;到2023年9月,萬辰將優品、好想來、吖嘀吖嘀、陸小饞四大零食品牌進行合并,統一品牌為“好想來”,同時收購了老婆大人,門店數量超過5000家,成為行業第一。

2023年10月,湖南的“愛零食”宣布控股陜西的“零食泡泡”,而其此前已經收購了“恐龍和泰迪”與“胡衛紅零食。”

大動作還遠遠沒有結束,2023年底,“零食很忙”與“趙一鳴零食”就宣布進行戰略合并。到2024年3月,趙一鳴零食、零食很忙對外公布的全國門店數為7500多家,2個多月時間里,集團新開門店2500家,成為新的行業第一;緊接著,6月12日,趙一鳴零食、零食很忙全國門店總數已突破10000家,成為中國零食連鎖行業首個萬店企業,同時,雙品牌合并成立的零食很忙集團正式更名為“鳴鳴很忙”集團,硝煙味彌漫。

由于自身并不生產產品,各大零食品牌本身并沒有什么獨特的技術壁壘,基本上這家有的產品其他家也有,產品同質化問題非常嚴重,這就導致消費者對品牌忠誠度極低,為了搶人搶市場,“價格戰”成了必然的選擇。

據媒體報道,之前零食很忙和好想來幾乎同時宣布,加盟商可享受0加盟費、0管理費、0培訓費、0服務費等補貼,還對“價格戰活動”進行扶持。零食很忙在公開的招商條件中提到,“凡門店遭遇競品門店惡意打折促銷,公司補貼毛利率至15%”;萬辰也提到,“凡在很忙系門店200米范圍內的門店,公司對活動給予補貼。”

白熱化的競爭,讓價格戰又演變成了商業戰,“翻牌和插店”是常見的手段。所謂“翻牌”,指的是A品牌通過補貼、高價買店等方式,讓B加盟商將店鋪更換成A招牌,重新開業;“插店”則是指通過補貼,在A品牌對面或旁邊開B品牌的店,簡單理解就是,怎么拆臺怎么來。

快速開店、合并、補貼、資本、跑馬圈地,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價格,活脫脫要把幾年前的“千團大戰”從線上搬到線下重新打一遍。

上頭廝殺下頭遭殃,而被裹挾在其中的加盟商和消費者們,漸漸品出了“不對勁”。

03 是商機還是陷阱?零食折扣店的下半場

頭部玩家們博眼球、拿融資、搶市場之際,加盟商們已經被“卷”得沒了活路。

價格戰帶來的結果是“打擊經營”,加盟商利潤微薄甚至無利可圖。對于品牌方來說,為了最大程度地實現擴張,它們會不計后果地吸引加盟,導致同一地段的門店數越來越多,讓加盟商的處境越發“逼仄”,降價不賺錢,不降價更是沒活路。

有加盟商訴苦:“我的店鋪夾在一家雜牌零食折扣店和一家趙一鳴之間,本來趙一鳴是每月7日有88折的活動,結果現在變成了每周三、四商品打68折,不得已我推出了更大的折扣力度,每周三、四61折,競品甚至會打到49折、46折,消費者對價格很敏感,不降價人流量就會肉眼可見的減少。”

利潤越攤越薄不說,開店的成本其實并不便宜。在趙一鳴零食的官網上,詳列著加盟一家店的所需成本,大概在55-60萬元之間,這只是表面數字,加上店鋪裝修以及租金,基本都在100萬元左右。

不但如此,趙一鳴還要求加盟商首批進貨也得達到18-25萬元的量級,至于加盟商能在多久把這些貨賣出去是自己的事,但趙一鳴的供應鏈先得把這個錢掙了,且未來也只能找趙一鳴母公司拿貨,加盟商沒有多少自主權。

當進貨進得久了,加盟商就會發現,公司提供的SKU清單高達幾千個,然而,真正熱銷的單品卻相對集中,大部分的單品都處于壓貨狀態,眼見回本無望,很多加盟商只能無奈關門止損。

而沖著便宜去的消費者們,也后知后覺地發現,雖然一些熟悉牌子的零食和飲品,確實價格明顯低于商超,但很多其他雜牌的零食,尤其是散稱食品,算下來比超市要貴很多。

加盟商證實了這點,品牌商品在零食折扣店銷售收入占比約20%-25%,毛利≤10%,真正賺錢的在于白牌稱重商品。其中,頭肩部白牌商品在門店銷售收入占比約60%-65%,毛利≥30%;腰尾部白牌商品在門店銷售收入占比約20%,毛利≥30%,整體結構呈金字塔狀。

零食有鳴創始人李澍雨也曾表示:“零食有鳴15個品類中,‘白牌’商品數量77%,銷售額貢獻73%。”而如嗨特購、好特賣、零食很忙在內的零食折扣店有一半的在售商品為白牌,30%-40%的毛利率撐起了零食折扣店的盈利目標。

一次兩次或許發現不了,被“背刺”多了之后,消費者自然就對零食折扣店“祛魅”了。或許是意識到了危機,身為量販零食賽道頭號玩家的“鳴鳴很忙”,于今年2月17日高調發布3.0店型“趙一鳴省錢超市”,從零食連鎖轉向批發超市,走差異化創新來吸引消費者長期復購。

可以預見的是,量販零食賽道行業的洗牌期已經到來,單一的“零食折扣店”將會被淘汰,供應鏈、品類管理、空間管理等精細化零售技能將成為下半場決賽的關鍵。

未來量販零食業態究竟會走向何方,還需要時間和市場驗證。

參考資料:

1.真故研究室《縣城零食店,第一批入局者已倒閉》

2.定焦One《年入200億,零食版拼多多圍獵縣城》

3.砥石商業評論《零食折扣店,曇花一現?》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莆田市| 汤阴县| 云梦县| 桂阳县| 惠州市| 察哈| 广饶县| 子长县| 邳州市| 麟游县| 佛坪县| 图片| 尚志市| 涟源市| 陵川县| 新竹市| 丹巴县| 临高县| 贵阳市| 上犹县| 南岸区| 晴隆县| 合作市| 来宾市| 澎湖县| 阳泉市| 凌云县| 图们市| 佛冈县| 小金县| 太和县| 永和县| 长顺县| 宁安市| 修文县| 类乌齐县| 青阳县| 平顺县| 汽车| 达拉特旗| 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