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達摩財經
2月26日,河南農商銀行開業儀式在鄭州舉行,河南省委書記劉寧、省長王凱為河南農商銀行揭牌。
同日,河南金融監管局發布批復,同意河南農商銀行鄭州中心支行等891個分支機構開業,并接受金融監管總局派出機構的屬地監管。
截至2024年12月末,河南農商銀行系統共有135家市縣農商銀行(農信聯社),在崗員工4.48萬人,營業網點4263個,覆蓋全省所有市縣鄉(鎮)。資產總額2.58萬億元,存款余額2.16萬億元,貸款余額1.3萬億元。
河南農商銀行由河南農商聯合銀行和鄭州、新鄉、濮陽、濟源4市農商銀行(農信社)、滎陽利豐村鎮銀行等共25家機構以新設合并方式組建而成。承繼25家機構全部資產、負債、業務、人員、網點以及其他一切權利義務,原機構變更為河南農商銀行的分支機構??蛻羲钟械馁~戶、卡、單、折、USBkey和已合法簽署的合同、協議等繼續有效,各項服務保持不變。
河南農商銀行于今年1月24日獲得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復,至今僅一個月左右。
“分步走”改革
河南農商銀行的組建并非一步到位。2022年,河南省啟動農信社改革,最初選擇“聯合銀行”模式——即保留基層法人地位,省級機構作為管理平臺。
2023年6月,河南農商聯合銀行獲批籌建,并于同年11月正式揭牌,股東均為河南省屬國企,河南投資集團持股41.67%為第一大股東,河南交通投資集團和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分別持股33.33%和25%。
“聯合銀行”模式運行半年后,河南省政府決定轉向統一法人模式,將25家機構合并為單一法人實體,徹底打破原有兩級法人架構。
去年7月,河南農商銀行籌建方案出爐,25家法人機構原股金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等原則處置。25家法人機構所有債權和債務由組建后的河南農商銀行承接。25家法人機構自清產核資基準日至河南農商銀行開業期間的經營損益,由成立后的河南農商銀行全體股東享有和承擔。
統一法人模式通常為新設省級農商行合并吸收區域內其他農商行和農信社。該模式適合經濟體量相對較小以及潛在風險機構數量相對較多的省區,既有助于形成規模效應,又可以在統一法人過程中對潛在風險進行更為集中的處置。聯合銀行調整為統一法人,充分說明化解風險是此輪農信社改革關注的首要目標。
數據顯示,2024年末河南省銀行業不良貸款率達1.34%,農信系統內曾多次出現違規處置不良資產的案例。統一法人模式通過集中股權管理、統一風險管控,旨在優化資產質量。
河南農商銀行的首任領導班子延續了原聯合銀行核心團隊。董事長郝驚濤現年53歲,擁有豐富的銀行業經驗,曾任職于中國銀行、中信銀行,2015年加入中原銀行擔任常務副行長,2021年調任河南省農信聯社主任,主導了聯合銀行的籌建。
行長王炯現年57歲,曾任中原銀行首任行長,與郝驚濤在中原銀行長期共事。副行長梁生效、張濤、韓俊嶺分別來自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兼具大行經驗與本土實踐。這一組合既保留了農信系統對本地市場的深刻理解,又注入了現代銀行管理理念。
中原銀行“讓位”
河南農商行成立后,其存貸款余額和市場份額均居河南省銀行業金融機構首位,超過河南省最大城商行中原銀行,成為河南省最大的本土商業銀行。
中原銀行成立于2014年12月,由13家河南省城商行以新設合并的方式組建而成。據官網信息,目前中原銀行下轄18家分行、600余家營業網點,同時還擁有1家消費金融公司、2家金融租賃公司和14家村鎮銀行。全行總資產突破1.3萬億元,員工人數超過1.8萬名。
中原銀行在資本市場上的布局十分迅速。2017年7月,成立僅兩年多的中原銀行便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成功掛牌上市。
2022年5月,經中國銀保監會批準,中原銀行正式吸收合并了洛陽銀行、平頂山銀行及焦作中旅銀行。合并完成后,中原銀行的資產規模從7682億元迅速擴張至1.27萬億元,幾乎實現翻倍增長,成為河南省首家資產規模突破萬億元的省級城商行。由于合并帶來的規模效應,中原銀行2022年營業收入大幅增長,達到258.2億元,同比增長33.4%。
然而,合并帶來的業績增長效應在2022年之后逐漸減弱。2023年,中原銀行的盈利能力問題開始顯現。自成立之初,中原銀行就繼承了被合并銀行的債權債務,資產質量負擔較重。新合并的三家銀行進一步加重了這一問題,資產減值損失的大幅增加使得中原銀行在營收增長的同時,盈利能力受到明顯影響。
年報數據顯示,2023年,中原銀行資產減值損失為125.6億元,較2022年的111.9億元增加13.7億元,增幅達12.2%。而2022年的資產減值損失較上一年的76.4億元同比增長了46.5%。為有效提升風險抵補能力,中原銀行持續加大了撥備計提力度。因此,2023年中原銀行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營業收入達到261.83億元,同比增長2.3%。但歸母凈利潤僅為32.21億元,同比減少11.8%。
2024年上半年,中原銀行的盈利能力有所回升。實現營業收入139.9億元,同比增長3.3%;歸母凈利潤為20.5億元,同比增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