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嘉欣
近期,多位在運通旗下4S店購車的車主表示自己賬戶內的積分突然被集團“清零”。
界面新聞從多位在北京運通博奧4S店購車的車主處了解到,賬戶內積分顯示1月22日被凍結、2月21日解凍后立即被追回。
該積分具有現金價值,100分相當于1元人民幣,可用于車輛加油、維修、保養等事項,也可在平臺兌換話費、購物等。有車主表示,自己購車時4S店承諾的現金優惠就以積分的方式返回賬戶當中,價值上萬。
對于“積分消失”一事,積分平臺方表示,該操作為4S店行為,并非平臺方面操作;4S店則起初對車主表示為系統故障所致,后又表示追回是集團行為,門店也不清楚詳情。
界面新聞了解到,這種情況不僅涉及北京地區,重慶、浙江、江蘇等地也有車主反映積分被追回的情況,同等換算金額從幾百元至幾萬元不等。
與此同時,有多位北京車主發現,自己之前對接的銷售、售后服務人員企業微信顯示工作變動,將由別人接替服務,疑似員工大量離職。
處在風波之中的多家4S店所屬運通汽車集團,該集團曾在2017年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中國汽車經銷商百強評比中位列十三位,目前在全國有70余家汽車4S店,旗下經營汽車品牌18個,包括4個超豪華品牌和奔馳、寶馬、奧迪、捷豹路虎等在內的7個豪華品牌。
實際上,去年年底開始就陸續有運通集團旗下個別4S店突然閉店、車主無法正常維修保養、消費者交錢卻提不到車的情況發生,地方媒體也有過多次報道,涉及地區包括重慶、西安、蘇州等地。
與此同時,多位運通旗下4S店員工也在網上開始公開討薪,稱工資拖欠或發放不全已經有3個月的時間,多次走仲裁或投訴維權路徑仍沒有結果。
一位運通旗下4S店員工表示,去年9月員工內部就有消息稱集團資金鏈出現問題,近期拖欠工資、積分召回、4S店閉店等一系列事件可能與其有關。4S店將新車合格證抵押給銀行而沒錢贖回是導致車主無法提車的主要原因。
一位汽車行業內從業者表示,新車合格證被抵押屬行業內正常操作,目的是換取現金流支持運營,在企業資金鏈正常的情況下不會出現問題,但一旦企業沒錢贖回合格證,即便車主拿到車,車輛也無法落戶、上牌。
上述員工表示,集團并未有正式通知或書面文件和大家解釋為何拖欠工資,僅有門店總經理口頭告知此事,并表示集團資金鏈出現問題,需要大家一起克服困難,可自行選擇留下或離開。
員工內部流傳的一種說法是資金鏈斷裂的原因是集團房地產業務虧損。這種猜測并非空穴來風,運通集團業務領域除汽車經營外,還涉及房地產和金融兩個板塊。
天眼查顯示,運通集團全稱為北京運通國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為孫紹軍,同時其還擔任北京和裕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股東(持股20%);和裕地產最大股東孫紹先(持股64.3%)同時也持有運通集團20%股份。
和裕地產早年間依靠商住項目在北京高端置業者有一定影響力,但近年來業務也陷入困境,其高端住宅項目北京莊園此前就被曝出爛尾。
過去兩年時間經銷商銷量增長乏力、資金壓力加劇,面臨經營困難的不在少數,多數經銷商們也尋求退網傳統品牌、投資勢頭正盛的新品牌。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此前表示,2024年國內4S店授權模式面臨退網潮,全年預計退網4S店數量將達到4000家。
截止發稿前,有個別運通旗下4S店今日開始給車主交車,但仍有大量車主仍未拿到車輛,積分遭召回的車主也仍在維權當中。部分車主表示,他們不僅希望追責成功,更重要的是,后續車輛的維修保養工作也能被保障。
一位不愿具名的律師表示,上述幾項行為構成違約,消費者在有合同關系的前提下可以通過起訴的方式追責合同主體,前提是合同中需對積分條款有過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