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6日,深圳市優優綠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優綠能”)的創業板IPO進程終于迎來“提交注冊”的關鍵節點。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充電模塊領域的頭部企業,優優綠能的上市之路卻因業績增速放緩、客戶依賴癥、研發投入不足等問題備受質疑。在行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這家曾被視為“充電模塊第一股”的企業,能否順利登陸資本市場?市場正等待答案。
優優綠能的IPO歷程可謂一波三折。2022年12月,公司首次遞交創業板上市申請;2023年8月通過上市委會議,但隨后因財務數據更新等原因停滯不前,直至2025年2月26日才正式提交注冊。長達18個月的審核周期遠超行業平均,反映出監管層對其業務模式及財務風險的審慎態度。
招股書顯示,優優綠能擬募資7億元,主要用于充電模塊生產基地建設(2.7億元)、總部及研發中心建設(2.7億元)及補充流動資金(1.6億元)。然而,募資必要性卻引發爭議:公司2024年上半年貨幣資金達6.45億元,資產負債率僅為44.08%,且產能利用率持續下滑至67.98%。
盡管優優綠能曾憑借新能源汽車行業紅利實現高速增長(2021-2023年營收分別為4.31億、9.88億、13.76億元),但其業績在2024年出現明顯疲態。2024年全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86%至14.97億元,但凈利潤同比下滑4.73%至2.56億元,扣非凈利潤亦下降4.46%。更令人擔憂的是,2025年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凈利潤預計同比降幅達19.35%至2.67%,扣非凈利潤區間為-17.57%至0.09%。
業績下滑的背后,是多重風險的疊加:1. 外銷收入驟降:2024年外銷收入同比下滑31.01%,主因海外客戶ABB采購減少及歐美市場政策不確定性。2. 毛利率承壓:綜合毛利率從2023年的36.25%降至35.99%,外銷毛利率更由2020年的49.48%持續下滑至2024年的不足40%。3. 應收賬款激增:2024年上半年應收賬款賬面價值達5.59億元,占流動資產36.6%,壞賬準備增至3178.84萬元,周轉率逐年下降。
優優綠能的客戶集中度長期居高不下。2021-2023年,前五大客戶銷售占比分別為69.63%、62.08%、44.86%,其中ABB和萬幫數字兩家合計貢獻近半營收。更關鍵的是,這兩家客戶同時是公司股東:ABB E-mobility AG持股7.8%,萬幫數字控股股東萬幫新能源持股2.67%。公告數據顯示,2020年ABB入股后,其采購額從85.88萬元飆升至2022年的2.75億元。盡管公司聲稱交易價格公允,但招股書披露對ABB和萬幫數字的銷售單價普遍低于其他客戶。
作為技術密集型行業企業,公司2021-2022年,其研發費用率僅為4.99%和4.07%。盡管公司自稱擁有“技術能力突出的研發團隊”,但對比盛弘股份(9.84%)、通合科技(9.17%)等競爭對手,其研發強度明顯不足。此外,募資計劃中僅2.7億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且部分資金用于購置辦公場地。
優優綠能所處的充電模塊市場正面臨產能過剩風險。2024年上半年,公司產能利用率降至67.98%,但募資計劃仍擬新增產能。與此同時,海外市場政策變動(如北美NACS標準推行)及國內同行擴產(如通合科技)加劇競爭,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盡管公司通過成立北京優電新能科技涉足AI業務,試圖多元化布局,但其主業增長乏力仍是核心問題。
優優綠能的IPO之路,折射出新能源產業鏈中游企業的普遍困境:在行業增速放緩時,過度依賴大客戶、研發投入不足、財務風險積聚等問題被放大。盡管其技術積累(如30KW模塊市占率10.58%)和市場地位仍具優勢,但業績失速與募資爭議可能成為過會的關鍵障礙。對于投資者而言,這家企業的長期價值,或許更取決于其能否在技術突破與客戶結構優化中找到新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