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雷軍帶來一個“瘋狂星期四”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雷軍帶來一個“瘋狂星期四”

小米手機的高端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至少不用那么急了。

文 | 鏡相工作室 李丹

編輯 | 趙磊

過去一年,因為小米SU7的成功,雷軍成為了全中國最受關注的企業家之一,小米的市值也在今年2月突破萬億港元大關。

在過去的2024年,小米股價漲幅高達121%。昨日在發布會開始前的早盤,小米股價盤中一度漲超4%,刷新了小米股價的歷史紀錄,也讓雷軍收獲“中國首富一小時體驗卡”。

小米股價上漲更多來自于造車開創的想象空間,而高端化帶來的營收和利潤提升,是讓想象變現的唯一途徑。

昨晚,小米交出了高端探索的“答卷之作”,雷軍稱這對小米的意義極其重大。過去雷軍形容做SU7是“先上牌桌”,而雷軍做的第二輛車,終于實現了幾年前小米粉絲們的期待——“把桌子掀了”。

雙Ultra,小米的“答卷之作”

從小米決心高端化開始,每次發布新品,“漲價”都是繞不過去的一個話題。但這場發布會結束之后,大概很少有聲音再抱怨小米“貴”了。

昨晚,小米2025年開年后最重磅的一場發布會,發布了手機和汽車兩個Ultra級旗艦產品:小米15 Ultra起售價6499元,配置更高了,但價格與上代維持不變;而小米SU7 Ultra標準版定價52.99萬,對比去年10月初次亮相時81.49萬的預售價,砍價近30萬。

先說手機,小米15 Ultra的升級點主要是2K四曲屏、6000mAh金沙江電池和驍龍8至尊版芯片,全系標配天通衛星通信,頂配版額外支持北斗衛星通信。除此之外,在各大手機廠商卷無可卷的當下,小米依舊把營銷重點放在了影像層面,采用1英寸主攝加2億超級長焦,在長焦拍照方面可以實現28倍無損變焦,覆蓋16-35毫米、24-70毫米、70-200毫米三個經典焦段。

小米高端化的技術路線是“極致地堆料”,這次也不例外,盧偉冰介紹小米15 Ultra時說:“在2025 年,如果你想要一英寸,你就沒有2億像素,如果你想要2億像素,就沒有一英寸,你想要兩個都要,只有小米15 Ultra。”

發布會前,雷軍曾發微博說:“小米14 Ultra起步價6499,由于高端旗艦的元器件和研發成本越來越高,從盈虧角度來講,小米15 Ultra一定要漲價。”

過去,雷軍每一年都在解釋漲價。小米14的發布會上,雷軍明確表示這是“最后一次定價3999元”,呼吁要珍惜。小米15正式發布前,又專門發微博解釋漲價原因:“去年我跟大家說過,小米14肯定是最后一次定價3999元。今年3nm工藝升級,同時供應鏈RAM和ROM成本漲幅很大,我們在研發上投入也非常大,小米15確實需要漲價。”

但最終要不要漲價,盧偉冰在正式公布定價前說,雷軍把決定權交給了他,而他的決定是不漲價,“過去這段時間非常的糾結,漲多了用戶可能會不滿意,漲少了其實對我們經營的改善也有限”。不過,結尾又再一次回到漲價,“但是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真的有點扛不住了,所以我們下一代一定要漲價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們的高端化”。

小米15 Ultra定價。圖源:發布會直播

“漲多不滿,漲少虧錢”這一套話術聽起來頗為熟悉。一年前,雷軍在發布小米SU7時也說過類似的話,“我賣24.59萬也虧錢,21.59萬也虧錢”。不過當時“米粉”們并不買單,紛紛表示“太貴了”。或許是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小米這次喊出了“加量不加價”的口號。

更引人注目的是小米SU7 Ultra的發布,雷軍對其的定義是“新豪車”,稱其“性能比肩保時捷、科技緊追特斯拉、豪華媲美BBA”。小米SU7 Ultra全車提供最大1548匹馬力,搭載小米超級三電機系統,目前實測最高時速359km/h,零百加速只需要1.98秒,是全球最快的量產四門車。標配賽道版散熱系統、制動系統,不用改裝,可直接上賽道。

不過這些性能、配置在去年10月底的預發布會上就已提前透露,真正點燃全場情緒的,是SU7 Ultra的定價。雷軍先是再次提及預發布會上的定價原因,SU7 Ultra對標特斯拉model S是“性能全面領先,配置極其強大”,所以選擇和特斯拉model S定價相同的81.49萬元,“試一下”,發布后10分鐘小訂量3680。

隨后又回應了“這么貴還是小米嗎”的聲音,雷軍發出靈魂一問:“為什么小米就不能賣這個價錢呢?”但最后又說,“哪怕做豪車,我們的使命也是讓更多喜歡我們的人能夠買得起。”在無數鋪墊之后,52.99萬元的定價出現在屏幕上,場下一片嘩然,直播里彈幕瞬間鋪滿。

小米SU7 Ultra定價。圖源:發布會直播

雷軍曾發微博稱SU7 Ultra的銷量目標是全年1萬臺,團隊信心十足,有9成把握。昨晚開啟下定后不久,雷軍在微博曬出了戰報,“十分鐘,大定突破6900臺,感謝大家支持”。開售兩小時后,大定過一萬,直接實現了全年目標。雖然可以“7天內撤回”,但也可以窺見市場情緒的熱烈。

有網友戲稱,“原本覺得和我沒關系,現在覺得我也能努努力”“發布會開始前,SU7 Ultra年銷一萬輛?想太多了吧?發布會結束后,原來小米的目標是月銷一萬輛”“這就是瘋狂星期四嗎”。

兩款旗艦產品,價格不漲反降,反映了小米沖刺超高端的決心,即便流血也要打破用戶心智,站穩高端。

小米2024Q3的財報會上,提到“手機已經立足4000元到6000元價格段,充分說明了小米高端化方法論的有效性,接下來重點突破6000+價格段”。而小米15 Ultra就是盧偉冰口中小米手機突破6000+元檔位的關鍵產品。此時,比起漲價帶來的銷量和營收的不確定性,通過“高端中的低價”快速建立高端認知是更穩妥的選擇。

小米SU7Ultra的定價,更是讓這臺原本應該定位小眾市場的賽道超跑,直接賣成了人人說“超值”的暢銷車型。用極致性價比掀翻牌桌,小米將顛覆手機市場的成功經驗,遷移到了豪車上。有網友在官方微博下評論,說今晚仿佛回到了小米2011年發布小米1,用1999元刷新智能手機行業的時刻。

高端化,走了五年的泥濘道路

作為很長一段時間人們心中性價比的代表,小米的高端化之路已經走了五年。

這條路可謂泥濘坎坷。蘋果和華為一直牢牢占據高端手機市場份額的前兩位,2019年之后,高端市場也成為其他國產手機廠商的主戰場。盡管華為在2020年后短暫缺席高端市場,但2023年又帶著Mate系列和P系列回歸;榮耀在脫離華為時就提出要走向中高端;OPPO和vivo也在折疊屏和影像能力上各有布局,尋求高端突破。

2019年,小米將主打性價比的紅米(Redmi)獨立出去,專注在中高端。次年,小米發布提出高端化戰略之后第一款旗艦機,小米10,起售價3999元,全壽命周期中共取得了577萬臺的銷量。

在2021年的春季新品發布會上,小米稱中國售價4000元以上手機的市場容量還是非常大,小米在發布了小米10系列后,把用戶做了細分,MIX系列產品更偏向于講究效率的人群(辦公場景),小米數字系列(即小米11等)覆蓋其他人群,將來會通過兩條產品線更好的覆蓋高端市場。

日后雷軍回憶起小米10的成績,評價是“夢幻開局”。這也是因為小米10之后,2021年發布的小米11、小米12兩代旗艦產品反響平平,“小米11面臨了巨大的挑戰,我們積蓄力量,傾注了巨大的努力在小米12上,但仍然未能達到預期。大家意想不到做高端市場竟然如此艱難,而且我們付出了如此巨大的投入。這種沮喪的情緒在公司內蔓延開來。”

2021年底,雷軍宣布要在產品品質和規格方面“向蘋果學習”。

小米初期的高端化,主要靠高參數、高配置,通過“堆料”來實現。但當市場飽和,各家手機廠商的產品性能都過剩時,用戶體驗才是核心競爭力。三年后的今天,盧偉冰再一次在發布會上提到要向蘋果學習,要從學產品,到學產品、服務、生態、體驗。

2022年,高端化被正式確定為小米的集團戰略,并被提高到了“生死之戰”的地位。雷軍組建了高端化戰略工作組,提出“三年內拿下國產高端手機市場份額第一”的目標。

2023年,小米將集團戰略正式升級為“人車家全生態”,找到了一條突圍的路徑,通過軟硬件集合進行差異化競爭。這一年的年報中寫道,2023年是小米高端化戰略實現跨越的一年。2023年Q4,小米在中國大陸地區人民幣4,000–6,000元價位段的智能手機銷量排名第一,市占率達到28.2%。

如今三年之期已到,小米實現了當初的目標嗎?

此次發布會一開始,雷軍公布了手機業務的成績,連續15個月穩居全球手機市場份額前三,并在2025年1月重新回到國內市場前兩名。但并未透露高端手機市場份額的情況。

據Canalys最近發布的2024年Q3數據,在中國大陸市場,高端智能手機(600美元以上)市場份額排名依次為蘋果(52%)、華為(33%)、榮耀(5%)、小米(3%)、vivo(3%)。而在CounterPoint Research的2024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機市場報告中,小米排名第四,市場份額約占2%。

一家手機廠商的ASP(平均銷售價格)是衡量其高端化程度的核心指標,從ASP來看,小米最近發布的2024Q3數據達到1102.2元,創同期數據新高,但顯然,離蘋果和華為還有一定距離。

這五年,小米的高端化走的磕磕絆絆,或許是手機業務難以扭轉“低價”印象的苦造車時不想再吃一遍,盡管從小米官宣造車開始,網友一直有“做一款9.9萬元的車”的調侃和呼聲,但小米的第一款車就定位高端,對標特斯拉,瞄準保時捷,第二款車步子邁得更大,要定義中國新豪車。

2021年雷軍曾在微博上發起過投票,“你希望小米第一輛車大概是什么價錢?”投票的最終結果是,“10萬元以內”的呼聲最高。投票結束之后雷軍表示,“小米的第一款汽車定位中高端,價格在10-30萬之間。”

模糊的定位、上下相差如此大的價位顯得很微妙。后來雷軍在接受專訪時說起SU7發布前,內部對定價分歧很大。在都是虧錢,只是虧多虧少的前提下,雷軍堅持將SU7定在21萬以上,而內部有同事堅持將定價定在20萬以下,定19.9萬。雷軍說定高價的原因是“我還是認為SU7是一輛豪華車”,而高位定價是豪華車的特征。還說,過去手機做高端化教會他一件事,東西不是越便宜越好。最后雷軍選了一個折中方案,定價標準版21.59萬,加送音響冰箱大沙發。

不敢定高價,也是信心不足的一種表現。雖然經歷發布前內部糾結,發布初期不被看好,但在今天看來,SU7的成績單可謂相當亮眼。發布會開場時,雷軍公布數據,2024年九個月內累計鎖單24.8萬輛,累計交付13.5萬輛。

SU7之后,SU7 Ultra的出現出乎了很多人意料,SU7對標Model 3,所以一直有猜測是小米第二款車將會是SUV,誰也沒想到會是一輛百萬級豪華性能車。

在車企要不燒錢卷高性價比沖銷量,要不進入更高端的市場獲取高額利潤空間的今天,小米不是唯一盯上豪華汽車的新能源車企。2022年比亞迪公開了高端汽車品牌“仰望”,去年11月華為推出了“第四界”尊界S800,預售價為100萬-150萬元,12月蔚來也上市了旗艦車型蔚來ET9,售價81.8萬元。

小米有資格定義中國豪車嗎?至少今天,小米確實在價格上讓其他廠商壓力拉滿了。

“人車家全生態”是現在,AI是未來

除了手機和汽車,發布會同時還發布了耳機小米Buds 5 Pro系列、筆記本電腦REDMI Book Pro系列、米家中央空調Pro、米家冰箱Pro、米家洗烘套裝Pro、米家智能變頻除濕機。

在小米的收入結構中,IoT與生活消費產品這部分收入貢獻僅次于智能手機業務。2024年Q3,小米這部分收入為261億元,同比增長26.3%,毛利率達到20.8%,創歷史新高。

2024Q3財報中寫道,截至2024年9月30日,AIoT平臺已連接的IoT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平板及筆記本電腦)數達到8.6億臺,同比增長23.2%;擁有五件及以上連接至AIoT平臺的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平板及筆記本電腦)用戶數達到1710萬,同比增長24.9%。

“擁有五件及以上AloT”是一項重要的指標,說明小米已經有了一批忠實的“小米生態用戶”。

這也是小米“人車家全生態”的重要一環。2023年10月26日小米將集團戰略從“手機xAIoT”升級為“人車家全生態”,同時發布了澎湃OS,打通手機、汽車和IoT產品,服務跨終端的用戶體驗。雖然和除iOS和鴻蒙以外的其他系統一樣,澎湃OS是一款基于AOSP(安卓開放源代碼項目)打造的系統,但小米巧妙地繞開這一點,強調在安卓框架之外,澎湃OS的兼容性。

在這次發布會中,這一點也被著重拿出來強調,盧偉冰表示小米手機“全面支持蘋果的生態”,小米手機可與iPhone、iPad、Mac之間實現不同賬號之間的文件互傳,連live photo也可以互傳了。而隨后發布的筆記本、耳機,也都全面支持蘋果生態,可以無縫傳輸文件,甚至小米Buds 5 Pro可以無限使用Apple Music的無損音質,“連iPhone自己都不能”。

表面上“我不是來拆散這個家,而是來加入這個家的”,但擺明了要搶蘋果用戶。而蘋果正式放棄電動汽車項目后,也意味在“人車家”的賽道上,小米少了一個最讓人害怕的對手。

在國內各大科技公司都在被AI重構敘事的今天,小米也在暗中發力,用AI為現有業務賦能。

本次發布會在手機環節未提及太多AI,唯一提到與AI相關的是AI人像動態壁紙,能讓老照片動起來,一個不痛不癢的功能。只有介紹筆記本電腦REDMI Book Pro時重點強調了AI,比如AI加持的算力調度、AI視頻內容搜索、AI文檔處理、AI截圖直接搜索問答,同時新款智能音箱將搭載“超級小愛”,除了支持多輪對話、家電控制外,還實現了遠程控車。小米超級小愛已接入DeepSeek-R1模型,默認使用聯網搜索,輸入打開深度思考即可開啟。

小米在2023年4月成立了AI實驗室大模型團隊,一個月后,小米大語言模型MiLM正式通過大模型備案,逐步應用于小米汽車、手機、智能家居等產品中。雷軍曾表示“小米做大模型的思路可能和很多公司不太一樣,主力突破的方向是輕量化和本地部署”。

過去有媒體報道稱,小米正在著手搭建自己的GPU萬卡集群,將對AI大模型大力投入,而小米大模型團隊在成立時已有6500張GPU資源。當時有知情人士表示,該計劃已經施行數月之久。此外,雷軍親自出手從deepseek“挖人”的新聞沸沸揚揚,小米研發AI眼鏡也不斷傳出風聲,在發布會前曾有消息稱將在昨晚發布會上正式發布。

在研發投入上,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小米的研發支出達到60億元,研發人員數達到20,436人,占總數員工48.6%。此外,小米集團已在全球獲得超4.1萬件專利。雷軍在發布會上表示,小米在2025年的研發投入預計達300億,其中四分之一將投在AI及相關業務上。

 小米在研發上的投入。圖源:發布會直播

“人車家生態”是現在,通過小米SU7的成功和多年的生態布局,小米的財報越來越好看,而在AI敘事的疊加下,小米的未來也被資本市場更加看好。

2020年底,《經濟學人》曾提出過一個詞“Mi Time”,意指華為受到制裁后,小米將扛起國內智能手機的大旗,業界即將迎來小米時刻。但很長一段時間,從小米的業績來看并沒有實現這樣的愿景。

目前看,小米手機的高端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至少不用那么急了,小米汽車的成功,給小米開拓出更多戰略騰挪的空間,而“人車家全生態”的發展,或許能讓小米真正建立起難以被撼動的護城河。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雷軍

  • 小米SU7事故后起火燃燒:疑似死者家屬網絡發言講述完整過程
  • “雷軍效應”正在四處蔓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雷軍帶來一個“瘋狂星期四”

小米手機的高端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至少不用那么急了。

文 | 鏡相工作室 李丹

編輯 | 趙磊

過去一年,因為小米SU7的成功,雷軍成為了全中國最受關注的企業家之一,小米的市值也在今年2月突破萬億港元大關。

在過去的2024年,小米股價漲幅高達121%。昨日在發布會開始前的早盤,小米股價盤中一度漲超4%,刷新了小米股價的歷史紀錄,也讓雷軍收獲“中國首富一小時體驗卡”。

小米股價上漲更多來自于造車開創的想象空間,而高端化帶來的營收和利潤提升,是讓想象變現的唯一途徑。

昨晚,小米交出了高端探索的“答卷之作”,雷軍稱這對小米的意義極其重大。過去雷軍形容做SU7是“先上牌桌”,而雷軍做的第二輛車,終于實現了幾年前小米粉絲們的期待——“把桌子掀了”。

雙Ultra,小米的“答卷之作”

從小米決心高端化開始,每次發布新品,“漲價”都是繞不過去的一個話題。但這場發布會結束之后,大概很少有聲音再抱怨小米“貴”了。

昨晚,小米2025年開年后最重磅的一場發布會,發布了手機和汽車兩個Ultra級旗艦產品:小米15 Ultra起售價6499元,配置更高了,但價格與上代維持不變;而小米SU7 Ultra標準版定價52.99萬,對比去年10月初次亮相時81.49萬的預售價,砍價近30萬。

先說手機,小米15 Ultra的升級點主要是2K四曲屏、6000mAh金沙江電池和驍龍8至尊版芯片,全系標配天通衛星通信,頂配版額外支持北斗衛星通信。除此之外,在各大手機廠商卷無可卷的當下,小米依舊把營銷重點放在了影像層面,采用1英寸主攝加2億超級長焦,在長焦拍照方面可以實現28倍無損變焦,覆蓋16-35毫米、24-70毫米、70-200毫米三個經典焦段。

小米高端化的技術路線是“極致地堆料”,這次也不例外,盧偉冰介紹小米15 Ultra時說:“在2025 年,如果你想要一英寸,你就沒有2億像素,如果你想要2億像素,就沒有一英寸,你想要兩個都要,只有小米15 Ultra。”

發布會前,雷軍曾發微博說:“小米14 Ultra起步價6499,由于高端旗艦的元器件和研發成本越來越高,從盈虧角度來講,小米15 Ultra一定要漲價。”

過去,雷軍每一年都在解釋漲價。小米14的發布會上,雷軍明確表示這是“最后一次定價3999元”,呼吁要珍惜。小米15正式發布前,又專門發微博解釋漲價原因:“去年我跟大家說過,小米14肯定是最后一次定價3999元。今年3nm工藝升級,同時供應鏈RAM和ROM成本漲幅很大,我們在研發上投入也非常大,小米15確實需要漲價。”

但最終要不要漲價,盧偉冰在正式公布定價前說,雷軍把決定權交給了他,而他的決定是不漲價,“過去這段時間非常的糾結,漲多了用戶可能會不滿意,漲少了其實對我們經營的改善也有限”。不過,結尾又再一次回到漲價,“但是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真的有點扛不住了,所以我們下一代一定要漲價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們的高端化”。

小米15 Ultra定價。圖源:發布會直播

“漲多不滿,漲少虧錢”這一套話術聽起來頗為熟悉。一年前,雷軍在發布小米SU7時也說過類似的話,“我賣24.59萬也虧錢,21.59萬也虧錢”。不過當時“米粉”們并不買單,紛紛表示“太貴了”。或許是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小米這次喊出了“加量不加價”的口號。

更引人注目的是小米SU7 Ultra的發布,雷軍對其的定義是“新豪車”,稱其“性能比肩保時捷、科技緊追特斯拉、豪華媲美BBA”。小米SU7 Ultra全車提供最大1548匹馬力,搭載小米超級三電機系統,目前實測最高時速359km/h,零百加速只需要1.98秒,是全球最快的量產四門車。標配賽道版散熱系統、制動系統,不用改裝,可直接上賽道。

不過這些性能、配置在去年10月底的預發布會上就已提前透露,真正點燃全場情緒的,是SU7 Ultra的定價。雷軍先是再次提及預發布會上的定價原因,SU7 Ultra對標特斯拉model S是“性能全面領先,配置極其強大”,所以選擇和特斯拉model S定價相同的81.49萬元,“試一下”,發布后10分鐘小訂量3680。

隨后又回應了“這么貴還是小米嗎”的聲音,雷軍發出靈魂一問:“為什么小米就不能賣這個價錢呢?”但最后又說,“哪怕做豪車,我們的使命也是讓更多喜歡我們的人能夠買得起。”在無數鋪墊之后,52.99萬元的定價出現在屏幕上,場下一片嘩然,直播里彈幕瞬間鋪滿。

小米SU7 Ultra定價。圖源:發布會直播

雷軍曾發微博稱SU7 Ultra的銷量目標是全年1萬臺,團隊信心十足,有9成把握。昨晚開啟下定后不久,雷軍在微博曬出了戰報,“十分鐘,大定突破6900臺,感謝大家支持”。開售兩小時后,大定過一萬,直接實現了全年目標。雖然可以“7天內撤回”,但也可以窺見市場情緒的熱烈。

有網友戲稱,“原本覺得和我沒關系,現在覺得我也能努努力”“發布會開始前,SU7 Ultra年銷一萬輛?想太多了吧?發布會結束后,原來小米的目標是月銷一萬輛”“這就是瘋狂星期四嗎”。

兩款旗艦產品,價格不漲反降,反映了小米沖刺超高端的決心,即便流血也要打破用戶心智,站穩高端。

小米2024Q3的財報會上,提到“手機已經立足4000元到6000元價格段,充分說明了小米高端化方法論的有效性,接下來重點突破6000+價格段”。而小米15 Ultra就是盧偉冰口中小米手機突破6000+元檔位的關鍵產品。此時,比起漲價帶來的銷量和營收的不確定性,通過“高端中的低價”快速建立高端認知是更穩妥的選擇。

小米SU7Ultra的定價,更是讓這臺原本應該定位小眾市場的賽道超跑,直接賣成了人人說“超值”的暢銷車型。用極致性價比掀翻牌桌,小米將顛覆手機市場的成功經驗,遷移到了豪車上。有網友在官方微博下評論,說今晚仿佛回到了小米2011年發布小米1,用1999元刷新智能手機行業的時刻。

高端化,走了五年的泥濘道路

作為很長一段時間人們心中性價比的代表,小米的高端化之路已經走了五年。

這條路可謂泥濘坎坷。蘋果和華為一直牢牢占據高端手機市場份額的前兩位,2019年之后,高端市場也成為其他國產手機廠商的主戰場。盡管華為在2020年后短暫缺席高端市場,但2023年又帶著Mate系列和P系列回歸;榮耀在脫離華為時就提出要走向中高端;OPPO和vivo也在折疊屏和影像能力上各有布局,尋求高端突破。

2019年,小米將主打性價比的紅米(Redmi)獨立出去,專注在中高端。次年,小米發布提出高端化戰略之后第一款旗艦機,小米10,起售價3999元,全壽命周期中共取得了577萬臺的銷量。

在2021年的春季新品發布會上,小米稱中國售價4000元以上手機的市場容量還是非常大,小米在發布了小米10系列后,把用戶做了細分,MIX系列產品更偏向于講究效率的人群(辦公場景),小米數字系列(即小米11等)覆蓋其他人群,將來會通過兩條產品線更好的覆蓋高端市場。

日后雷軍回憶起小米10的成績,評價是“夢幻開局”。這也是因為小米10之后,2021年發布的小米11、小米12兩代旗艦產品反響平平,“小米11面臨了巨大的挑戰,我們積蓄力量,傾注了巨大的努力在小米12上,但仍然未能達到預期。大家意想不到做高端市場竟然如此艱難,而且我們付出了如此巨大的投入。這種沮喪的情緒在公司內蔓延開來。”

2021年底,雷軍宣布要在產品品質和規格方面“向蘋果學習”。

小米初期的高端化,主要靠高參數、高配置,通過“堆料”來實現。但當市場飽和,各家手機廠商的產品性能都過剩時,用戶體驗才是核心競爭力。三年后的今天,盧偉冰再一次在發布會上提到要向蘋果學習,要從學產品,到學產品、服務、生態、體驗。

2022年,高端化被正式確定為小米的集團戰略,并被提高到了“生死之戰”的地位。雷軍組建了高端化戰略工作組,提出“三年內拿下國產高端手機市場份額第一”的目標。

2023年,小米將集團戰略正式升級為“人車家全生態”,找到了一條突圍的路徑,通過軟硬件集合進行差異化競爭。這一年的年報中寫道,2023年是小米高端化戰略實現跨越的一年。2023年Q4,小米在中國大陸地區人民幣4,000–6,000元價位段的智能手機銷量排名第一,市占率達到28.2%。

如今三年之期已到,小米實現了當初的目標嗎?

此次發布會一開始,雷軍公布了手機業務的成績,連續15個月穩居全球手機市場份額前三,并在2025年1月重新回到國內市場前兩名。但并未透露高端手機市場份額的情況。

據Canalys最近發布的2024年Q3數據,在中國大陸市場,高端智能手機(600美元以上)市場份額排名依次為蘋果(52%)、華為(33%)、榮耀(5%)、小米(3%)、vivo(3%)。而在CounterPoint Research的2024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機市場報告中,小米排名第四,市場份額約占2%。

一家手機廠商的ASP(平均銷售價格)是衡量其高端化程度的核心指標,從ASP來看,小米最近發布的2024Q3數據達到1102.2元,創同期數據新高,但顯然,離蘋果和華為還有一定距離。

這五年,小米的高端化走的磕磕絆絆,或許是手機業務難以扭轉“低價”印象的苦造車時不想再吃一遍,盡管從小米官宣造車開始,網友一直有“做一款9.9萬元的車”的調侃和呼聲,但小米的第一款車就定位高端,對標特斯拉,瞄準保時捷,第二款車步子邁得更大,要定義中國新豪車。

2021年雷軍曾在微博上發起過投票,“你希望小米第一輛車大概是什么價錢?”投票的最終結果是,“10萬元以內”的呼聲最高。投票結束之后雷軍表示,“小米的第一款汽車定位中高端,價格在10-30萬之間。”

模糊的定位、上下相差如此大的價位顯得很微妙。后來雷軍在接受專訪時說起SU7發布前,內部對定價分歧很大。在都是虧錢,只是虧多虧少的前提下,雷軍堅持將SU7定在21萬以上,而內部有同事堅持將定價定在20萬以下,定19.9萬。雷軍說定高價的原因是“我還是認為SU7是一輛豪華車”,而高位定價是豪華車的特征。還說,過去手機做高端化教會他一件事,東西不是越便宜越好。最后雷軍選了一個折中方案,定價標準版21.59萬,加送音響冰箱大沙發。

不敢定高價,也是信心不足的一種表現。雖然經歷發布前內部糾結,發布初期不被看好,但在今天看來,SU7的成績單可謂相當亮眼。發布會開場時,雷軍公布數據,2024年九個月內累計鎖單24.8萬輛,累計交付13.5萬輛。

SU7之后,SU7 Ultra的出現出乎了很多人意料,SU7對標Model 3,所以一直有猜測是小米第二款車將會是SUV,誰也沒想到會是一輛百萬級豪華性能車。

在車企要不燒錢卷高性價比沖銷量,要不進入更高端的市場獲取高額利潤空間的今天,小米不是唯一盯上豪華汽車的新能源車企。2022年比亞迪公開了高端汽車品牌“仰望”,去年11月華為推出了“第四界”尊界S800,預售價為100萬-150萬元,12月蔚來也上市了旗艦車型蔚來ET9,售價81.8萬元。

小米有資格定義中國豪車嗎?至少今天,小米確實在價格上讓其他廠商壓力拉滿了。

“人車家全生態”是現在,AI是未來

除了手機和汽車,發布會同時還發布了耳機小米Buds 5 Pro系列、筆記本電腦REDMI Book Pro系列、米家中央空調Pro、米家冰箱Pro、米家洗烘套裝Pro、米家智能變頻除濕機。

在小米的收入結構中,IoT與生活消費產品這部分收入貢獻僅次于智能手機業務。2024年Q3,小米這部分收入為261億元,同比增長26.3%,毛利率達到20.8%,創歷史新高。

2024Q3財報中寫道,截至2024年9月30日,AIoT平臺已連接的IoT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平板及筆記本電腦)數達到8.6億臺,同比增長23.2%;擁有五件及以上連接至AIoT平臺的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平板及筆記本電腦)用戶數達到1710萬,同比增長24.9%。

“擁有五件及以上AloT”是一項重要的指標,說明小米已經有了一批忠實的“小米生態用戶”。

這也是小米“人車家全生態”的重要一環。2023年10月26日小米將集團戰略從“手機xAIoT”升級為“人車家全生態”,同時發布了澎湃OS,打通手機、汽車和IoT產品,服務跨終端的用戶體驗。雖然和除iOS和鴻蒙以外的其他系統一樣,澎湃OS是一款基于AOSP(安卓開放源代碼項目)打造的系統,但小米巧妙地繞開這一點,強調在安卓框架之外,澎湃OS的兼容性。

在這次發布會中,這一點也被著重拿出來強調,盧偉冰表示小米手機“全面支持蘋果的生態”,小米手機可與iPhone、iPad、Mac之間實現不同賬號之間的文件互傳,連live photo也可以互傳了。而隨后發布的筆記本、耳機,也都全面支持蘋果生態,可以無縫傳輸文件,甚至小米Buds 5 Pro可以無限使用Apple Music的無損音質,“連iPhone自己都不能”。

表面上“我不是來拆散這個家,而是來加入這個家的”,但擺明了要搶蘋果用戶。而蘋果正式放棄電動汽車項目后,也意味在“人車家”的賽道上,小米少了一個最讓人害怕的對手。

在國內各大科技公司都在被AI重構敘事的今天,小米也在暗中發力,用AI為現有業務賦能。

本次發布會在手機環節未提及太多AI,唯一提到與AI相關的是AI人像動態壁紙,能讓老照片動起來,一個不痛不癢的功能。只有介紹筆記本電腦REDMI Book Pro時重點強調了AI,比如AI加持的算力調度、AI視頻內容搜索、AI文檔處理、AI截圖直接搜索問答,同時新款智能音箱將搭載“超級小愛”,除了支持多輪對話、家電控制外,還實現了遠程控車。小米超級小愛已接入DeepSeek-R1模型,默認使用聯網搜索,輸入打開深度思考即可開啟。

小米在2023年4月成立了AI實驗室大模型團隊,一個月后,小米大語言模型MiLM正式通過大模型備案,逐步應用于小米汽車、手機、智能家居等產品中。雷軍曾表示“小米做大模型的思路可能和很多公司不太一樣,主力突破的方向是輕量化和本地部署”。

過去有媒體報道稱,小米正在著手搭建自己的GPU萬卡集群,將對AI大模型大力投入,而小米大模型團隊在成立時已有6500張GPU資源。當時有知情人士表示,該計劃已經施行數月之久。此外,雷軍親自出手從deepseek“挖人”的新聞沸沸揚揚,小米研發AI眼鏡也不斷傳出風聲,在發布會前曾有消息稱將在昨晚發布會上正式發布。

在研發投入上,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小米的研發支出達到60億元,研發人員數達到20,436人,占總數員工48.6%。此外,小米集團已在全球獲得超4.1萬件專利。雷軍在發布會上表示,小米在2025年的研發投入預計達300億,其中四分之一將投在AI及相關業務上。

 小米在研發上的投入。圖源:發布會直播

“人車家生態”是現在,通過小米SU7的成功和多年的生態布局,小米的財報越來越好看,而在AI敘事的疊加下,小米的未來也被資本市場更加看好。

2020年底,《經濟學人》曾提出過一個詞“Mi Time”,意指華為受到制裁后,小米將扛起國內智能手機的大旗,業界即將迎來小米時刻。但很長一段時間,從小米的業績來看并沒有實現這樣的愿景。

目前看,小米手機的高端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至少不用那么急了,小米汽車的成功,給小米開拓出更多戰略騰挪的空間,而“人車家全生態”的發展,或許能讓小米真正建立起難以被撼動的護城河。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宁县| 公安县| 齐河县| 元阳县| 政和县| 黎城县| 南华县| 屯门区| 柳河县| 嫩江县| 九寨沟县| 固安县| 阳城县| 喀什市| 安康市| 卢龙县| 英吉沙县| 永靖县| 安龙县| 福泉市| 易门县| 大田县| 永和县| 共和县| 宁明县| 长乐市| 图片| 石棉县| 罗定市| 建德市| 彭水| 德江县| 社旗县| 海门市| 周至县| 海丰县| 徐汇区| 达孜县| 绥棱县| 津市市| 清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