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開年,一場由AI芯片掀起的算力革命正席卷資本市場!從華為昇騰打破技術封鎖,到寒武紀季度業績暴增720%,科創板硬科技企業集體上演“業績狂飆”。
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指數(950180)近半年漲幅達48.3%,跟蹤該指數的科創AI ETF(588790)規模突破15億,成為資金搶灘AI核心資產的戰略高地。
今日(2025年2月28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下挫,全市場超4100只個股下跌,科創AIETF(588790)盤中價格創上市新高后,今日大幅回調,現跌超5%。第一重倉股寒武紀跌超6.79%,報741元。
科技巨輪滾滾向前,市場的每一次回調或是新周期的起點。這場由政策、技術、業績三重驅動的科技浪潮將如何演繹?
一、政策技術雙爆發:AI產業迎來“黃金拐點”
1. 政策端:國家級戰略密集落地,萬億資金注入AI基建
2024年四季度,《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2024-2030年)》重磅出臺,明確要求2025年AI核心產業規模突破8000億元。2025年1月,央行設立5000億元科技創新再貸款,重點支持智算中心、AI芯片研發項目。政策催化下,全國已有23個城市啟動千P級智算中心建設,僅2025年前兩月AI基建投資超1200億元。
2. 技術端:國產AI芯片彎道超車,寒武紀引爆“算力核彈”
2024年12月,寒武紀發布第五代云端智能芯片“思元590”,單卡算力較上代提升3倍,能效比達國際競品的1.8倍。搭載該芯片的阿里云智能算力集群,在Llama-3大模型訓練中實現訓練成本下降40%。更值得關注的是,2025年1月寒武紀與華為昇騰達成戰略合作,聯合推出“昇騰+思元”混合算力解決方案,已在中國移動5G網絡智能調度場景落地,單項目合同金額達3.8億元。
寒武紀2月27日發布業績快報顯示,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74億元,同比增長65.56%;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虧損4.43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收窄47.76%。根據寒武紀此前披露的2024年三季報推算,寒武紀在2024年第四季度實現了約9.89億元的營收,環比2024年第三季度的12054萬元大增720%;2024年第四季度,寒武紀實現歸母凈利潤2.81億元,這是寒武紀上市以來首次實現季度盈利。
國泰君安研報指出,寒武紀云端訓練芯片在國內互聯網巨頭滲透率超40%,2025年新增訂單有望突破50億元。
東吳證券表示,寒武紀國內AI芯片領軍者,隨著AI芯片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公司有望依托不斷擴展的產品布局和生態建設逐步搶占市場。我們預計公司2024-2026營業收入11.16 / 35.88 /54.12億元,對應當前PS估值292/91/60倍。截至目前,可比公司2024-2026年PS估值為52/36/28倍。我們認為公司作為國產AI芯片稀缺標的,有望同時受益于AI行業的蓬勃發展以及算力國產化的雙重邏輯,故可享受一定估值溢價。
二、硬核成分股“秀肌肉”:科創AI ETF(588790)的底氣
1. 芯片王者:寒武紀領銜,國產算力集群崛起
科創AI ETF前十大成分股中,AI芯片企業占據半壁江山:
寒武紀:2024年研發投入占比達68%,新一代邊緣端芯片“思元220”已批量用于蔚來汽車智能座艙;
中微公司:等離子刻蝕設備中標長江存儲30億元訂單,7nm制程良率追平國際巨頭;
瀾起科技:全球首發DDR5第二子代RCD芯片,市占率突破60%。
2. 應用先鋒:AI+千行百業進入兌現期
金山辦公:WPS AI企業用戶突破120萬家,帶動訂閱收入同比增長76%;
格靈深瞳:城市級AI視頻分析系統落地雄安新區,單項目創收4.2億元;
云從科技:“從容大模型”通過國家醫療AI三類證審批,搶占智慧診療高地。
三、資金瘋狂“押注未來”:科創AI ETF(588790)做對了什么?
截至2025年2月27日,科創AI ETF(588790)規模超15億元,自1月10日以來,已獲得超12.34億元資金流入,較1月9日規模增長14倍。
科創AIETF(588790)緊密跟蹤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指數(950180),半導體(41%)、計算機應用(29%)、高端裝備(18%)三大領域形成技術創新矩陣。前十大成分股涵蓋中芯國際、金山辦公、寒武紀等領軍企業,合計權重占比58.6%。
四、站在AI革命“奇點”:如何把握十年一遇的科技紅利?
當寒武紀的芯片點亮智算中心,當AI大模型重塑千行百業,科創AI ETF(588790)正成為布局硬科技的核心工具。近一月日均成交額超3億元,流動性居同類前列。投資者可通過定投或分批建倉方式,把握AI產業從“技術突破”到“商業變現”的長期紅利。
數據來源:上交所公告、Wind、上市公司2024年年報及2025年一季度業績預告(截至2025年2月28日)。成分股信息僅作指數說明,不構成投資建議。
風險提示:
基金不同于銀行儲蓄和債券等固定收益預期的金融工具,不同類型的基金風險收益情況不同,投資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資所產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擔基金投資所帶來的損失。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收益,基金凈值存在波動風險,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業績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的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投資者應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及《產品概要》等法律文件,及時關注本公司出具的適當性意見,各銷售機構關于適當性的意見不必然一致,本公司的適當性匹配意見并不表明對基金的風險和收益做出實質性判斷或者保證。基金合同中關于基金風險收益特征與基金風險等級因考慮因素不同而存在差異。投資者應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情況,結合自身投資目的、期限、投資經驗及風險承受能力謹慎決策并自行承擔風險,不應采信不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銷售行為及違規宣傳推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