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硅基研究室 kiki
ARK CEO木頭姐Cathie Wood曾說:“科技公司這個市場太狹小了,它只獎勵幾只股票”。
黃仁勛和英偉達就是AI浪潮下的「被獎勵者」,北京時間2月27日凌晨,英偉達再次交出一份超華爾街分析師預期的最新財報——2025財年第四財季(對應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英偉達收入393.3億美元,同比增長78%,凈利潤220.9億美元,同比增長80%。
也就是說整個2025財年,英偉達總營收為1305億美元,凈利達到729億美元,同比都達三位數增長。
而此前因DeepSeek產生的「恐慌」似乎也被英偉達的業績表現撫平,目前其市值已重回3.2萬億美元。
在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上,英偉達高管再度盛贊DeepSeek,黃仁勛說:“DeepSeek-R1點燃了全球的熱情,這是一項出色的創新,但更重要的是,它開源了世界一流的推理AI模型,或者說思路鏈和強化學習技術”。
這不是黃仁勛第一次提到DeepSeek,此前他在一場活動中針對投資者恐慌就說:“投資者從DeepSeek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進步中獲得了錯誤的信息?!?/p>
黃仁勛或許想表達是,他比任何人都懂DeepSeek,這位「營銷大師」也更擅長借「DeepSeek的勢」而行。
1、還是AI大贏家,但營收火車頭增速放緩
游戲業務降,數據中心業務升,是英偉達基本面的核心邏輯,兩大業務收入合計占比常年占英偉達整體營收的九成多。
最新季度,數據中心業務已占英偉達整體營收的91%,同比增長93.3%,拉長時間線看,這也是占比首次超過九成。
換句話說,英偉達的規?;鲩L靠的還是「AI基建」——數據中心。
影響這一營收火車頭動力的有兩大核心因素:一是英偉達的AI芯片是否足夠給力?二是下游的客戶包括云廠商、科技巨頭等有沒有意愿大力投資。
雖然在財報電話會上,英偉達管理層反復提到,最新AI芯片Blackwell的銷量「超出預期」,為數據中心貢獻增量,給本季度帶來了110億美元的收入。此前據The Information報道,微軟、亞馬遜、谷歌和Meta均已向Blackwell服務器下了超100億美元的訂單。
強調自研芯片的大型科技公司們仍嚴重依賴英偉達,特別海外云廠需要建立龐大的計算集群,以算力儲備領先競爭對手,而英偉達先進AI芯片的優勢是「最低的總擁有成本」。如黃仁勛所說,雖然其他芯片可能更便宜,但需要綜合到考慮性能和運行成本。
算筆總賬的話,英偉達GPU提供的單位成本是更低的,特別對于強調能耗的數據中心而言,巨頭更關注的是芯片的「能效比」。
但盡管芯片足夠給力、下游客戶也愿意買單,但從財報看,英偉達數據中心業務的增長已明顯放緩,結束了六個季度以來連續保持的「三位數高增」,環比下降趨勢也十分顯著。
當然,這也是正?,F象。
首先,當數據中心業務從十億級規模邁向百億級,增長自然會變得更難,因為量級不一樣。
其次,也和下游客戶的資本支出和擴張周期有關。我們自《「DeepSeek恐慌」,為何難擋微軟們瘋狂撒錢?》提到,盡管云廠商仍在大舉布局AI基建,但相對增長也會放緩。
管理層在下一季業績指引中也暗示了類似的情況,預計季度營收增長率將降至65%,為近幾個季度的最低水平。
這也意味著,人們需要管理對英偉達的「增長預期」——會增長,但暴漲的年代已經過去了。
2、黃仁勛比誰都想成為DeepSeek的「知心人」
作為英偉達浪潮中的「黑天鵝」,DeepSeek所引發的投資者質疑,曾一度使英偉達市值縮水超6000億美元。
市場對英偉達的質疑其實集中在英偉達在推理端的統治力,昆侖萬維CEO方漢此前在一場直播中提到:“(英偉達)之前一路高漲的股價,是因為所有投資者都是賭他的訓練卡。”
但在推理側,DeepSeek用「軟硬兼施」等一系列的算法和工程創新,極致壓榨GPU資源,也做到了和過去「堆算力」的相同效果,在任務更明確、強調效率的推理場景下,人們會關注推理芯片的「性價比」——既可以繼續使用英偉達的高價GPU,也可以轉向他的競爭對手——AMD、英特爾或者是FPGA、ASIC等專用芯片。
國泰君安就指出,ASIC針對特定場景設計,有配套的軟硬件全棧生態,雖然目單顆ASIC算力相比最先進的GPU仍有差距,但整個ASIC集群的算力利用效率可能更高,同時還具備明顯的價格、功耗優勢。
行云集成電路的創始人季宇(知乎博主mackler)也提到一個觀點,大模型推理對于算力、內存容量、內存帶寬、互聯帶寬、IO帶寬、靈活性、可編程性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本身也給AI Infra帶來了更多機會。
他提到:“英偉達目前的解決方案是單機多卡,以及多機組成一個同構的超級系統,同時維持各個維度的指標都沖到第一。今天在這種物理層面都拉到極致的需求下,在大模型復合的workload極其割裂的需求下,實際上異構的系統是具有更高的上限,也更能打破NVidia塑造的全方位第一的神話?!?/p>
Arm CEO Rene Haas在接受采訪也直言,針對執行相對低強度任務的推理芯片需求爆發,將為英偉達的挑戰者提供機會。“其他AI芯片的銷量實現大幅增長只是時間問題”。他說。
近幾個月來,新的推理芯片公司的數量和融資支持都在增加。芯片初創公司Tenstorrent宣布獲得近7億美元的融資,而Etched去年宣布獲得1.2億美元的新融資。此前一家名為Groq的初創公司更是揚言「三年之內趕超英偉達」。
圖源:Etched 官網
不過,英偉達和黃仁勛顯然也沒閑著,所有這些預測都要加上一個前提——「長期來看」。
除了黃仁勛本人借DeepSeek反復營銷外,英偉達的反應速度其實非???。
首先,DeepSeek沒有繞過英偉達CUDA生態,但他們十分了解也擅長利用CUDA生態,意識到這一點的英偉達,一直也在優先適配DeepSeek。
近日針對DeepSeek-R1本地化部署,英偉達就開源了首個基于Blackwell架構的優化方案——DeepSeek-R1-FP4,DeepSeek在昨天開源了DeepEP通信庫,英偉達下午將其集成到了自家的分布式計算框架Megatron-LLM里。
其次,DeepSeek以開源加成本推動模型的商品化,本質上也在推動推理算力市場規模擴張,這對本就希望市場越做越大的英偉達來說,當然也是更是好事。
至少從目前來看,能影響英偉達的還是只有他自己,一個是老生常談的產能和供應鏈問題,這主要是和臺積電的協作。此前媒體報道,英偉達最新的 Blackwell架構GPU芯片已包下臺積電今年超過七成的CoWoS-L先進封裝產能,出貨量預計每季環比增長20%以上。
另一個是產品路線圖。據目前英偉達公開的Blackwell后三代路線圖——Blackwell Ultra(2025年),Rubin(2026年),Rubin Ultra(2027年)。財報電話會上,黃仁勛提到英偉達早期生產Blackwell時遇到問題,并稱已經吸取了教訓,確認了Blackwell Ultra發布仍按計劃進行。
在科技行業,當一個公司成為巨頭,它所面臨的風險更大,而非更小,不僅僅是因為每一代技術更迭的不確定性,更關鍵的還有它應對競爭所做出的變化,對英偉達來說,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