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交所披露,無錫先導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先導智能”,代碼:300450.SZ)遞表港交所主板,中信證券、摩根大通為其聯席保薦人。
據了解,先導智能此次IPO可能融資約5億美元,約合36.27億元人民幣。若成功上市,先導智能將繼2015年在深圳創業板上市后,實現雙重主要上市。
公開資料顯示,先導智能創立于2002年,是一家新能源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服務商,業務涵蓋鋰電池智能裝備、光伏智能裝備、3C智能裝備、智能物流、汽車產線、氫能智能裝備、激光精密加工裝備等領域。
據了解,此次赴港IPO之前,先導智能曾在2024年2月籌劃境外發行全球存托憑證(GDR),并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計劃募集資金不超過10億元,用于德國和無錫的研發及制造項目。今年1月份,先導智能宣布終止上述計劃,轉而謀求赴港上市。
招股書顯示,先導智能此次赴港上市是為滿足公司在新能源智能裝備領域的全球化發展需要,深入推進公司全球化戰略布局,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進一步提升公司的全球品牌知名度及綜合競爭力,鞏固行業地位。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按2024年訂單價值計,先導智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智能裝備及解決方案提供商、占據全球市場9.1%的份額,較2023年增長3.3個百分點。按2024年訂單價值計,該公司于鋰電池智能裝備的全球市場份額及鋰電池智能物流裝備的全球市場份額分別為22.4%及23.8%。
隨著新能源行業的高速發展,近幾年先導智能的業績也實現了高速增長。不過隨著2024年光伏儲能行業迎來全面“滑鐵盧”,作為依附于光伏儲能行業發展的光伏裝備企業,公司也迎來了公司近10年以來,最大的業績下滑。
業績表現上,先導智能業績持續下滑。2024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7.52億元,同比下降18.82%;歸母凈利潤4.59億元,同比下降61.74%。
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91.12億元,同比下降30.90%;歸母凈利潤6.08億元,同比下降73.81%。
2025年1月27日,先導智能發布2024年業績預告,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2.1億元- 3.1億元,同比大幅下降88%- 83%。在業績預告中,先導智能表示,年度內國內下游市場需求放緩,客戶設備驗收節奏有所延遲,受此影響,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同比有所下降。
業績大幅下滑的背后,也讓先導智能在多個方面存在風險。
債務上,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先導智能短期借款較上年末增加1554.36%,占公司總資產比重上升8.3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先導智能2024年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5.89億元,上年同期為-14.65億元,現金流量比率持續為負。
短期借款的大幅增加,現金流量凈額的持續為負,這也意味著公司在短期內需要償還的債務增多,利息支出也會相應增加,疊加資金流的問題,無疑加重公司的財務負擔。
值得一提的是,在應收賬款上,2024年上半年,先導智能的應收賬款已達約 91.85 億元,占總資產比重的27.80%。到2024年三季度末,應收賬款直接增長至92.79億元,同比增長64.7%,進一步攀升。
如此龐大的應收賬款,嚴重影響了公司的資金回籠速度。大量資金被客戶占用,使得公司資金周轉周期變長,資金使用效率降低。
面對節節攀升的應收賬款,先導智能也陷入催討應收賬款的泥潭。2024年,先導智能與中科云網等跨界光伏企業,因為合同問題對簿公堂,要求支付剩余款項。
查詢公告了解發現,先導智能與中科云網于 2023 年6 月 16 日簽訂《購銷合同書》,合同含稅總價款為3,537 萬元。上述合同約定了貨款的支付時間和方式,約定了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及違約責任,但中科云網未按約支付發貨款 1061.1 萬元。
如此來看,先導智能財務數據惡化之下,一邊在催款昔日“金主”,一邊在尋求港股上市,解決資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