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一位投資人自述:我投到云深處,但錯過了DeepSeek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一位投資人自述:我投到云深處,但錯過了DeepSeek

這一波輿論流量受益最大的可能是宇樹科技和云深處。

圖片來自銀杏谷資本官微

界面新聞記者 | 楊冰柯

界面新聞編輯 | 彭朋

深圳某區書記大年初三給我打電話請教杭州六小龍的情況,討論深圳和杭州的區位關系,應該在機器人產業如何布局,政府應該做什么,市場應該做什么,實驗室應該做什么,區政府一把手還是很勤奮和專業的。深圳在供應鏈和人才鏈上本來就有優勢,未來的人工智能產業,深圳和杭州可以比翼雙飛,銀杏谷資本董事長陳向明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杭州六小龍的爆火引發了南京、蘇州等多個城市反思,不僅杭州六小龍相關產業鏈上市公司股價一飛沖天,其背后的投資機構也被廣泛關注。

銀杏谷資本在天使輪就投資了杭州六小龍之一的云深處,搏到了一把杭州城運,銀杏谷資本和創始人陳向明也被更廣泛地推到了臺前。

銀杏谷資本起源于士蘭微電子的投資部,投資團隊來自具有半導體基因的士蘭創投。創始人陳向明本碩博都就讀于浙江大學,除了深厚的浙大經歷,他與阿里云也有著密切的關系,還是浙江天使投資專業委員會主席。十幾年來,銀杏谷資本累計投資了400多家早期科技類企業,其中上市企業近30家,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有10家。

銀杏谷資本董事長陳向明

225日,界面新聞記者來到了西湖風景區翁家山山頂的銀杏谷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向明接受了界面新聞記者專訪,分享了他投資云深處的淵源、杭州六小龍引起的投資界反思、人工智能第一城的爭奪等經歷與思考。

界面新聞:銀杏谷資本當初是怎么投到云深處天使輪的?

陳向明:我對浙江大學比較了解,浙大控制學院和計算機學院都很厲害,人才輩出,從科技成果轉化角度,我們一直在關注浙大這兩個學院的動向。

在浙大控制學院,我們已經投了4代人了。第一代是褚健教授的中控技術,現在已經在科創板上市了。第二代是熊蓉教授的迦智科技,是國內AGV的龍頭企業。第三代是朱秋國老師的云深處。第四代是高飛老師的微分智飛,幾個90后、00后的博士,在GPS拒止情況下,群體無人機的自主控制問題研究上在國內遙遙領先。同時,我們與控制學院副院長、浙大湖州研究院院長許超教授有不定期的討論。

投資到云深處,第一,得益于我們對控制學院的系統性的跟蹤,而不是碎片化投資。我們已經投了朱秋國的老師,接下去投同一個實驗室里的項目,這樣更容易成功。

第二,2013年開始,朱秋國等幾個年輕人拿了世界機器人足球比賽一等獎,打敗了全球計算機學院最頂尖學府卡耐基梅隆大學,這個成為我們投資朱秋國的線索。在比賽上獲獎的人,他不僅是paper做的好,也有工程化實現了,離商業閉環會更近一些。

第三,當時四足機器人還沒有人關注。我們找到朱秋國聊項目時,他給我們的感覺是一個很實在的老師,非常謙虛,沒有特別大的敘事,故事講的也沒有那么娓娓動人。但是其實他在四足機器人上展示了非常強的控制能力。

第四,對比當時我們在關注的波士頓機器人,波士頓機器人液壓的方式負重好但不夠靈活、成本高,朱秋國團隊用電機替代液壓,和中國產業背景和電機發展路徑相匹配。當時的判斷事后被證明是對的,后面波士頓動力也轉成用電機來驅動。

界面新聞:銀杏谷資本投資的云深處火了之后,公司有沒有什么變化?

陳向明:原來我們投早投小投科技也沒人關注,云深處火了后,我們的關注度高了。這也是給我們一個信心和鼓勵,說明投科技從早開始投是一件正確的事情。

原來我們做了正確而難的事,朱秋國在2018年時沒人關注,沒人愿意給投錢,估值只有四五千萬?,F在,社會資源匹配,更多人意識到投科技很重要。投早投小投科技慢慢會變成一件正確而容易的事。

更多云深處這樣的創業公司起來了,才真正可以說科技推動了產業發展,才真正有各種新質生產力公司落地開花結果。

界面新聞:銀杏谷資本投早投小投科技戰略是怎么來的?對于投資,公司的決策依據是什么?

陳向明:我們2013年成立銀杏谷資本的時候,是幾個傳統制造業企業設立的。當時想的是傳統制造業里面的老錢騰出一定比例去孵化科學技術,既為自身產業轉型服務,也為中國制造業升級做一些探索。

我們投資團隊來自士蘭微,士蘭微就是從創業公司做起的。當時我們就決定要投比半導體更興奮的行業,投有士蘭微年輕影子的創業團隊。

所以,銀杏谷資本成立時,董事會上就確定了投早投小投科技的戰略。

早期投資需要擁抱風險,最困擾我的不是投錯了什么,而是錯過了什么。這決定了公司的組織建設、人員結構和投資經理每天的工作軌跡。

界面新聞:是否有投資錯誤導致您壓力大的時候?

陳向明:我壓力一直很大。今天大家很關注我,我壓力也是很大。

投資需要商業閉環,不是慈善。一開始,我們講情懷多一些,商業考慮少一些,有過很多教訓。

比如我們投云深處的時候也可以同時投宇樹,但當時覺得云深處的技術團隊更強。現在宇樹商業上比云深處還成功。我們士蘭微出身,對芯片很了解,但是我們錯過了國內GPU第一輪投資機會。我們也投了很多數字政府項目中的明星企業,但今天看這種項目商業閉環沒有走通,收入盈利是不可持續的。前段時間,讓我特別焦慮的是要不要再投資大模型公司,會不會錯過大模型的快車。今天看來,倒是高位追投大模型公司的人,又變得很焦慮了。投資就是這樣,投不投都會很焦慮。

我的挑戰在投早投小投科技的topic上,怎么把情懷和商業閉環兩者結合起來,只有商業閉環了,科技才會變成生產力,公司才有良性發展。

界面新聞:如何看云深處外的另外五條龍,從投資方角度看,有沒有什么遺憾?

陳向明:杭州六小龍概念后,我們很認真分析檢討過,很多機會都是擦肩而過,有些事因為認知不夠,有些是短視商業遮蓋了雙眼。

兩條龍是首先排除掉的,DeepSeek自身公司完成了商業閉環,不需要投資人。游戲科學投資人是英雄互娛,是他的合作伙伴投資,是供應鏈相關方的,也不會有投資機會。

群核科技怎么利用大模型、AIGC來轉型升級,既是挑戰也是機會。強腦科技在非侵入式的腦機接口上做的非常棒,它未來一定要進入侵入式,馬斯克用的也是侵入式。

這一波輿論流量受益最大的可能是宇樹科技和云深處。真正代表未來的可能就是機器人,機器人又處于產業剛開始的階段,未來機器人產業從零到一、從一到十是確定事件。

從投資角度看,早期投資公司在里面扮演的角色微不足道。投資機構要為社會做貢獻,為產業的發展做貢獻。你是真正推動他,肯定要在企業前期困難的時候投資他,而不是最后一輪投進去。這對投資機構是個反省。投資公司如果要搭上下一代的經濟快車,自身扮演的角色要變一變。

投資人要投身到那些會影響戰役勝敗的節點上,而不是跟勝利沒有關系的節點上,打完勝仗再給他錢”。要把錢投放到效率最高的環節上。

界面新聞:怎么看待杭州AI人才供需這個問題?

陳向明:人工智能人才一直是供不應求,國內有人工智能專業的學校其實不多,能夠匹配這波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人工智能人才就更少了。浙大作為綜合性大學相對來說有很大優勢。梁文峰畢業于浙大信電學院,他對物理層的底層理解會使他比簡單學人工智能的人有更大優勢。同時,杭州因為有阿里云、海康衛視,全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來這里就業的還蠻多的。所以,杭州人工智能人才有一定的密度。有一定密度才可能產生DeepSeek等六小龍這樣一批公司。如果密度不夠,那這種發生可能是偶然性的。

界面新聞:誰有可能成為人工智能第一城?

陳向明:北京我不看好。DeepSeek引發全球的關注是因為他找到了創新的路徑,以更低的成本更尖銳的方式去呈現一些東西,梁文峰的創業本身就是一個創新。這在按部就班的北京肯定不行。北京可能更好的是打陣地戰,梁文峰更像打游擊戰,扮演尖刀連的角色,這與浙江的創新文化很匹配。這種創新文化就像是民企,浙大跟清華、北大相比也更像民企。

我覺得深圳可能可以跟杭州比翼雙飛,深圳某區書記在大年初三給我打電話請教杭州六小龍的情況,跟我一起討論深圳和杭州的關系,應該在機器人領域如何布局,政府應該做什么,市場應該做什么,實驗室應該做什么。另外,深圳產業足夠肥沃,又有華為和大疆類似的硬件企業,是一個制造業產業密集,人工智能人才密集的區域,一定會成為人工智能創新的區域。

前幾天,廣東省省委書記主持召開了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發展座談會,還專門請了王堅院士去參加,想聽聽之江實驗室的發展對廣東有什么啟示。

省委的主要領導和區委主要領導足夠有敏感性、有胸懷,從這種角度看,粵港澳有很大機會。

杭州最大的優勢是比較寬松,容錯性較高,是無為勝過有為的最好詮釋。DeepSeek起來,反應了金融量化人才是有科技情懷的。做量化賺的錢,他去買了卡,做成轟動世界的大模型。杭州政府他很寬容,對有爭議的量化很寬容,讓他有挺好的自由發展的空間。從另外一個視角看,也是因為杭州的寬容,讓一個量化公司做出了轟動世界的大模型。

杭州在大模型上除了DeepSeek以外,還有阿里大生態里的通義大模型,以及之江實驗室的地球科學大模型GeoGPT。這是完全不同背景和機制里出現的三種大模型,而且都有一定的競爭力。杭州的寬容和多樣性,孕育了三種機制下的大模型,加固了杭州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力。

杭州以前互聯網太輝煌了,掩蓋了人工智能、制造業、硬科技的光芒,六小龍的出現向世界詮釋了互聯網產業和其它行業是共同發展的。

當然,杭州也不能驕傲,政府、企業、創業者在這種鼓舞激勵中應該把難而正確的事變成正確而容易的事,讓杭州再上一個新征程。

但杭州的成功并不意味著深圳就不能成功,我相信長三角和粵港澳兩個地方都可以成功,杭州和深圳可以比翼雙飛。

界面新聞:您一直沒提上海,您覺得上海在這方面沒有優勢嗎?

陳向明:我覺得上海太成熟了,一個太成熟的區域,可能對新東西的容錯性就沒那么好,相對新東西就機會會少一點。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優勢。上海和杭州本身就是一體的。上海把人工智能其他要素構建好,上海做總鏈主,把杭州納入到鏈條里面去,杭州的成功也是上海的成功,這樣也是個很好的選擇。比如說人工智能在金融上的發展以及人工智能在城市治理上的應用,上海就應該扮演重要角色。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一位投資人自述:我投到云深處,但錯過了DeepSeek

這一波輿論流量受益最大的可能是宇樹科技和云深處。

圖片來自銀杏谷資本官微

界面新聞記者 | 楊冰柯

界面新聞編輯 | 彭朋

深圳某區書記大年初三給我打電話請教杭州六小龍的情況,討論深圳和杭州的區位關系,應該在機器人產業如何布局,政府應該做什么,市場應該做什么,實驗室應該做什么,區政府一把手還是很勤奮和專業的。深圳在供應鏈和人才鏈上本來就有優勢,未來的人工智能產業,深圳和杭州可以比翼雙飛,銀杏谷資本董事長陳向明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杭州六小龍的爆火引發了南京、蘇州等多個城市反思,不僅杭州六小龍相關產業鏈上市公司股價一飛沖天,其背后的投資機構也被廣泛關注。

銀杏谷資本在天使輪就投資了杭州六小龍之一的云深處,搏到了一把杭州城運,銀杏谷資本和創始人陳向明也被更廣泛地推到了臺前。

銀杏谷資本起源于士蘭微電子的投資部,投資團隊來自具有半導體基因的士蘭創投。創始人陳向明本碩博都就讀于浙江大學,除了深厚的浙大經歷,他與阿里云也有著密切的關系,還是浙江天使投資專業委員會主席。十幾年來,銀杏谷資本累計投資了400多家早期科技類企業,其中上市企業近30家,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有10家。

銀杏谷資本董事長陳向明

225日,界面新聞記者來到了西湖風景區翁家山山頂的銀杏谷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向明接受了界面新聞記者專訪,分享了他投資云深處的淵源、杭州六小龍引起的投資界反思、人工智能第一城的爭奪等經歷與思考。

界面新聞:銀杏谷資本當初是怎么投到云深處天使輪的?

陳向明:我對浙江大學比較了解,浙大控制學院和計算機學院都很厲害,人才輩出,從科技成果轉化角度,我們一直在關注浙大這兩個學院的動向。

在浙大控制學院,我們已經投了4代人了。第一代是褚健教授的中控技術,現在已經在科創板上市了。第二代是熊蓉教授的迦智科技,是國內AGV的龍頭企業。第三代是朱秋國老師的云深處。第四代是高飛老師的微分智飛,幾個90后、00后的博士,在GPS拒止情況下,群體無人機的自主控制問題研究上在國內遙遙領先。同時,我們與控制學院副院長、浙大湖州研究院院長許超教授有不定期的討論。

投資到云深處,第一,得益于我們對控制學院的系統性的跟蹤,而不是碎片化投資。我們已經投了朱秋國的老師,接下去投同一個實驗室里的項目,這樣更容易成功。

第二,2013年開始,朱秋國等幾個年輕人拿了世界機器人足球比賽一等獎,打敗了全球計算機學院最頂尖學府卡耐基梅隆大學,這個成為我們投資朱秋國的線索。在比賽上獲獎的人,他不僅是paper做的好,也有工程化實現了,離商業閉環會更近一些。

第三,當時四足機器人還沒有人關注。我們找到朱秋國聊項目時,他給我們的感覺是一個很實在的老師,非常謙虛,沒有特別大的敘事,故事講的也沒有那么娓娓動人。但是其實他在四足機器人上展示了非常強的控制能力。

第四,對比當時我們在關注的波士頓機器人,波士頓機器人液壓的方式負重好但不夠靈活、成本高,朱秋國團隊用電機替代液壓,和中國產業背景和電機發展路徑相匹配。當時的判斷事后被證明是對的,后面波士頓動力也轉成用電機來驅動。

界面新聞:銀杏谷資本投資的云深處火了之后,公司有沒有什么變化?

陳向明:原來我們投早投小投科技也沒人關注,云深處火了后,我們的關注度高了。這也是給我們一個信心和鼓勵,說明投科技從早開始投是一件正確的事情。

原來我們做了正確而難的事,朱秋國在2018年時沒人關注,沒人愿意給投錢,估值只有四五千萬?,F在,社會資源匹配,更多人意識到投科技很重要。投早投小投科技慢慢會變成一件正確而容易的事。

更多云深處這樣的創業公司起來了,才真正可以說科技推動了產業發展,才真正有各種新質生產力公司落地開花結果。

界面新聞:銀杏谷資本投早投小投科技戰略是怎么來的?對于投資,公司的決策依據是什么?

陳向明:我們2013年成立銀杏谷資本的時候,是幾個傳統制造業企業設立的。當時想的是傳統制造業里面的老錢騰出一定比例去孵化科學技術,既為自身產業轉型服務,也為中國制造業升級做一些探索。

我們投資團隊來自士蘭微,士蘭微就是從創業公司做起的。當時我們就決定要投比半導體更興奮的行業,投有士蘭微年輕影子的創業團隊。

所以,銀杏谷資本成立時,董事會上就確定了投早投小投科技的戰略。

早期投資需要擁抱風險,最困擾我的不是投錯了什么,而是錯過了什么。這決定了公司的組織建設、人員結構和投資經理每天的工作軌跡。

界面新聞:是否有投資錯誤導致您壓力大的時候?

陳向明:我壓力一直很大。今天大家很關注我,我壓力也是很大。

投資需要商業閉環,不是慈善。一開始,我們講情懷多一些,商業考慮少一些,有過很多教訓。

比如我們投云深處的時候也可以同時投宇樹,但當時覺得云深處的技術團隊更強?,F在宇樹商業上比云深處還成功。我們士蘭微出身,對芯片很了解,但是我們錯過了國內GPU第一輪投資機會。我們也投了很多數字政府項目中的明星企業,但今天看這種項目商業閉環沒有走通,收入盈利是不可持續的。前段時間,讓我特別焦慮的是要不要再投資大模型公司,會不會錯過大模型的快車。今天看來,倒是高位追投大模型公司的人,又變得很焦慮了。投資就是這樣,投不投都會很焦慮。

我的挑戰在投早投小投科技的topic上,怎么把情懷和商業閉環兩者結合起來,只有商業閉環了,科技才會變成生產力,公司才有良性發展。

界面新聞:如何看云深處外的另外五條龍,從投資方角度看,有沒有什么遺憾?

陳向明:杭州六小龍概念后,我們很認真分析檢討過,很多機會都是擦肩而過,有些事因為認知不夠,有些是短視商業遮蓋了雙眼。

兩條龍是首先排除掉的,DeepSeek自身公司完成了商業閉環,不需要投資人。游戲科學投資人是英雄互娛,是他的合作伙伴投資,是供應鏈相關方的,也不會有投資機會。

群核科技怎么利用大模型、AIGC來轉型升級,既是挑戰也是機會。強腦科技在非侵入式的腦機接口上做的非常棒,它未來一定要進入侵入式,馬斯克用的也是侵入式。

這一波輿論流量受益最大的可能是宇樹科技和云深處。真正代表未來的可能就是機器人,機器人又處于產業剛開始的階段,未來機器人產業從零到一、從一到十是確定事件。

從投資角度看,早期投資公司在里面扮演的角色微不足道。投資機構要為社會做貢獻,為產業的發展做貢獻。你是真正推動他,肯定要在企業前期困難的時候投資他,而不是最后一輪投進去。這對投資機構是個反省。投資公司如果要搭上下一代的經濟快車,自身扮演的角色要變一變。

投資人要投身到那些會影響戰役勝敗的節點上,而不是跟勝利沒有關系的節點上,打完勝仗再給他錢”。要把錢投放到效率最高的環節上。

界面新聞:怎么看待杭州AI人才供需這個問題?

陳向明:人工智能人才一直是供不應求,國內有人工智能專業的學校其實不多,能夠匹配這波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人工智能人才就更少了。浙大作為綜合性大學相對來說有很大優勢。梁文峰畢業于浙大信電學院,他對物理層的底層理解會使他比簡單學人工智能的人有更大優勢。同時,杭州因為有阿里云、??敌l視,全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來這里就業的還蠻多的。所以,杭州人工智能人才有一定的密度。有一定密度才可能產生DeepSeek等六小龍這樣一批公司。如果密度不夠,那這種發生可能是偶然性的。

界面新聞:誰有可能成為人工智能第一城?

陳向明:北京我不看好。DeepSeek引發全球的關注是因為他找到了創新的路徑,以更低的成本更尖銳的方式去呈現一些東西,梁文峰的創業本身就是一個創新。這在按部就班的北京肯定不行。北京可能更好的是打陣地戰,梁文峰更像打游擊戰,扮演尖刀連的角色,這與浙江的創新文化很匹配。這種創新文化就像是民企,浙大跟清華、北大相比也更像民企。

我覺得深圳可能可以跟杭州比翼雙飛,深圳某區書記在大年初三給我打電話請教杭州六小龍的情況,跟我一起討論深圳和杭州的關系,應該在機器人領域如何布局,政府應該做什么,市場應該做什么,實驗室應該做什么。另外,深圳產業足夠肥沃,又有華為和大疆類似的硬件企業,是一個制造業產業密集,人工智能人才密集的區域,一定會成為人工智能創新的區域。

前幾天,廣東省省委書記主持召開了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發展座談會,還專門請了王堅院士去參加,想聽聽之江實驗室的發展對廣東有什么啟示。

省委的主要領導和區委主要領導足夠有敏感性、有胸懷,從這種角度看,粵港澳有很大機會。

杭州最大的優勢是比較寬松,容錯性較高,是無為勝過有為的最好詮釋。DeepSeek起來,反應了金融量化人才是有科技情懷的。做量化賺的錢,他去買了卡,做成轟動世界的大模型。杭州政府他很寬容,對有爭議的量化很寬容,讓他有挺好的自由發展的空間。從另外一個視角看,也是因為杭州的寬容,讓一個量化公司做出了轟動世界的大模型。

杭州在大模型上除了DeepSeek以外,還有阿里大生態里的通義大模型,以及之江實驗室的地球科學大模型GeoGPT。這是完全不同背景和機制里出現的三種大模型,而且都有一定的競爭力。杭州的寬容和多樣性,孕育了三種機制下的大模型,加固了杭州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力。

杭州以前互聯網太輝煌了,掩蓋了人工智能、制造業、硬科技的光芒,六小龍的出現向世界詮釋了互聯網產業和其它行業是共同發展的。

當然,杭州也不能驕傲,政府、企業、創業者在這種鼓舞激勵中應該把難而正確的事變成正確而容易的事,讓杭州再上一個新征程。

但杭州的成功并不意味著深圳就不能成功,我相信長三角和粵港澳兩個地方都可以成功,杭州和深圳可以比翼雙飛。

界面新聞:您一直沒提上海,您覺得上海在這方面沒有優勢嗎?

陳向明:我覺得上海太成熟了,一個太成熟的區域,可能對新東西的容錯性就沒那么好,相對新東西就機會會少一點。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優勢。上海和杭州本身就是一體的。上海把人工智能其他要素構建好,上海做總鏈主,把杭州納入到鏈條里面去,杭州的成功也是上海的成功,這樣也是個很好的選擇。比如說人工智能在金融上的發展以及人工智能在城市治理上的應用,上海就應該扮演重要角色。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聂拉木县| 九龙县| 玉环县| 永城市| 漠河县| 竹山县| 高州市| 繁峙县| 江孜县| 永寿县| 阜新市| 黔江区| 扬中市| 大冶市| 黔西县| 温泉县| 固阳县| 卢湾区| 潍坊市| 铜梁县| 九寨沟县| 诸城市| 泰和县| 潮安县| 会理县| 林芝县| 乐亭县| 通州区| 巴彦淖尔市| 鲁甸县| 镇原县| 吐鲁番市| 清丰县| 新乐市| 斗六市| 祁连县| 崇信县| 息烽县| 福安市| 长海县|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