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成為了中國最大的鈮資源基地。
據《湖北日報》2月26日消息,去年在湖北省竹山、竹溪兩地發現的氧化鈮礦區資源量達到253.8萬噸,占全國儲量54%,使該省成為了全國最大的鈮資源戰略基地。
鈮礦是一種稀有金屬,具有吸氣、耐腐蝕、超導性、單極導電性等特性,應用于航空航天、國防軍工及核能等領域,屬于重要的戰略資源。
目前,我國已經探明470萬噸鈮資源量,在世界排名第二,集中分布在內蒙古白云鄂博、湖北兩竹地區、江西宜春、新疆拜城、陜西華陽川等地區。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鈮資源消費國,長期面臨鈮資源供應不足的問題。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進口鈮鐵4.29萬噸,同比增長9.7%。其中,從巴西進口鈮鐵總量占總進口量比重達96%。
湖北省竹山和竹溪兩地鈮礦的發現,將有助于進一步降低鈮資源的對外依存度。
除了鈮礦資源大幅增加之外,今年中國在鈮礦高效利用關鍵技術方面也實現了突破。
今年1月,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消息稱,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實施以來,該局聯合湖北省人民政府開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區廟埡超大型鈮-稀土礦綜合利用技術攻關,攻克了鈮資源高效利用關鍵核心技術,將盤活鈮資源92.9萬噸,實現廟埡超大型鈮-稀土礦床經濟利用。
據介紹,鄂西北鈮資源綜合利用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和推廣應用,將為中國低品位難利用鈮資源提供經濟可行的技術路徑,對國內鈮資源自給自足,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