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獨角金融 謝美浴
編輯 | 付影
2024年6月,IPO“釘子戶”東莞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莞證券”)開始“海選”總經理,8個月過去,靴子終于落地。
2月19日,東莞證券發布關于總經理發生變動的公告,同意聘任楊陽為公司總經理。履歷顯示,楊陽擁有豐富的國內外金融從業經歷,加入東莞證券之前,其任招商證券資管總經理。
與此同時,東莞證券股權結構也即將生變——公司第一大股東錦龍股份(000712.SZ)擬轉讓所持20%的股權給東莞金控集團和東莞控股。股權轉讓完成后,東莞市國資委通過旗下企業實際控制東莞證券75.4%的股權,成為絕對控股股東。
作為一家成立于1988年的老牌券商,東莞證券的上市之路可謂“一波三折”,2024年9月更新《招股書》后仍在等候問詢結果。此番“新帥”上任,能否助推東莞證券實現上市夢?
1、“海選”8個月,新任總經理什么來頭?
2024年5月8日,東莞證券原總裁潘海標離任,此后董事長陳照星在公司聘任新的總裁前代為履行總裁職務。
公開信息顯示,潘海標是東莞證券的“老將”,加入東莞證券已有20年之久,曾歷任證券營業部經理、副總經理等職務。潘海標自2012年起擔任東莞證券副總裁,擔任副總裁8年后于2020年10月升任總裁一職。
到2024年6月,東莞證券面向全國拋出招聘高管計劃,公開招聘公司總經理及副總經理。
彼時東莞證券的招聘公告要求,總經理年齡在48周歲以下,具有12年以上證券、銀行、保險、信托、期貨等相關金融行業工作經驗;擔任券商高級管理人員不少于3年,在A類A級及以上券商擔任高級管理人員3年以上者或擔任券商總裁2年及以上者優先考慮。
副總經理則需要協助總經理參與公司經營管理決策,分管公司自營業務(含權益投資、固收投資、量化投資等);組織制定并推動落實自營業務年度經營計劃,實現經營目標;洞察行業趨勢,打造自營業務核心競爭力等。
時隔8個月,出生于1974年的楊陽獲聘東莞證券總經理;王煒獲聘副總經理。
簡歷顯示,楊陽擁有豐富的金融從業經歷,曾先后在美國貝爾斯登公司、美國HBK投資集團、美國城堡投資集團、美國高盛集團等國際知名金融機構擔任電子交易部分析師和量化交易分析師等職位;回國后,楊陽又先后在嘉實基金、嘉實國際資管、安信證券、華鑫證券等多家國內金融企業擔任指數投資主管、總助、副總經理等要職。
而加入東莞證券之前,楊陽在2022年5月至2023年7月期間擔任招商證券資管董事長,2022年4月至2024年7月期間擔任該公司總經理。
值得注意的是,楊陽加入的契機,正值東莞證券在積極布局公募業務。2024年4月,東莞證券申請設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同年11月8日,證監會就東莞證券申請設立廣東匯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示反饋意見。
而楊陽在招商資管任職期間,推動了招商資管業務發展,招商資管順利獲得公募牌照,成為首家“一參一控一牌”新規實施后獲批該資格的券商資管。
據東莞證券于2024年9月更新的招股書顯示,公司高級管理人員還包括副總裁、經紀業務總監杜紹興;首席風險官、合規總監季王鋒、投行業務總監郭天順;首席信息官方浩;財務總監兼董事會秘書羅貽芬;資管業務總監、自營業務總監陳愛章;總裁助理兼債務融資總部總經理張亦超。

圖源:東莞證券招股書
2、大股東“錦龍系”謀退
在新總裁到任之際,東莞證券第一大股東也即將變更。
作為東莞證券第一大股東,由于資產負債率高企,錦龍股份早有轉讓所持東莞證券股權的打算,從而回籠資金,改善現金流,并降低公司負債。
2023年11月,錦龍股份就計劃轉讓持有東莞證券的3億股股權,占東莞證券總股本的20%,彼時東莞證券IPO正處于“已受理”階段;一個月后,錦龍股份將轉讓股權“追加”到全部持有的6億股,占東莞證券總股本的40%。
2024年7月31日,錦龍股份持有東莞證券20%股份,在上海聯合交易所正式公開掛牌轉讓,轉讓底價22.72億元;兩天后接盤方便現身,東莞控股發布公告稱,東莞控股與金控集團組成聯合體,共同參與競拍東莞證券20%的股權。
具體來看,東莞控股擬受讓1.07億股股份,占總股本的7.1%;金控集團擬受讓1.94億股股份,占總股本的12.9%。
東莞控股與金控集團不是“別人”,正是東莞證券的國資大股東。
據東莞證券2024年9月最新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公司全部股份由5大股東持有。其中,受東莞市國資委實際控制的3大股東,合計持股55.4%——東莞金控資本投資有限公司持股15.4%;東莞控股持股20%;金控集團持股20%;由楊志茂實際控制的2大股東,合計持股44.6%——錦龍股份持股40%;新世紀科教持股4.6%。

圖源:東莞證券招股書
上述交易一旦完成后,金控集團的持股比例將上升至32.9%,代替錦龍股份成為單一最大股東。同時,東莞市國資總共的持股比例將上升至75.4%,進而加強對于東莞證券的控制權。
而錦龍股份所持東莞證券剩余20%股權尚處于質押狀態,暫未能完成交易。據“券商中國”報道,以東莞金控集團為代表的東莞國資,并不滿足于僅接手東莞證券20%股權,它們希望接下民企錦龍股份及一致行動人旗下剩余的所有東莞證券股權。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認為,國資接手后,股權結構、特別是實際控制權結構會相對穩定,有利于推進其IPO工作。不過,后續繼續被減持的話,仍會導致股東變化,將會延緩IPO資料的準備。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亦表示,錦龍股份出售東莞證券20%的股份,而且被國資接盤,會進一步增加國資的持股比例,提升控股的程度。如果錦龍把所有東莞證券的股權進行出售,那么有利于國資100%接盤,為其上市進程提供了便捷。
3、近10年IPO長跑仍在路上
錦龍股份的退出,對于東莞證券而言,不算一件壞事。
首先,從錦龍股份自身狀況來看,自 2021年以來即呈現收入規模萎縮、業務運營虧損的狀態。2021年至2023年,錦龍股份營業收入分別為10.06億元、2.47億元、1.92億元;分別虧損1.31億元、3.92億元、3.84億元,
2024年,錦龍股份依然預虧3.84億元5760萬元至1.11億元。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錦龍股份負債總額持續攀升,已經達到196.89億元,資產負債率為81.5%。

圖源:錦龍股份公告
此外,作為第一大股東,“錦龍系”在東莞證券的上市路上添了“堵”。
東莞證券早在2008年就開始籌備上市,因股權紛爭延至2015年6月才向證監會提交申請首發上市的材料,并于2016年12月完成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反饋意見回復,于2017年1月披露招股書預披露更新。
然而,當年5月,錦龍股份的實控人楊志茂就被曝通過行賄手段獲取東莞證券股權。于是,東莞證券主動中止IPO申請。
2017年底,楊志茂因涉嫌單位行賄一案宣判——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三年。東莞證券的IPO審核,直到2021年2月才恢復。當年首發過會,但是一年后,東莞證券未能如期獲得上市批文。
錦龍股份對東莞證券的影響不止于此。2024年12月15日,因借款合同糾紛,廣東立合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向法院提起訴訟并申請財產保全,導致錦龍股份所持東莞證券6602.9萬股股份被凍結。
對此,錦龍股份表示,公司正積極與相關方溝通、解決借款合同糾紛事宜,同時公司將向越秀法院申請解除對東莞證券股份的凍結措施,錦龍股份尚未收到相關訴訟文書。
隨著注冊制全面推行,東莞證券于2023年3月向深交所遞交IPO平移申請。從2015年6月首次提交IPO申請算起,東莞證券IPO之路已經走過近10年。
業績方面,東莞證券的高峰時刻在2021年,其后則呈現持續下滑態勢。《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東莞證券營業收入分別為37.01億元、22.99億元21.5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0.17億元、7.91億元、6.35億元。
據《招股書》顯示,東莞證券預計2024年1至9月營業總收入為14.6億元至16.14億元,相比上年同期下降9.52%至下降 0.00%;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02億元至4.45億元,相比上年同期下降14.96%至下降 6.01%。
對于預測業績下滑的原因,東莞證券表示,一是2024年前三季度,A股市場震蕩下行,滬深兩市股票基金單邊交易額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因此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二是2024年1至9月,受A股市場震蕩影響,確認的投資收益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將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不過,錦龍股份披露,2024年東莞證券業績回暖,實現營業總收入27.14億元、凈利潤9.13億元,相比2023年同期未經審計的22.37億元、7.27億元,增幅分別為21.32%、25.58%。
業務方面,東莞證券一直以來以經紀、資管、投行、自營四大業務為核心,積極發展私募基金、另類投資等業務。
《招股書》中顯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東莞證券的證券經紀業務營收占比從33.07%提升至42.16%,信用業務從8.93%增長至19.4%,證券自營、投資銀行業務的營收占比在10%左右,其他的業務營收占比相對較低。
目前東莞證券是5家IPO排隊券商之一,其余4家券商分別是開源證券、渤海證券、華龍證券、財信證券。您認為“新帥”上任后,東莞證券能否率先拿下上市名額?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